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福建”这个名字,是唐代时各取“福州”“建州”首字而来的。最后,福州依然是福州的省府,而建州,在近代之后的大半个世纪中,辖区不断缩小,地位不断下降,最后成为一个县级市。
那么建瓯是怎么来的,作为建瓯人你不一定都知道,建瓯历史悠久,我们今天暂且从秦朝说起
秦朝时期秦朝时期:建瓯地属闽中郡。秦始皇并吞六国,将天下分成三十六个郡,后又增设了四个郡,闽中郡为其中之一。
汉立建安县()汉献帝建安初年(年),分侯官北乡建立了三个县:建安县(今建瓯县)、南平县、汉兴县(今浦城县),建瓯最初的名称,是用当时汉献帝的年号“建安”直接命名的,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以皇帝年号直接命名的一个县。建安八年(年),贺齐进兵建安,因建安地处当时闽北的中心腹盆,地理位置显要,故于建安设立了“会稽郡南部都尉府”,统管全闽的军政事务.
吴置建安郡(-)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年),以会稽郡南部设置为“建安郡”,下辖建安、建平(今建阳)、吴兴(今浦城)、东平、将乐、昭武(今邵武)、绥安(今泰宁、建宁二县)、南平、侯官(今福州一带)、东安(今同安、南安一带)等十个县,其范围已大致包括现在的整个福建省。由于当时建安郡的郡城,设在建安,建瓯因而成为了福建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省会”城市。建安郡城遗址,在今建瓯市水南覆船山下,首任建安郡太守王蕃,用现在的叫法,王蕃称得上是福建历史上的第一任“省长”。
唐初设建州(-)福建第一州(历时多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年)改建安郡设建州,州治在闽县。武德四年(年),建州州治移归建安。此时,建州成为当时整个福建唯一的一个州,建州下辖建安、建阳、绥城、将乐、唐兴、闽县以及邵武等六、七个县,是唐朝在福建设置的五大州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年),始从福州、建州各取首字,置“福建经略使司”统管全省的兵民事务,福建之名由此而始。
五代建帝都(-)五代后晋天福八年(年),闽主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称帝,以建州为都城,立国号为“大殷”,改元“天德”。并兴建宫室,构筑楼台,盖太和殿,修五凤楼,铸大铁钱,诏行一方。次年又改国号为“大闽”,号称闽帝。
宋升建宁府(-)“八闽首府”(历时多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年),升建州为建宁府,成为了福建省境内历史上先后晋升的八个府中的第一个府,素称“八闽首府”。建宁府下辖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以及寿宁等七、八个县,是福建历史上先后晋升的八个府中规模最大的府城。闽北各地的老百姓在民间至今仍在传颂着:“去了三天建宁府,回家讲得一年古”。
九二县改市(-)中华民国二年(年),废除府建制,合并原建安、瓯宁两县,各取其首字,始称建瓯。年5月13日,建瓯宣告解放。年7月,在建瓯设立了“福建省第一行政专员公署”;年4月,“福建省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建瓯行政专员公署”;同年9月,又改称“建阳行政专员公署”,于11月底迁往建阳。
年10月撤县设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批准,年10月,撤销建瓯县建制,正式设立建瓯市。建瓯市在划出大量土地入临近各市县之后,仍为福建面积最大县级市。(整理自建瓯历史发展的六座里程碑作者赖少波)
喜欢就点个赞吧↙↙↙↙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