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乡愁有一个地方,叫做南平

乡愁

有一个地方

叫做“南平”(一)

南平

福建省地级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

南平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

本文要介绍的,就是建瓯市和武夷山市。

理儿名单(对应照片从上到下):

光电叶缘杰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物理李昌宗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地信吴悦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数学占诗宇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数科苏珩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建瓯市

光电叶缘杰

人文篇

(朱熹画像)

(《通鉴纪事本末》袁枢撰)

一个地方的建设与发展,自然是离不开人才的运用,建瓯也是如此。近两千年以来,建瓯凭借其独特的山水和优秀的文化,养育了一方人才。在文学、政治、历史等诸多方面,建瓯人都有着极为辉煌的成就。

建瓯,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名闻天下的建盏、建茶、北苑御茶(皇帝专用)、建本均产于旧建州辖区。出过名进士、3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福建历史上出进士最多的县。

建瓯诗词在清中后期将“赋比兴”看成是“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在当时文坛产生很大影响;南唐时王感化进奏《水调词》,使得《福建通志》破格为其首立《伶官传》;北宋徐兢须臾画成的《平远山水图》,藏家视其画为上乘宝物;宋金书法名人吴激,因得其岳父米芾笔意,写行书尤具晋风。

除此之外,建瓯有儒家学问的集大成者,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有史称“三杨辅政”之一,“挥斤游刃,遇事立断”堪比唐代姚崇的政治家杨荣。还有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

地理篇建瓯既有悠久的历史,便有与之相对应的美景。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相互交融,展现出建瓯作为与福州齐名的底气。

建瓯森林覆盖率达79.8%,被称为“天然氧吧”

素有“竹海粮仓”、“酒城笋都”之美誉

这里是首批中国竹子之乡万亩竹林蓊蓊郁郁这里还是中国锥栗之乡早在明代,贡闽榛就名噪一时

建瓯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柑橘生产基地畜禽、果蔬等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是久负盛名的福建聚宝盆。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这里是全国重点茶区是北苑贡茶的原产地

从五代至明代历经年的北苑贡茶曾名动天下是台湾冻顶乌龙和青心乌龙的祖籍地

辰山(原名仁山)

辰山位于建瓯市东部的东游镇与水源乡交界处。系鹫峰山脉西支,东临屏南,南朝古田,为建瓯诸山之冠,"四大天柱"之首,有"辰山拱北斗"之称。

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福建建瓯市城东2公里白鹤山麓,占地平方米,是目前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为省内仅见。

万木林

万木林始建于元朝末年,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乡漈村与上庠村交界处,距城关约35公里,是解放后我国第一批公布的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光孝禅寺

光孝禅寺位于城南的光孝寺始建于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是闻名中外的八闽十方丛林之一。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金箔贴身的大佛为闽北禅寺之最。

建宁府孔庙

建宁府孔庙位于福建省建瓯城关仓长路,坐北朝南。始建于宋宝元年间,几经毁圮重建。

这等美景,让身在建瓯画中人的李刚、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对其赞赏有加。

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更是在《马可波罗行记》里写到“该城范围相当大,有三座很美丽的桥,长步以上,宽约9步。这地方的女人美丽标致,过着安逸奢华的生活。”

“这里盛产生丝,并且织成不同种类的绸缎。棉布是由五颜六色的棉纱织成的,行销蛮子省各个地方。居民经营广泛的商业,并向外地输出大量的生姜和高良姜。”

建瓯在古时候就懂得栽桑养蚕,在元代已盛产丝绸,丝纺织品已负盛名。《罗敷行》里采桑的罗敷,使得“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莫不是建瓯美人的写照?

美食篇

小吃之多一片文章装不下!!

