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作为福建第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千年古邑,素有“八闽首府”之称。
公元年,从“福州”和“建州(今建瓯)”各取首字设置“福建经略使司”,这是“福建”域名最早的出处。除了厚重的千年历史积淀,孕育了建瓯独特、灿烂的“闽源文化”外,建瓯的特色美食更是征服了广大吃货们的芳心。
建瓯菜和小吃作为武夷特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我们今天走进建瓯,为您盘点那让人垂涎三尺的建瓯名菜与建瓯小吃。
1、大肠炒光饼
光饼是抗倭名将戚继光部队所带面粉烤制成扁圆状干粮,流传至今,大肠是价廉的猪下水,富含油脂。建瓯人把光饼与大肠同炒作一道民间菜肴,颇具历史文化特色。当地谚语:“大肠炒光饼,好吃没成(yǎnɡ)”。建瓯方言中“成”意指某物品的成色如何,“没成”就是说(此物)不用多说了,成色十足、十全味美!
2、锅(挖)底
建瓯是全国著名的竹乡,盛产竹笋,因此笋是建瓯人食谱中一种重要的食品。以鲜冬笋烹制的锅底又称炒底,寓意此菜每每上桌后因其味美诱人,价高品真,满席皆风卷残云,片刻间吃个盘净如洗,故而又称“挖底”,是建瓯第一名菜。不但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睐。
3、纳(火仑)底
纳底是建瓯民间俗菜,几乎家家能做,经济实惠,既可作家常菜,又可作宴宾之肴。这道菜名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两种版本:一说是旧时慈母常边烹制这道菜边争分夺秒地为儿纳鞋底,因而后来人们便称此菜为“纳底”;又因此菜形似珍珠,食之爽滑,故而也有人美称其为“珍珠纳底”。另一说与烹制工艺有关,因捏成的小粒丸须在沸水中烫熟,而这烫熟的过程在建瓯方言中称为“火仑”(lǒnɡ),因而这道菜这被称作“火仑底”。
4、鸡绒(茸)
鸡绒也称鸡茸,菜名所以谓之“鸡茸”,是因为最初创制者所用主料取自鸡肉中的一种较细嫩的瘦肉,当地称之为“鸡茸”,故而取名“鸡茸”。而现在主料则取自猪肉中的精瘦肉且须剁细如“绒”,因而又称“鸡绒”。
5、炒水空心菜
建瓯吉阳镇的水空心菜,旱播水栽培,叶滑管脆,鲜嫩可口,为可口佳肴。水空心菜粗纤维的含量丰富,具有促进肠蠕动、通便解毒的作用。嫩梢中的蛋白质含量比同等量的西红柿高4倍,钙含量比西红柿高12倍多,并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无愧“宝贝”。
6、氵览鱼
氵览鱼,也叫氵览鱼蛋。建瓯淡水养殖驰名八闽,尤以弓鱼堪称一绝。弓鱼技术不但能使鱼在离水运输中保持新鲜,更能退去鱼身上的泥土味,增加鱼肉的鲜嫩,建瓯人对淡水鱼的烹饪也有独到的工艺,如清蒸鲫鱼、红烧鲤鱼、水煮活鱼、糖醋鱼片等,尤以氵览鱼蛋独具地方特色,深受当地及过往客人喜爱。
7、酒糟炒泽泻
泽泻,中药名,是六味地黄丸中的一味。很多人一听到六味地黄丸,知道它有补肾益气之功效,便以为泽泻或者也是植物伟哥。其实,六味地黄丸是三补三泻,泽泻便是其中的泻药。建州出产的泽泻品质上乘,有“建泽泻”之称。在从前,药材市场上,建泽泻不到,当年的泽泻就不能定价。药用的应该是泽泻的块茎。而用作菜的,则是它的地面茎。将其切段,用酒糟稍微腌制一下,直接炒熟就可装盘上桌了。
8、榛仔煨排骨
建瓯的龙村、水源等乡以产榛仔闻名,其中以粒大、色鲜、沙甜的黄榛为贵。时逢中秋佳节,佳果上市,建瓯人用黄榛煨排骨以作节日之佳肴。
9、粉丸
建瓯人以稻米为主食,而粉条是饭菜双兼的食品,是一道别具地方风味的家常菜。同时“粉丸”之意也暗含着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能团团圆圆的美好愿望。
10、膀(冇)蹄
皱油膀蹄是建瓯传统名菜,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糜烂香鲜、油而不腻。
11、建瓯板鸭
建瓯板鸭系建瓯传统特色产品,年产达多万只,是闽北老字号板鸭,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由于其制作精细、食用方便、风味独特,早在宋孝宗赵昚时,建瓯已有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在建安(今建瓯)称建王,因对建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12、炒白粿
建瓯方言“粿”与“财”近音。民间俗谚:“吃粿生(发)财”,据说这“粿”字还是建瓯人创造的,字典上找不到。建瓯人吃粿最普遍,而且家家户户自己都会做,花色品种特别多:有禾米课、烂粿、粿包、粿仔、粿条仔、粿冻、粿丝仔、鐤边粿、铜盆粿、大肠粿、黄花仔粿、九重粿、豆芽粿、糖瓶仔粿、乌龟粿、油炸粿等一、二十种。至今大部分品种都有应市。
13、卵菇(蛋菇)
