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玩转武夷史上最全景点游玩建瓯旧遗

上期小编给大家提供的光泽最全游玩景点不知道大家去了吗?小编的朋友看过的都说好,今天小编又来送福利啦——建瓯旧遗址。趁着周末,赶紧去看看~~

北苑御茶园遗址

北苑之名始于五代,嘉靖《建宁府志》载:“龙启(五代十国延均年号)中,里人张晖以所居地宜茶,悉输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现存北苑御茶园“凿字岩”在城东东峰镇焙前村附近的“林垅”小坡之上,岩高约3米,长约4米,宽约2.5米,岩下刻有楷书80字,为北苑茶园纪事文,为北宋庆历二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园鼎盛时期所刻。

北苑御茶园作坊遗址在“林垅”之下,目前已发现北苑六角井遗址一处和作坊遗址多处。年元月,日本学者林屋晴三慕名来建瓯,看到北苑摩崖石刻等遗址,认为在“北苑”找到了中国古代最高制茶工艺的祖地的茶文化的发源地,欣然出资修亭保护。北苑御茶园遗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苑茶园石刻

位于建瓯市凤凰山一带,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摩崖石刻面积约10平方米,上有楷书80字,系五代时北苑茶园记事文字,其左侧有隶书刻字70余字,字迹模糊,已无法辨认。

铁井栏

唐代以前就已形成的传统街区——铁井栏。铁井栏街道宽约4米,路面原为卵石砌成,房屋均为木构和土木结构。由于历代战争和灾祸等因素的影响,现存两侧的房屋多为明清两代所遗的传统民宅和宗族祠堂。但当年街市商店鳞次栉比,房屋井然有序的面貌仍可从今日铁井栏、紫芝街、小梨山、磨房前四条街道所构成的方块格局的痕迹中依稀可辨。铁井栏和紫芝街作为全城最古老的传统街区,至今仍然保留着不少古迹。

阳泽黄窠山遗址

阳泽村有黄窠山遗址、阳泽烈士陵园、郑氏养蒙书院、登云桥等景点。黄窠山海拔米,北高南低,略成马鞍形。东临七整头山,西望狗盘山,正南约米处为阳泽村委会驻地。

黄窠山是商周时期当地居民的一处墓地,根据墓葬材料的分析对比,认为黄窠山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三期:即早期遗存,其年代相当于中原商代早中期;中期遗存,其年代相当于中原商代中期,下限可延至西周初期;晚期遗存,其年代相当西周时期。

阳泽烈士陵园

阳泽烈士陵园位于阳泽村东侧岐山林(又称乌林、上庵林),占地40余亩。年一区(南雅)武工队14人牺牲于后塘先埋于牛屎岐,后埋于阳泽。年政府为便于后人缅怀烈士,继承遗志,把烈士尸骨移葬于此,并经县民政科批准建筑烈士墓碑。

川石千柱厝

千柱厝,俗称千柱落地厝,位于川石乡川石村,由川石村林氏第十四代孙林嘉瑛所建,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年)至康熙五十一年(年),前后历时三年,因拥有总数一千根房柱而得名,其中上厝根,下厝根,后厝根,三座亭子40根。千柱厝共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拥有地面大小房间间。包括上厝、下厝、后厝和三座亭子(上厝巷口门亭、南面村口凉亭、狮子岩山凉亭),共四部分群体建筑。上厝、下厝和后厝三幢主体建筑成品字形布局,并且朝向都是座南朝北,以松溪流向定位,上厝在上游,下厝居下游,上厝、下厝俗名由此而来,后厝因处街巷的后侧便称后厝。

练氏夫人墓

墓在建瓯市城关芝山(今为工人文化宫)土坡上。坐北朝南,外观原为砖构拱形坟丘,前有碑亭,额题“芝城众母”。“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近年,当地政府将墓地辟为“芝城公园”,在园内竖立练氏夫人铜像。年,建瓯县(今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荣及刘氏夫人墓

杨荣墓在徐墩镇丰乐村的金蟹山。由明英宗正统五年(公元年)工部遣派官员督建宁府署营造,规模宏伟。墓地坐北朝南,前有石牌坊,立皇帝诰碑。牌坊后面有一片荷花池,上架石拱桥,过桥便是石板林荫大道,左右分立墓志铭、神道碑。陵园还有9座谒墓碑和石香亭。墓前甬道两旁分列6对石虎、石马、石羊、石猪和文武翁仲。最后才是墓座,有石阶拾级而上,纵深约50米。该墓民国时期已被盗毁,现仅存一神道碑于农家院内,碑高约2.8米、宽1米、厚0.2米。碑首浮雕盘龙,阴刻篆书“明太师杨荣神道碑铭”,碑文阴刻楷书,为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南郡杨溥撰,碑底端立于高约0.9米、长1.6米、宽0.2米的昂首石龟背上。杨夫人刘氏墓也在丰乐村北的金钗山旁。坐西北朝东南,占地约平方米,墓室已被盗毁,墓地周围均已开垦植茶,仅留墓志铭及石马、石羊、文武翁仲各2尊。墓志铭高约2.4米、宽0.8米、厚0.2米,碑顶阴刻篆书“敕封一品夫人杨母刘氏墓碑铭”,碑文阴刻楷书,为荣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修国史知制诰同知经筵事庐陵陈循撰。