一个城市最令人久久回味的,往往是不经意间从舌尖爽到心头儿的那个特殊味道。

经过千年的发展,建瓯人在吃这件事情上,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会吃。遍布全城的小吃,是他们在岁月静好中的一种幸福享受,更是我们开拓味蕾边界的好地方。

豆浆粉

对建瓯人来说,早晨常常是从一碗豆浆粉开始,小笊篱烫捞米粉,冲上滚热的豆浆,逐一撒上葱花、姜末、辣酱,浓郁鲜香扑面而来。一大碗豆浆粉,连粉带汤热呼呼地吃下去,额头微微冒汗,才算满血复活。

建瓯板鸭

肥鸭、老红酒、小磨麻油,三者合一,风味独特,香嫩可口,不油不腻。建瓯板鸭是福建建瓯传统的特色产品,它制工精细,风味独特,是建瓯人民逢年过节,酒宴待客的必备佳品。

建瓯芋饺

芋饺在建瓯那可是人人称赞的一道美食,方言也叫“嘎啦贼”。一碗炒芋饺,一碗排骨汤芋饺绝对能让你吃完回味无穷,来建瓯必尝。

建瓯光饼

压轴出场的是建瓯光饼,它可以说是赫赫有名了。饼质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且用料讲究,是建瓯男女老少都爱吃的佳品,告诉你一个真理,光饼夹五花肉那是一绝,堪称人间美味。

建瓯,从古到今,从福建重镇建州到享誉中华的理学圣地再到如今的恬静县城。千百年来,人才辈出,随着时代而浪起沉浮,辉煌过,也失落过,却给福建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理学。这就是建瓯为什么作为福建“半壁江山”的底蕴所在,在新时代的道路上,悠久的历史文化将推动着建瓯再次走向辉煌。

武夷山市

数科苏珩数学占诗宇

地信吴悦物理李昌宗

“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

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

诗中之景绘的是武夷的山水,

碧水丹山,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写是武夷的茶,珍木灵草,

绝献参差翠色连,白云一迳入壶天。

武夷山以茶闻名,山水景观更是引人入胜,碧水丹山的丹霞地貌让人心向往之。

武夷山,又被称为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圣地,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

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尤其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映衬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一幅奇妙秀美的杰出景观。武夷山保存着大量完整无损、多种多样的林带,是中国亚热带森林和南中国雨林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例证。

人文篇钟灵毓秀,朱子故里漫游武夷,感其人文

谈到武夷山一定会提到一位著名的理学家那就是朱熹。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一生与武夷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他的71年生涯中,有40余年时光是在闽北和武夷山渡过的。朱熹长期在武夷山,论咏武夷山的诗文甚多。其中尤淳熙十一年(年)所作的《九曲棹歌》最为精彩。这首棹歌不但对九曲溪各曲最特色的风景作出描绘,而且还揭示出山林之奥秘。之后和朱熹九曲棹歌者不可胜数,故有“棹歌首唱自朱熹”之说。

朱熹在武夷山的遗迹很多,据献记载讲学处有武夷精舍、冲佑观、水帘洞、金谷洞等四处。手书的石刻有10余处。风景秀丽而安静的武夷山,为朱熹集理学之大成提供了绝好的研讨环境,朱熹为了传道讲学,在九曲溪最美的五曲溪东,吞云吐雾的隐屏峰南麓建立了武夷精舍。朱熹在此栽培学子,传经播道(理学思想),著书立说。

许多著名学者来到武夷精舍,切磋交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问之后朱熹时常与他们畅游山水,感念人生,继续探讨天理和人欲及其相互的关系。这些思想碰撞的火花,不断地给朱熹的理论学说注入新的活力,继朱熹的武夷精舍,诸多理学的精英也移师武夷山,使这里成了名噪一时的“道南理窟”。

武夷山的文化骄傲,不仅有朱熹,还有一代词宗柳三变,柳永(约年—约年),原名三变,字景庄,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在武夷山九曲溪一曲岸边,建有一座柳永的纪念馆,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而且免费开放,也很少有人去参观,这绝对是武夷山的一大遗憾。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样的除却文人墨客,武夷山的独特文化也值得了解,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武夷茶在元代就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武夷山“大红袍”制作技艺又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目前国内茶叶类惟一获此殊荣者。

