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您的位置:建瓯市 > 风景名胜 > 建瓯光饼 >

建瓯光饼

建瓯光饼

作为一个南平人,我对于家乡的光饼可谓是念念不忘。如今我离开家乡,在外读书,每逢回家时,总要吃上好几个建瓯光饼才感到回家的满足与喜悦。

__

由来

光饼大致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不料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人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种小饼流入民间,不但被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为了感念戚继光,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

种类

建瓯光饼是福建建瓯市传统的汉族名点。传统品种有光饼、乌糖饼、光肉饼、芝麻肉饼、姜葱饼、虾肉饼、起酥霉肉饼、老爹饼、经魁饼等近10种。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有光饼、光肉饼、芝麻肉饼等3种。

建瓯光饼看似只是一个小饼,想来做法简单,然而想要做好它也需下一番功夫。

做法

一步

先把面粉发酵,和好面(10斤面粉约加三斤水),每10斤面粉放盐三至四两、小苏打一两。然后做成直径约7.5公分,厚度约一公分的圆形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一般每个光饼戳一个洞,似瓜子模形。若光饼有加葱和肉的,则戳两个洞。

第二步

建瓯光饼通常用高炉烤制,(传统焙饼的炉立于木架之上,砖块砌底,再用开一炉门大小口子的大陶缸倒置其上加工而成。)烤饼时把饼坯贴在炉内壁左、右面及顶上。在烤制过程中,用桐油过面的特制纸扇煽炉,一边观察饼被烤的程度,一边调整火候。

第三步

炭火猛烤至饼将熟时,饼师泼水将炉火火势压弱,瞬间水蒸气充斥炉间。然后将饼从烤炉中取出,放置在筛子上。烤出的光饼面色金黄周边银白,口感酥脆,令人回味无穷。

一个小小的光饼,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无论是在用料制作方面还是在烤制过程中都有着一定的讲究。在做光饼时,水与面粉的比例要严格要求,否则会影响光饼的成形;在烤制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把控,一旦没有把握好火候,就有可能会将光饼全烤糊或者使得光饼失去焦焦的酥脆口感。由此可见,能够吃到香酥爽脆的光饼并不容易。

发展

光饼,最初是作为军中作战的粮食而闻名,为了满足士兵们的温饱问题。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当时的人对于光饼的需求点单一,只要管饱就够。而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于光饼的需求点不再单一,而是有多个需求点。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口味的需求,从而演变出了如今近10种不同口味的光饼。光饼的“进化”之路,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人们需求点的变化。今时不同往日,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对于食品的要求也提高,已从以前的求“量多”逐渐转变为如今的求“质好”。

象征

光饼,是一种食品,更是一个情感寄托的载体。它充斥着我的童年,我犹记得,午后的街道上,常传来卖饼人的叫卖,“卖光饼咯,卖光饼,五毛一个,又香又脆,快来买!”。一旦听到卖饼人的叫卖,姐姐就赶紧叫我去买光饼。我小跑出去,从卖饼人手里拿过热腾腾的光饼,快速跑回家,和姐姐一同咬了一口下去。一入口,外壳的烫中带有一点焦焦的酥脆,再是里面肉和葱的香味充斥着整个味蕾,一口咽下的感觉,是我一天中最大的满足。每天,我都在期待卖饼人的叫卖,都在等待光饼的香味袭来。那时的光饼,便是我快乐的源泉。

传承

光饼,是纪念戚继光而得名的食品,是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管正宗的建瓯光饼正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但作为一个独特且具有历史的食品,现在仍有很多人在追逐着它的脚步,当然也包括我。哪怕正宗好吃的光饼店很远,依然会有人“跋山涉水”,只为了吃上一个光饼,一个记忆中熟悉的味道的光饼。

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人追逐食品原本的味道。一个食品,一种味道,想要不断地流传下来,单靠制作者手艺的传承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的支持。

作为一名光饼的资深吃货,我建议大家吃建瓯的房村光饼,相信你们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

罗晓燕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fjms/441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