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常学常新,常干常新。结合建瓯实际,我们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全市的力量凝聚到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建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11月27日,市委书记丘毅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丘毅说,建瓯县域面积全省第一,绿色资源丰富,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建瓯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上不遗余力,以创新推动点绿成金,重点打好“三大战役”:一是精准扶贫攻坚战。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发挥好挂钩帮扶干部、科技特派员、驻村干部的作用,一对一、点对点制定精准有效的扶持办法,服务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设施农业、光伏发电等脱贫项目,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二是乡村振兴主动战。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建设为促进,以建设上市型和鲜菜外调基地为主攻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连地白笋、慈口雷竹、北苑贡茶、桃源锥栗等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延长产业链。三是生态建设持久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田园”四大行动,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打好生态牌、做实绿文章。如在城市建设上,以“水美城市‘三江六岸’”PPP项目为抓手,在30公里的建溪、松溪两岸,谋划布局流域治理、城市景观、全域旅游和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项目,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在乡村建设上,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为载体,积极培育徐墩根艺、迪口康养、小松运动休闲等特色小镇,大力创建小松湖头村、川石慈口村等“美丽乡村”示范村,让乡村“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十九大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丘毅表示,眼下,建瓯正致力于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并将其具体化、项目化,突出在教育、卫生与健康、养老、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四大领域”先行先试。如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81个,总投资9.5亿元,重点抓好建瓯一中扩建、职业中专整体搬迁、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以及城区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扩容等;实施卫生与健康补短板项目28个,总投资10.2亿元,医院内儿科大楼、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医院迁址新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养老补短板项目个,总投资7亿元,医院养老中心二期、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实施城乡民生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79个,总投资.7亿元,重点是水美城市“三江六岸”提升、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
工业是建瓯的“短腿”。在丘毅看来,发展不足就是发展潜力,唯有创新驱动才能强弱项。建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驾驭产业转型升级“三套车”,实现从初级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一是优先发展食品加工。继续实施食品加工百亿产业行动计划,支持福矛、双龙戏珠、明良、中春生物科技等优势食品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等方式,发展壮大,同时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提升北苑贡茶、矮脚乌龙等建瓯茶叶知名度,逐步做大酒业、做优茶业、做强笋业。二是大力发展竹木加工。加快省级竹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五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竹集成材系列产品、生物质糖、竹质活性炭等产品开发,逐步建成全省重点竹木加工产业集中区。三是培育发展机电制造业。以发展齿轮机械、汽车制造及配件产业为方向,抓好宏翔汽车年产辆专用车、协兴汽车专业线束生产等项目建设,扶持精工齿轮、源光电装、德峰汽车制造等机电制造企业发展,培育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把建瓯打造成为全省有特色优势的机电制造业基地。
青山驻金,绿水淌银。丘毅说,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建瓯正举全市之力学以致用,实干拼创,努力建设宜居富庶、生态优美,经济富裕、生活甜美,精神富有、城乡秀美,和谐富强、社会和美的“四富四美”新建瓯,力争在南平市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中走前头、作表率。
(作者:魏剑生陈瑞生)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