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中国美食福建南平建瓯豆腐娘粉

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在建瓯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人早已开始忙碌起来。研磨、蒸煮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变让这座有着“闽北美食之府”美誉的小城,到处充满着带着一丝甜味儿的豆香。

豆浆,这里人给了它一个好听又蕴含哲理的名字——“豆腐娘”。

在这里,豆腐娘的吃法可谓别具一格。将冷的生粉团,用冷水冲散,抓进笊篱内,放入沸水内烫煮片刻,甩干水装碗,冲入热豆腐娘,再根据自己喜好的口味,配上红酒、姜末、味精、精盐、葱花等拌着吃。这便是建瓯的特色风味早餐,“豆腐娘粉”。在闽北,“豆腐娘粉”已成为建瓯首屈一指的地方第一风味小吃。

豆腐娘粉既保持了米粉本身的“柔绵筋骨”、粘糯弹性,又多出几分豆浆特有的清香鲜甜。一声豆腐娘粉,唤来游子热泪盈眶;一碗豆腐娘粉,滋润建邑美女如云。

建瓯人以稻米为主食,而粉条是饭菜双兼的食品,是一道别具地方风味的家常菜。建瓯人爱吃粉,早上家家户户都在粉店吃早餐,客人来建瓯,都要带着去粉店品尝一碗建瓯第一小吃“豆腐娘粉”。

要说建瓯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粉,有说元代,有说明代,已经无法考证了。根据民间传说,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派兵远征南方,秦军是陕西人,惯食面类,而南方只产稻米,不产小麦。秦军粮草运输困难,初来乍到,吃不惯大米白饭,战斗力大受影响,领军将领愁的一夜白头,眼看就要功败垂成之时,时任军中伙夫的我们的祖先献上一计。仿制面线的方法,将大米舂成米粉,炊蒸后搓成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米粉。兵士不疑其他,饱食米粉。瞬间恢复战斗力。很快平复了南方,为始皇帝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以说米粉成就了秦军无敌的神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米粉。

粉条在原料上要选用上白晚米,磨粉的粉浆要揉透,榨粉要用细孔粉饰,粉条煮熟捞起后还要用清水洗三遍,去净粉浆再放在竹筛里沥干,赶快送到店中应市,故俗称刚出筒粉。这种粉条细长韧性强,若放置久了结成块,再用水化开则韧性差、易碎。

而豆浆一般要选用绿皮埂豆山豆为佳,不能有一点泥沙,否则会上稀下沉。煮豆浆是放置在一种桶形的楻鐤里,要煮到面上结起豆腐皮,再用细竹竿从结成的豆腐皮下面挑起,挂在架上晾成半圆形透明薄膜状,俗称“边仔”。一楻豆浆要挑起一二十张边仔后,浓度才算达到标准,味道才鲜美,加上酱油、红酒后不会沉淀。这么独特的工艺,才能制作出这么独特的味道。

再配上几个用黄豆磨浆,配以葱花辅料油炸而成的灯盏糕,一顿丰富的早餐就这样打开了人们的味蕾。

若粉条涤干拌加少许油,豆腐娘另碗配置名曰磨粉。若煮面条,冲豆腐娘名曰豆腐娘面,若烫扁食,加豆腐娘名曰豆腐娘扁食,皆有独特风味,粉店均有兼售。

伴随着这样的味道,也开启了建瓯人一天的美好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jq/1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