登瀛牌坊

该牌坊位于房道镇际村村尾,始建于明,为三间三柱歇山式木构牌楼式建筑,通高10米,总面阔16.2米,总进深6米。牌楼匾额竖式黑底描金“登瀛”二字,下侧梁枋横书墨书“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七代尚书第伯逊、达方、士英、杨荣、公、仕仪、目公”等字。于年3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桥烈士合葬墓

该烈士合葬墓位于小桥镇阳泽村阳泽小学南侧的山坡上。坐北朝南,东南方向约米范围内为农田开阔地,正南距阳泽振兴街米。由墓坪、墓碑组成,墓碑底座为现代须弥座。墓长12米,宽12.5米,面积约平方米。

该烈士墓为纪念解放初期在建瓯小桥进行剿匪征粮工作而牺牲的解放军工作队队员而建,为广大群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年3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都尉叶士琳合葬墓

该墓位于东游镇溪屯村虎山,座东朝西,背山面溪,三合土结构,占地约50平方米。墓碑上方中间阳刻篆书“皇清”,下方左右两边阴刻楷书“诰赠昭武都尉士琳叶公墓诰封太恭郑老太君寿域”等字。于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岩龙门古刹

曹岩地势险竣,环境独特,山青水秀,景色迷人,杜鹃闹春,翠竹嬉夏,红叶醉秋,腊梅笑冬成为四季绝唱。在曹岩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龙门古刹。走在曹岩村千年古道上,出村口处有一座用琉璃砖筑成的坚固的古屏栅。遒劲有力的宋砖刻“曹山保障”四个字至今保留完好。

朱熹遗址——艮泉井

在朱子文化系列遗存中,艮泉井仍然保存完好。宋淳熙初(公元),44岁的朱熹来建安书院(今磨房前民政局福利院址)设馆讲学,次年(公元)在书院门前凿了一口井。相传井底有一块用大石板雕刻的八卦,故又名“八卦井”,据说若有人失足落井,此八卦会把人托起,不致沉没。朱熹还用八卦中的“艮卦”的“艮”字为这口井取名“艮泉井”。

渔村上栏门窑遗址

该窑址位于小松镇渔村。分布面积约平方米,大量的青白釉瓷片和匣钵等散落于矮山南面坡地。该窑址于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际瓷窑遗址

该窑址位于小松镇大庙村郭际自然村,分布面积约0平方米,坡地较陡,地表散布大量支圈、匣钵等窑具。该窑址于年8月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南训练班旧址

该旧址位于东峰镇东峰村,是戴笠当时在建瓯所创东南训练班学员招待所。该建筑原为寺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年,上世纪70年代被毁,于年——年按清代建筑风格重建。座北朝南,为二进合院式砖木结构。该旧址于年3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闽北临时特委旧址

中共闽北临时特委旧址位于建瓯城关序五里7号,原系年北京“3·18”烈士刘葆彝故居,是闽北党组织早期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闽北临时委员会(简称闽北临委)所在地。年,烈士后人为了更好地保存革命遗址,自愿将房屋捐献给县人民政府。年,县委、县政府拨款按旧址原样修复,并辟为中共闽北临委旧址纪念馆、建瓯人民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供群众参观、瞻仰。年4月,中共闽北临时特委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定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又被南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闽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鼓楼

在建瓯市中心。五代十国,闽王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时建,名五凤楼,后三毁三建。清乾隆九年(年)又毁,仅存楼基及三洞门。乾隆十九年(年)重建,更名镇安楼,楼前题刻“雄镇南天”四字留存至今。年12月,基底三拱门未动,重建门楼,扩建成29.4米长,24.6米高的木盖砖混结构大型建筑物,建筑面积5平方米,楼宇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市图书馆迁在楼里。

威武门

(西门),位于西大街出城口,拱形门洞高4米,宽4.5米,城墙厚21米。城墙正面门洞上镶有石板一块(1.6×0.5米)中间阴刻楷书“威武门”3字,四周凸刻云雷纹。

临江门

位于管葡路西侧,频临建溪。城墙高6米、厚21米,拱形城门洞高4米、宽4.5米。

通济门

位于城西南建溪河岸,城墙高6米,拱形门洞高4米、宽3.5米、深7米,城门洞上方镶有石板一块(1.6×0.5米)中间阴刻楷书“通济门”3字,为清乾隆年间生重修时所题,城门外为航运码头。

通仙门

又称长桥门,位于城南偏东方向,面临东溪。城墙高6米,拱形门洞高4米、宽5米、深24米。门洞上方石板阴刻楷书“通仙门”,为清乾隆壬子年(年)重修时所题。城门顶上尚有一座唯一存留的城楼,近年重建加固,其建造结构,象鼻斗拱,保留着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城楼上现供奉太保神像,故又称为“太保楼”。

武夷旅游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殑濂藉尰闄?
鐧剧櫍澶忓鐑墖鐤楁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jq/3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