{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建窑故地话沧桑之建窑就是建州窑

建窑是中国南方的宋代名窑,遗址坐落在今福建省的北部地区,这一地区简闽北。遗址的具体方位在今建阳市东北境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南部与建瓯市接壤。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但遗留下来的大片古窑,仍然可以让人们想见昔日那窑火通红、窑烟袅绕的旺盛景象。

在历史行政区划的沿革中,建窑所在的水吉镇隶属于建瓯而不属于建阳,这要从建瓯的行政建制谈起。

建瓯是闽北重镇,最早称作建安,于东汉建安十二年()正式立县,吴永安三年()升置为建安郡,唐武德四年()改为“建州”,此后一直成为闽北地区的州郡治所。《宋史·地理志》载:“建宁府,上,本建州、建安郡。旧军事,端拱元年()升为建宁军节度;绍兴三十二年()以孝宗旧邸,升府”,领“县七:建安、浦城、嘉禾(建阳)、松溪、崇安、政和、瓯宁”。其中瓯宁县是治平三年()从建安县分野出来的,二县署衙都设在建州。

元至元十五年()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明清时期恢复为府制。至民国二年(),建安、瓯宁二县合并,名取第一字称建瓯县,先后辖于建安道、第三行政督察区,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仍称建瓯县,年改为县级市。

建窑属于建瓯辖治地域,宋代文献已有明确记录。

北宋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这里所说的纹如兔毫的黑盏即建窑烧造的黑釉兔毫盏,产地在建安县。该书撰写于宋仁宗皇祜年间(~年),以后刊行,蔡襄为本书所写的序言时间是在治平元年(),即瓯宁县从建安县分野出来的前二年。南宋祝穆《方舆胜览》称:“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是书序言有嘉熙己亥(年)吕午落款,故成书时间应在宋理宗时期,当时瓯宁县已从建安县分野有年了,把建窑兔毫盏产地说得更加具体了。蔡襄(~年),仙游人;祝穆(?~年),建阳县人,都是宋代福建籍的著名学者,他们对建窑的有关著述是准确的。

宋代以后的地方志书继续把建窑的地理方位划归为建瓯。明弘治《八闽通志》:“兔毫盏,出瓯宁之水吉。”水吉又称“禾义里”,嘉靖《建宁府志》附瓯宁县地理图中,北境有“禾义里”,正当水吉方位。至民国十八年()出版的《建瓯县志》犹称:“兔毫盏,出禾义里。”说明建窑遗址所处的水吉镇从古代于近代都隶属于建瓯地域。

那么,水吉镇何时划归建阳呢?建阳最早叫做建平县,始于汉末,晋代改称建阳。历史上一直都是建安郡、建州、建宁府治下的属县之一。~年,原建瓯属地的水吉镇,一度独立为县治,其后并入建阳县,年,建阳县亦拆县改为县级市。由此看来,水吉隶辖于建阳是晚近的事情。

总之,历史上建窑名称的由来,与建阳县并无密切的联系,而应当渊源于宋代建安、瓯宁二县治所在的建州。

我国唐宋时期的瓷窑,一般以所在的州、县命名,且以州郡或郡府命名的情形居多,如越州窑、邢州窑、定州窑、寿州窑、洪州窑、吉州窑、磁州窑等,又如景德镇窑称饶州窑,龙泉窑称处州窑等。其中又往往加以省称,如越州窑称为越窑,邢州窑称为邢窑,定州窑称为定窑等等。因此,根据类似的定名惯例,从地理位置考察,追本溯源,建窑的得名,应渊源于建安郡、建州或建宁府,称之为建安窑、建州窑或建宁窑,而以建州窑最为贴切,简称建窑。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哪里治白癜风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fjms/27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