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是建瓯人做年糕的最佳配方,即三成稻米配上七成糯米,做出来的年糕软硬合适。这里是用来指那种七分明白、三分糊涂的人,指不能完全明白事理的人。
(二)呢挪椑“椑”即桶、楻的椑,即围板,要求长短厚薄一致,合缝纹丝无差,否则就会漏水。“呢挪”是指长短厚薄不一致,用这样的围板合成的桶楻,质量当然不合格。通常也是用来喻指那种想事、办事总是不通常理的人。
类似的说法还有“尴尬缝”、“长短椑”。
(三)糯米啖建瓯农村婚丧酒宴开席有先吃糍粑或甜糯米的习惯,因糯与懦同意形近,以糯喻懦也。有的人爱吃糯米,见了糍粑、甜糯米就大吃饱啖,等到大菜上席就吃不下了。
相对来说,糯米、糍粑是粗食,大菜是鸡鸭鱼肉,是好东西。在一些聪明人看来,那种饱啖粗食,吃不下好东西的人就“二百五”。类似的说法还有“啖糯米”、“甜糯米”。
(四)城西炮建瓯话“神”与“城”音相近,其实,“城西炮”也有它的来由。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丙戌二年,公元年)八月(农历,下同),建宁府(今建瓯)已由清兵占领。顺治四年五六月间,明故将王祈打着“杀清复明”的旗号拥戴故明郧西王朱常湖在六月二十四日攻下建宁府城。清顺治戌子五年二月二十一日,清兵来攻城,王祈闭城死守了一个多月。四月初六日,城西威武六上铁炮点火,不但没发炮,反而爆炸,杀伤不少守城兵丁。清兵乘势用地雷轰崩西门城墙十余丈,王祈急令男女挑砖运石堵缺口。到四月初七凌晨(丑时),朝天门、南门、临江门一齐被清兵用地雷轰崩,清兵蜂拥入城,“血刃三日”,“死尸山积”,“血流成河,衙暑寺观悉付一炬”。当时建宁府“惨惊满目,街巷全无,行人绝迹,鸡猪鸭狗,完全消失”。这就是史称的建宁府“戌子之役”。
因此,建瓯人就把那看似美好,而实则名不副实的人、事、物称之为“城西炮”。
(五)废明牌在明朝的时候,谁要是为国家,为地方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朝廷或是官府就会给他送牌匾,以示褒奖。得匾人家将此视为荣耀,将牌匾高悬在厅堂正面,供人观瞻。可是清兵占城之后,明朝成了亡明、故明、废明,那牌匾在人们心目中当无荣耀可言。因此,人们就把那看似堂皇而实际没有什么用处的事物称之为“废明牌”。
(六)礼梁皇(礼十王)建瓯方言“礼”字的白读音如同。礼梁皇就是顶礼膜拜梁武帝的意思。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提倡佛教,所以,佛教徒做“预修”,就应礼拜梁皇。“预修”意即人还没死,活着先做些功德预先积存在阴间,等死后好去享受。人们就把那种做不切实际之事的人叫做“礼梁皇”。
跟这语义近似的惯用语还有“还受生”、“礼十王”。“还受生”跟“礼梁皇”没什么大区别,“礼十王”却有些别义。早年,建瓯方言“王”的读音同“阳”。如“监斋王”、“蜂王”、“王头王脑”、“驮起大王”、下棋“将军”就读“王坐开”,其中的“王”就读作“阳”。如今,崇安、建阳、松溪、政和还多是把“王”读同“阳”的,而建瓯却将“王”读同“黄”。“礼十王”就是礼拜十殿阎罗王。建瓯民俗,一些老太太“上庙”皈依佛教应顶礼十王,对阎罗王是具结信佛不反悔,对信众结缘入道。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花了钱没回报、干了傻事却信假当真的人及情况都叫作“礼梁王”。
附:揽裤脚(捧内脬)
指男性阳物,脬用生理学名词说叫阴囊,即睾丸袋。平时人们多把这些东西看作是阴暗、下流的东西。因此,就把那种不顾廉耻去奉承、谄媚别人的人说成是“捧脬”,意在说这种人下流、无耻。
跟这语义近似的惯用语还有“揽裤”,裤即裤脚,揽是捞起的意思,这是建瓯人对“拍马屁”的更隐讳曲折的说法。“揽裤”好像是“捧脬”的准备动作,用“揽裤”来代称“拍马屁”,也起到了形象生动的效果。
(七)花婆仔花婆是迷信的人认为专会摄取小孩的一种女神(鬼),说是她喜欢上哪个孩子,就把他抱走,在阳世上这孩子就死了。于是,人们就把夭折的孩子说成是被花婆摄走了,称之为花婆仔。
建瓯方言中“仔”的含义,带有小或小而可爱的意思,所以对小孩(不大)的衍生词语常带一个“仔”的词尾。建瓯话对夭折还有“死尸仔”(小的尸体)、“棺木仔”(小的棺材)的说法。了解了建瓯话“仔”的含义,对这些惯用语就好理解了。
建瓯话还有个不带“仔”的指夭折的惯用语叫“棺木驮”。“驮”是用肩扛的意思,这棺材不用几个人抬,只需一个人用肩找就可以了,可见是个装殓幼儿的小棺材,那里面装的当然就只能是死囝仔、花婆仔、取债仔了。
(八)摆局面讲究铺张、奢侈的形式,装出不可一世的架势。常用来喻指那些政治上、经济上得意而摆阔的暴发户。
附:放屁封神
人们认为小说《封神榜》内容神异怪诞,故事编得有违常理,不可信,就骂它像放屁一样。这话重点只取“放屁”一义。
(九)做皇帝旧时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即除夕之夜),在今都御坪(原五代闽国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时的皇宫故址)戏台上都要上演一场通霄达旦的地方戏。那些负债而又无力偿还的人,只要一到此看戏,债主就不敢前来索讨了。因为大凡到这里看戏的,大都是避债之人;债主若是硬逼,必然引起公愤,遭到围攻。所以这里便成了年关逃债的习惯保护区。
于是,建瓯人便将在这里躲债看戏的人,谑戏为“做皇帝”,大意是说,在这里看戏的躲债之人,就象做了皇帝老爷一般,无人敢惹,可以暂且逍遥“债”外,安度年关了。附:半螟尿壶
旧时人们常在床边置一小便壶,夜里尿急,随手取来便用,用完就放在那不显眼处。后常用来指对人的使用,有急事就找来交办,办完就不答理他了,下次要用再找。
(十)矮炉饼建瓯光饼是建瓯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制作光饼的烘烤炉有高矮之分,高炉火力大,每炉产饼量多,质量好,而矮炉相对来说火力小,每炉产饼量少,质量也略逊一筹。后来人们就用“矮炉饼”来形容那些低水平,办事能力差的人。
内容来源:建瓯市方志委 赖少波、武夷新区微友汇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