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从根本来说是两大项,一个是发展,一个是民生。”建瓯市领导班子达成共识。由此,以民本情怀与民生追求,突出发展、突出民生,实现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成为建瓯不懈的追求。
有追求,有努力,有收获。又一年稻熟果香时,建瓯大地洋溢着丰收成果的喜悦,涌动着加快发展的热潮,呈现着政通人和的局面。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等不利因素,建瓯经济社会实现总体平稳健康发展,1—9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增长9.6%;公共财政总收入8.87亿元,增长10.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34亿元,增长18.1%;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增长14.2%;规模工业企业产值.49亿元,增长17.8%。
发展的追求——“三城”跨越求进求新
连日来,建瓯紧锣密鼓进行厦门大学专家入驻建瓯竹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生活设施和工作平台的设计、施工。此前不久,建瓯与厦门大学签订共建海西竹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协议,打造海西竹产业基地;同在笋竹城核心区内,闽北物流中心园车水马龙,一台台叉车忙着装卸货物。
“一个地方求发展,是怎样的一个发展?发展的方向在哪?”建瓯市领导班子思考并作出了回答。“建瓯要追求新的发展,立足‘特色’、实现‘绿色’,在南平绿色发展中挑起重担、走在前面。”建瓯市委书记余建坤掷地有声。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咬定青山不放松。”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近年来,建瓯市发挥产业、资源、生态“三大”优势,集聚“三力”(行政力、市场力和社会力),突破“三城”(中国笋竹城、中国东南白酒名城、中国根雕城),经济脉搏跳动的韵律清晰而有力。
求进——转型升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福矛集团、利树浆纸、居怡竹木、芝星炭业、明良食品等一批禀赋好、有特色的企业加速扩张发展。芝星炭业公司年产1万吨磷酸法活性炭自动化生产线和年产5万吨活性炭深(精)加工产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华宇竹业公司与圣象集团合作,组建宏耐集团,建设万平方米强化地板、万平方米竹木复合地板生产线;明良食品有限公司农业产销对接项目加快推进,已完成前期申报准备工作。笋竹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万元,笋竹城商贸中心完成投资24.7亿元,占年计划82%。今年5月,中国根艺城成功举办“6·18”海交会暨首届海峡两岸根雕艺术品博览会,正启动国家4A级景区规划编制。近日,福矛酒业集团传来喜讯,“福矛”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为驰名商标。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有竞争力。这句话在建瓯得到很好的验证。
求新——优化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机械化工、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圣元太阳能、新武夷制药、德丰汽车、鸿志兴包装等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德峰物流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新武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宝康告诉记者,科技园技改项目一期投资万元,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正式投产后,年产值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人以上。以迎接高铁时代到来为契机,中国根艺城、福矛工业旅游、双龙戏珠工业旅游、小松湖头村与东峰井岐村休闲旅游等加快提升。
民生的追求——沃野千里求美求富
10日,建州商贸城、放生池、贮木场等保障房建设工地,扎钢筋、砌砖,一派热火朝天景象;随着夜幕降临,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广场到公园跳舞散步,健身休闲。夜晚的江滨公园在江水映照下更加璀璨,不少市民在欣赏广场上的雕塑。
建瓯市市长陈宗荣常说:“建瓯追求的发展,最终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他要求干部牢固民本意识,并在工作中强力推进。
上西河街保障房处在老城区闹中取静的地段,林丽珍等住户前几个月搬进了新家,很开心。建瓯住房保障办的同志告诉记者,今年建设保障性住房套,保障范围从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3平方米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尤其是将‘低保’、‘特困对象’等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实现了廉租住房保障全覆盖。
“为人民谋福祉”这是建瓯市委、市政府永不懈怠的追求。该市年初确定了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建瓯一中附属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竹海学校一期竣工,9月份顺利投入使用;高铁新区小学一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加快推进……
建瓯在推进民生保障项目的同时,持续建设美丽城乡。去年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后,今年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安排城市建设项目40项,完成投资15.6亿元,郡城大道、高铁站36米快速通道等路基施工全面推进,时代广场至高杆灯路段“白加黑”改造、水南桥至太保楼亲水平台有序推进。投资万元建设5条40多公里城乡绿道,投入多万元在闽源文化广场、练夫人主题公园、江滨公园等设置了多处雕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27个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湖头、井岐、桃源等7个精品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其中,湖头村被确定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建成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和2个国家级生态村。
今年,建瓯被列为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取消GDP考核。为此,建瓯突出农业优先,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探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土地合作社”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辐射带动农户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81.8%。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市现有蔬菜设施种植面积22.6万亩,小松翠松公司建成千亩标准水肥一体化设施农业基地,蔬菜集约化育苗和无土栽培实验区基地的基础工程正在抓紧推进。迪口富民农业公司建成千亩“良麟牌”葡萄基地,吉阳金田世纪公司建成标准钢架大棚多亩。金秋时节,走进翠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时鲜蔬菜长势喜人,黄瓜、青椒等青翠欲滴。
由环境美及生活美,由公共设施的设置及文化活动频次的增加,在求美及求富中,建瓯城乡充满生机。前三季度,建瓯家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累计完成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6.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8%
环境更美了,腰包更鼓了……看着发生在身边的变化,谈及这些变化带来的获益,群众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风的追求——情怀依旧求真求实
11月5日,余建坤、陈宗荣等带领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城南片区察看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市政设施等开发建设工作,就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连日来,农业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指导,或深入村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零距离”服务农民,推进秋冬农业生产。
今年以来,建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坚决打击“两违”,健全市、乡(镇、街道)、村(居)、村民小组(小区物业单位)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砂石料等源头管控措施,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集中行动,截至10月29日,共依法强制拆除“两违”建筑栋(次),面积47.8万平方米。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审批事项12项、简化审批事项60项。大力推行“并联式”审批,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实行“跟踪督办、限时办结、主动协办、预约办理、容缺预审”等制度,政府服务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省级“马上就办”创建示范点验收。
创新开通定期上传基层民情和下达惠农政策的“民情直通车”,开展“我和群众零距离”活动,服务窗口前移到村,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服务平台,选派名优秀干部驻村。群众只要一个电话打给驻村干部或是到代办点登记一下,事情很快就能办妥。活动开展以来,干部驻村为群众解决难题余件次。
“帮群众办一两件事不难,那样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帮民富才是解决群众困难的根本。”建瓯市委书记余建坤如是说。建瓯干部在“零距离”活动中,总是想方设法帮农户创家业,为村民“造血”,给他们带去“财源”。今年,建瓯干部帮民富项目达多个。
干部“零距离”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在建瓯蔚然成风。推行“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市领导带着相关部门的同志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如帮助企业制定商标名牌创建工作,举办政策宣讲会,邀请海关业务人员对海关新规进行专题解读,等等,使一大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从中受益。今年1至9月,建瓯外贸出口额达1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05%。
人心思上,风帆正满,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道上,建瓯将越走越快、越走越好……(徐俐敏)
(来源:闽北日报)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