武夷茶文化当是武夷茶的物质和精神的反映,它涵盖着武夷茶的历史、生长环境、栽种制作、品质特征、品饮鉴赏、流通传播,以及诗词歌赋、传说故事、摩崖石刻、书画楹联、影视歌舞、风俗民情、轶闻旧事,等等。其中如茶园、茶树、茶品、茶水、茶厂、设备、工具、茶具等系物质的;著作、字画、文章、石刻、剧本等系文化的;制作技艺、冲泡品评、茶艺歌舞、表演传唱等当是非物质文化,后两种都属于精神范畴。

武夷茶及茶文化在古今中外的大部茶书中,都有其绰约身姿,而今更是在电视中频频出镜,不愧为武夷文化瑰宝。武夷茶历史悠久,在汉代就有传说,唐代见诸文字记载,宋代处于兴盛,明代改制成散茶,清代创制出乌龙茶、红茶,民国时间武夷山成为全国茶叶科研中心,新中国的又一崛起。期间虽有兴有衰,但总的趋势是朝茶类增多、品质提高、文化提升的方向发展,已至形成当今的“武夷风雅茶韵”、“大红袍红天下”的新局面。

地理篇

九曲清流绕武夷,方竹满山绿满溪。

谈及武夷,先观其景

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m,它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削崖耸起,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峰上名木古树众多,常绿阔叶林郁郁葱葱。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道:"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九曲溪

武夷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说的正是九曲溪的秀丽轮廊。坐着竹排顺溪而下,可以感受到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的景致。

大红袍景区

举世闻名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它已有余年的历史。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年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此后,武夷山将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茶叶。

一线天

一线天位于九曲溪中的二曲溪溪南,与大多数“一线天”不同,武夷山的“一线天”不是两山或两块巨石夹成的缝隙,而是灵岩岩腰上一个纵贯伏羲洞、风洞和灵洞三个石洞长达百米的岩罅,因岩体东西走向断裂而形成的裂缝。最窄处仅有30厘米左右。

玉女峰,大王峰

玉女峰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将柱状体分成高度递增的三块削岩,宛如比肩俏立的玉女。大王峰又名沙帽岩、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海拔米。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大王峰与玉女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美食篇

南茶北米无处寻,东笋西鱼仙家有

探索武夷,品其美食。

岚谷熏鹅

岚谷熏鹅具有金黄透亮的外观,同时在熏制的过程中加入了多种原材料,具有桂叶香、茶香等多种香熏味,其中又夹杂着麻辣香,香气浓郁。吃起来一个字形容“辣”,并且辣味持续时间久,不爱吃辣的一般受不了。

文公菜

武夷山是朱子理学之乡,来武夷山旅游很多人会折服于朱子理学思想,也会带着敬意参观朱熹故居,品尝“朱子家菜”。公菜便是朱子家菜之一,又名“什锦圆”,是武夷山的传统名菜。年来,文公菜一直在民间流传,现已成为宴请贵客的名菜。

文公菜的原材料非常丰富,主要有精猪肉、鸡蛋、精粉等,制作方法较为繁琐,但其成品通常会搓成椭圆形或正圆形。文公菜的口味突出咸香,吃起来又鲜醇可口,吃过后很难忘记这种味道。

朱子孝母饼

朱子孝母饼也是“朱子家菜”中的一种名点,是朱熹孝敬母亲手工制作的饼,具有特别的心意。朱子孝母饼目前已有着食品意义,可表达对长辈的孝敬。

朱子孝母饼的原材料包括板栗、莲子、香芋、大红袍等,用料丰富,做工考究,吃起来滑而不腻、入口即化、清香可口。

紫溪粉

紫溪粉光从卖相上紫溪粉和桂林米粉差不多,十元钱左右一大碗,但是口感相对与桂林米粉更显柔韧劲道,味道辛辣。紫溪粉的好吃并不在于它的做法,而是源于武夷山当地的面粉干和独特的紫溪粉干的制作工艺,才致使其在粉类食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武夷山里一溪横,晚风清,断霞明。仙迹灵踪知几许,云缥缈,石峥嵘。不知道大家看完有没有想要去武夷山玩耍的冲动呢快暂时地抛却喧嚣与烦恼,纵情山水漫游武夷吧~

平台编辑

梁含微

指导老师

黄志松

材料来源

乡愁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和武夷山市小组、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hj/8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