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太在意吧:如今的市场上,一只产业化饲养的南溪“四川白鹅”仅成本就需要50元;一只原生态方式土养的“四川麻鸭”要卖元;而买一只传统加工腌制的“西昌钢鹅”要元;至于已经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德昌的“建昌板鸭”,更是愈加需要有相当的口福。
不错,这些“土鸭”、“土鹅”都是地道的四川水禽类特产。但如今,由于养殖户追求产出经济效益的市场化、商品化冲击和加之外来优选、杂交禽种的打压,纯种的四川原产鸭、鹅养殖规模及数量极度锐减,差不多都被逼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本地“土鸭”“土鹅”几乎都成了品种资源保护对象、列入了国家级的保护品种、登录了国家禽畜遗传资源的保护名录。这就是四川的鸭子和四川鹅的基本或总体状况,因而“土鸭”“土鹅”们很有些珍贵了。
人类驯养的羽毛家禽大体包括:天上飞的鸽子、地上跑的鸡和鹌鹑以及水中游的鸭子及鹅。文中提到的“四川麻鸭”“西昌钢鹅”“四川白鹅”“建昌鸭”都是本省的原产地水禽品种。从农耕文明伊始就是自家放养,地方餐食,大概是它们既没出过川境,更没留过洋,因而被认为很“土”,但同时也非常“特产”。在那些以往的年辰,包括云、贵、川、渝地区在内,百姓们在沟、渠、塘、堰、河、湖,特别是稻田里放养的鸭子和鹅,绝大多数都是“四川麻鸭”、“四川白鹅”这两个大宗品种。畜禽兽专家说,四川本地的鸭、鹅既不是纯肉禽,也不是纯产蛋禽,而是屠宰食肉,留养生蛋的肉蛋兼用型品种。
“建昌鸭”和“西昌钢鹅”是另外两个“特产”范围较小,但是是更加珍稀的原产地水禽品种,其原产中心均在十分狭窄的安宁河谷地区。以今德昌县为中心,这片地区在从唐至明的历史时期,曾以“建昌”为名称,设过“府、郡、路、卫、县”,因而原产此地的鸭自然就称为“建昌鸭”。用此鸭制作的建昌板鸭与福建的建瓯板鸭、江苏的南京板鸭、江西的南安板鸭,号称为“中国四大板鸭”。“建昌鸭”因鸭肝特别肥大,因而有个别名叫“大肝鸭”。其实“建昌鸭”不仅有付大肥肝,而且脖子大、颈项粗也是其重要特征。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德昌县老街靠近水巷子有家餐馆售卖建昌卤水鸭,该店的鸭肝、鸭脖等副件都可开零分售,几毛钱买来鸭肝、鸭脖,再要半碗酱油卤水打蘸美味无比,这也是笔者当初在德昌消费得起的佳肴之一。
那时的“西昌钢鹅”也很便宜和大众,沿冕宁、西昌、德昌、米易的安宁河谷一线,乡间农民们饲养的都是这种头冠似钢盔、羽状呈铠甲的铁甲大灰鹅。可能是由于同样生长在高原上河谷间,“西昌钢鹅”和“建昌鸭子”一样,也有一付肥大的肝,且肉质细嫩、口感极佳,深加工的附加价值很高,“建昌鸭”的品牌是板鸭,“西昌钢鹅”佳品是腌板鹅。那些年在攀西地方吃“钢鹅”也很简单,几师兄、师姐打平伙,市场上10多块钱买一只,或丢给街上的餐馆付一、两元钱的油盐柴火加工费,或拿回驻地烹调成红烧,五、六人吃得巴巴适适。不过如今听起来都后怕,现有的“西昌钢鹅”是科研人员从只的纯种群中重新繁育起来的。
“四川白鹅”和“四川麻鸭”两个大家族的纯本土种群情况比“建昌鸭子”、“西昌钢鹅”虽稍好些,但也很不乐观。所知晓的情况是:近年来,“四川白鹅”在宜宾南溪县的产业发展情况比较好,也就顺带产生了“四川白鹅”与“南溪白鹅”之说。其实客观地说,“南溪白鹅”也即是“四川白鹅”之相同品种,但生长在南溪的“四川白鹅”的纯种群性更优良、品种保护更好、产业更发达,品种资源保护地也在南溪,这是不争的事实。早在15年前,笔者就有过一篇《“南溪白鹅”朝天歌》电视新闻报道。
至于“四川麻鸭”濒危路径,也跟它的堂亲鸭子、老表鹅们差不多,它的最大困境来自于“现代化”催生速长的养育繁殖方式,以及泯灭其天性终生不让其下水浮游的非“鸭道”对待。再加之与世界各地之“鸭族”胡乱拜堂成亲、杂交混配,就造成了传统稻田池塘方式放牧、五谷活物喂养的纯种“四川麻鸭”成了珍稀水禽。
俱往已,数今朝,物种生态保护并非危言耸听!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