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细说建瓯那些别具一格的端午特色民俗

在端午时节,建瓯的大街小巷里又飘满了粽子和艾叶的清香。对古城建瓯来说,除了挂艾草菖蒲、吃粽子之外,还有着许多别具一格的端午特色民俗,她们不仅为彰显了建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也节日增添了气氛,还寄托了建瓯百姓对健康和平安的美好期盼。

端午节端午节快乐

喝端午茶。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会上山采选百草制作,晾匿家中常年备饮。端午茶的采制是十分讲究,其采摘时间须于端午日午时止,再用泉水洗净,正午时晾晒,才可称为良方。端午茶主要由藿香、野菊、陈皮、桑叶、菖蒲、山苍柴、鱼腥草等二十余味草药配制而成,其每一款选料,都极其考究。其中特别搭配了一些既有药用功能,又甘醇清香的草药,使配制出的茶更清香可口、沁人心脾,同时又有强身健肾、芳香化湿、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的养生功效。

送节。端午前夕,凡是有新婚的人家,男方需先向岳家送膀蹄、活鱼、目鱼、红酒;岳家则回送给男方粽子、裤料(裁制裤子用的布料)、蕉扇(配制香袋作扇坠)。因建瓯话“蕉”与“招”同音,“裤”与“富”谐音,表达了人们“招子接代”、“富贵吉祥”的美好祝愿。此外,在建瓯,端午节还是传统的“敬师节”,在节日的午后,学子们会三五成群地结伴给老师“送节”,礼品中自然少不了香香的粽子,更是饱含了浓浓的敬师之情。

“送瘟神”。端午节,在建瓯习惯上称作“五月节”。民间认为五月多瘟役,因此旧时每年都要在五月节的傍晚举行隆重的“送瘟神”活动,祈望驱邪消灾。该活动由“值年福首”主持,率领有关徒众聚集在上西河奶娘庙,点烛烧香祷告,驱送瘟邪;同时还有人装扮成“张天师”、“八将”,有人顶着高矮“叟爹”、五路神等,手持锁链,形象狰狞恐怖,沿街穿巡,意为缉拿和驱逐瘟神厉鬼。而沿途商店、住宅全都关门闭户,一时全城上下气氛森然。当主持人问得阳签后,立即吹灭火烛,由一身着红布衣裤、上下捆绕着铁链的人挑起事先预备的一桶血水;另由四人抬起一艘燃着明灯的大红船,后面由“张天师”、“八将”等押送,疾步如飞,出上西河,经西大街,过葡棚下,转通济门,至东西二溪交汇处,速将纸船放入溪流、血桶抛入水中,表示将“恶邪神魔”付之东流,让全城百姓平安吉祥、消灾免难。

洗午时草浴。“午时草”,其实并不是一种草的名字,而是由五种野草(黄香子、芦苇、乌桕、艾叶、辣蓼草)组成,因为民间认为必须在端午节的正午时分采摘药效最好,所以俗称“午时草”。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午时,孩子们便会到效外去采摘“午时草”,母亲们则把新采摘“午时草”洗净,煎汤,让孩子们泡澡,求消毒平安之意。此举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多种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而且还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吃滚囵蛋。在煎“午时草”汤时,建瓯人通常都会在汤内放上几个带壳的鲜鸭蛋(建瓯方言叫滚囵蛋)同煮,汤好取出鸭蛋,待孩子们洗完午时草浴后,就吃这些鸭蛋,因“鸭卵”谐音“压乱”,“压”了“乱”,自然平安无事,寄寓了对孩子们一生平安、吉祥顺利的美好祝愿。

龙船舟歌。建瓯的赛龙舟别有一番情趣。激情夏日,来自各行各业的龙舟竞渡建溪,城内万人空巷,两岸围观人群擂鼓呐喊,一组组龙舟选手整齐划一地挥舞手中的船桨,平静的建溪顿时激起阵阵浪花。正当选手紧张地激烈角逐时,几只肥肥胖胖的鸭子被人从岸上丢入水中,嘎嘎地叫着,引得一些水性好的选手放下船桨下水抢鸭。这是比赛的小插曲,谁先抓到鸭子就奖给谁。不少人击水抢鸭,顿时建溪上下一片欢腾。

舟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一直是建瓯端午时节的民间表演重头戏,它采用快板、慢板、领唱合唱等形式,伴着“驱送瘟神”和“龙舟比赛”进行,它神秘而庄严,又不失通俗和恢谐,铿锵不绝、耐人寻味。

来源:建瓯政府网

赞赏

长按







































吡美莫司治白癜风效果如何
吡美莫司治白癜风效果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hj/100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