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挑幡是极具福建省民俗特色的汉族传统文艺活动。源于多年前。当时,明朝将领郑成功在闽组织“复明”大军抗清,并筹备收复台湾。建宁府(今建瓯)大州造船工匠纷纷应征入伍。收复台湾战役结束后,凯旋而归的建瓯将士将带回的大旗高挂竹竿上,竞相擎持,以示纪念,久而久之,逐渐演化成“挑幡”活动,流传至今。体现了汉族劳动人民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质。
表演时,有的头顶长竿,有的肩挑脚踢,有的鼻托牙咬,个个技艺精湛,身手不凡。演兴至时,还你争我夺一竿,竿旋旗飘,幡幅呼啸,迎风招展,令人心驰神往,叹为观止。如今,建瓯挑幡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一套既异彩纷呈又新颖高难的新套路,如: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肘擎中军令,牙咬北海塔,口挑百战旗,鼻托乾坤棒,脚踢西方柱等多彩多姿的招法。
来源:(建瓯论坛)
武夷旅游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