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未满14岁男孩奸杀11岁女孩后抛尸,未成年保护法是在保护人渣吗?
小朋友们去了牛奶工厂,“第二课堂·伴你童行”太太太太可以了!
最近的影视剧啊电影啊很多,但是作为父母,课堂君一定要强烈推荐一部纪录片给所有的爸爸妈妈们。
在豆瓣上,它的评分高达9.1分,足以见得这部片子有多好。播出之后,在网上也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制作者片段式展示了:以色列、日本、英国、芬兰、印度等国家的教育,以帮助焦虑的中国家长,打开一扇窥探其它教育模式的窗口。
导演在片子里想说什么?
在开始介绍这部片子之前,课堂君更想带家长们了解一下这部片子的导演,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纪录片。
《他乡的童年》导演是周轶君,如果你看过《锵锵三人行》以及《圆桌派》,你对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
周轶君是一位70后的知识女性,曾经亲历和记录过中东的战火。如今,她却以两个孩子母亲的身份再次上路,带着自己育儿过程中的困惑和思考,辗转异国探寻教育背后的“秘密”。
历时一年,她横跨欧亚大陆6个国家完成了《他乡的童年》这部纪录片。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表达了她面对教育的思考和见解。
为什么要拍《他乡的童年》呢?周轶君在自己的文章里曾经这样写道:
我觉得有些事情隐约不对,却没有答案,连问题本身有时都难以描述。
“爸爸妈妈不工作,怎么有钱养你”是个非常糟糕的说法,却没有新的语言去回应。
像这样“一出口就想在心里抽自己”的话语套路还有:
“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好。”
“听老师的话。”
“连这个都做不好,你以后……”
“你怎么这么……”
……
(周轶君了解到芬兰的教育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便开始痛哭)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都是从自己的童年感受出发的,上一代人对我们可能比较严厉的,我们大都会希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宽容。
可是自由的“度”在哪里呢?很多家长又都不太清楚。
周轶君并不想在这部片子里做一个全面的教育报告,她没有办法把全世界好的教育拍给你看,而是希望在有限的内容里,作为家长的你,可以知道孩子即使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国家,接受那样的教育,你也可以通过影片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调整自己对教育的态度。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在《他乡的童年》里,有这样一幕:
三个孩子被问到:“你觉得什么是成功?”在中国这个被“成功学”洗脑的大环境下,他们的回答似乎显得突兀又苍白。
“当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就算是成功。”这样的回答放在国内,大概会被形容成“没志气”!
而如果你问他们,什么才是最好的呢?“没有什么最好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是平等的。”
说出这样的话的是年仅9岁的他们。
前两集探访了芬兰和日本,这是两个有着明显差异的国家,芬兰崇尚个人空间第一,日本则以集体主义至上闻名世界。
芬兰人是出了名的冷漠,课堂君猜测会不会跟他们寒冷的气候有关呢?最有名的就是他们排队保持严苛具体的景象。
但是提起教育,芬兰可是很强的。
如果你问一个芬兰人,哪所学校比较好,这个问题放在中国,甚至放在成都,大家心中都有答案,而且答案几乎都差不多,就是那么几所,但是这个问题放在芬兰,芬兰人会告诉你就是离家最近的那一所。
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国家的每所学校都拥有很高的教育质量吗?
芬兰的学校堪比游乐场,你不会见到常规的课堂,而是孩子们在其中尽情玩耍。
这里没有课堂,孩子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吃东西(这要是在国内,会被点名吧),可以穿着奇装异服。
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社会里,芬兰的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让他们避免竞争。
学校更想让孩子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学习如何慢下来,安静下来看书学习,找到自己的内心所爱。
而日本则是完全相反,因为它是一个极重团体和规则的国家,他们对个人的仪表规范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那些幼儿园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好像是被复制粘贴过的一样。
学校里的每个设施也似乎都在提醒孩子:如果你一件事没有做完整,就会有人因为你的失误而受伤。
从教育孩子方面,完全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对教育的态度,看出这个民族的性格。
芬兰的自由教育,注定他们不会照本宣科。而日本的严禁教育,孩子们注定要小心翼翼,不给别人添麻烦。
中国家长无限焦虑
中国的家长对于教育是无限焦虑的,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环境下,社交媒体和无数的信息让家长们随时处于焦虑之中。
其实现在孩子的教育是为了上大学的话,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家长的期待提高了,想的是:我的孩子不是要上个大学就可以了,而是上什么大学。这种焦虑来源于家长自己的期待。
还有就是比较,如果说上大学的焦虑是在紧张未来,那眼下的焦虑就是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我看邻居给孩子报了十个班,我就得报12个班”。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看完《他乡的童年》之后,你一定会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呢?
周轶君在采访中,对这个问题也做了回答:
其实优秀的大脑,就是你的大脑当中如何建立信息的分类和连接,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知识点的训练,做不到的。
真正重要的是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你学了一个东西,你怎么和其他一百种不同的东西连在一起。
我看到的好的教育至少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现实的世界中学习,去建立更多的连接。
课堂君真心希望家长们都可以去看看这部纪录片,说不定能在片中找到属于自己孩子教育的答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