卵菇,普通话叫蛋菇。这是民间常料细作的一种乡土气息浓郁的风味菜肴。拿一根无破损的、约半斤重的猪小肠(建瓯叫“粉肠”),用菜叶塞入肠内捋洗,再用水灌肠,冲洗干净,用粗线扎紧一端备用。取新鲜鸭蛋5个,打进碗里,加5汤勺清水、少许味精、精盐,打化成糊液,然后用漏斗徐徐将蛋液灌进猪小肠内,注意,只能灌到九分满,再用线扎紧开口处,放进低温水锅中慢慢加热烫熟。捞出冷却后,用锋利的刀切成两厘米长的肠段,注意每段中间要切一条半开的口子。下清水一碗在锅中烧开,将肠蛋段徐徐下锅,蛋段就翻开成蛋菇了。然后随自己的口味加入味精、盐精、胡椒粉、醋和葱花,就可装碗上席了。清香可口,没有油腻。
14、腊香肠
腊香肠的主要原料是猪肉10斤,瘦肉与肥肉的比例是9:1。瘦肉切蚕豆粒大小的块,肥肉切花生米大小的块,这是因为肥肉的总量比较少、而且风干后体积不会缩小很多,最好能保证每节肠里都有一定的肥肉,这样做出的腊肠就不至于太材。将切好的肉块和调料在盆里搅拌均匀,再灌制入洗好的肠衣。随后将做好的腊香肠吊在阴凉通风处,一个星期就可以吃了,蒸和煮都可以。
15、糍粑
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木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糍粑是汉族小吃,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图为建瓯小桥农家糍粑。
16、油煎粿(油饼)
在建瓯,每天早上人们都习惯在“粉店”吃早点,点一碗豆浆粉再配几块油饼,早饭就解决了。建瓯早餐的油饼分为中间没洞和有洞的两种,当地人称有洞为油饼圈,口感比没有洞的要好,口感酥棉,但怕热易上火的人要少吃。
17、豆浆粉
豆浆,建瓯人习称“豆腐酿”。用黄豆(大豆)清水淘净、浸没一宿,磨成浆,用文火煮熟。中国人喝豆浆可能遍及全国城乡。大多数的地方喝豆浆都放糖,配油条、大饼等,建瓯人喝豆浆却与众不同。他们把豆浆作为青米粉条的好汤料,用酱油、红酒、味精、姜末、葱花、辣椒作调料。这味传统美食即名豆腐酸粉。系列品种还有磨粉、豆腐酿面、豆腐酿扁食。建瓯人吃豆腐酿粉也有配油条、灯盏糕的,但传统的粉面店一般不兼营。不过附近多有饼店炸油条,也有提篮小卖者卖油条、油饼,由顾客自由选购。
18、芋饺(“嘎拉泽”)
芋饺发源于建瓯主要并盛行于建瓯东北部乡镇,主要是东游、水源、川石等地。芋饺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最正宗的三角形,一种是跟普通饺子一样的做法。如果馅不够的话,直接把皮搓成条状,筷子大小粗细,用手一捏,取10厘米长短的样子,就是东游一代特有的小吃,俗称鱼秋仔,口感独特。
19、烫锣粿
烫锣粿系大米水浸后磨成稀浆,薄淋人白铁皮做成的有边平底盆内,在沸水中略烫,凝固形成后倒出折叠平放,吃时放在开水中烫热加汤和调料出售。
20、建瓯光饼
光饼,相传原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部队的干粮。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因名光饼。经历多年的演变,传统品种有光饼、乌糖饼、光肉饼、芝麻肉饼、姜葱饼、虾肉饼、起酥霉肉饼、老爹饼、经魁饼等近10种。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有光饼、光肉饼、芝麻肉饼等3种。
建瓯光饼香味口、价格低廉,既可当点心,又可作干粮。还有人将光饼用利刀切成二半,中间夹几片白片肉、葱寸或夹皮蛋,或夹炒酱菜,又别具风味。更有人将光讲切成小三角块,用油炸过再加上猪大肠或鸭焟同炒,又是独具地方风味的美味佳肴。当地常言说:“大肠、鸭焟炒光饼,好吃都没成”。
21、建瓯扁食
建瓯扁食,誉满八闽九州。过去在福州、厦门、上海、汉口等地,都有“建瓯扁食”的招牌。
建瓯扁食与外地不同之处主要在加工工艺上。外地扁食馅一般都用刀剁碎或用绞肉机绞碎,有的还掺杂其他原料。而建瓯扁食制作极为讲究,仅仅从原料用肉就令人惊叹:用料必须选择新鲜的猪后腿肉,猪宰后一开膛,就有人专门送取扁食肉,这肉看去还有点微微颤动,手摸有些微温者为佳。削去皮和肥肉,连向膜筋都要剔净,不能下水。然后将纯净的精瘦肉置木砧(多用大松杂木做)上,用木槌反复敲打直至成肉浆。
22、大肠粿
大肠粿是用干浆粿与大肠同蒸,故名大肠粿。粿片软而韧,味香鲜,油而不腻,大肠鲜脆而无腥臭。
23、薄饼
薄饼,又名春饼、春卷。农历清明后竹笋大量上市,是建瓯人吃薄饼风俗最盛之时,不论城乡,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薄饼吃。
所谓做薄饼,其实是做薄饼菜。即从市上购回新鲜白笋(去壳春笋)刨成笋丝,加水煮熟后略焙干,再加入猪肉丝、香宽丝、虾肉丝、豆干丝、豆芽菜、韭菜、香葱拌炒,配以适量食糖、酱油、味精力调料。将薄饼菜用两张薄饼皮包成卷筒状,故名春卷。其味香甜,鲜嫩可口。
24、五谷丰登
朋友聚会少不了的花生、玉米、马铃薯、芋子等“蒸货”。
25、年糕
这道菜大家一定不陌生,是闽北人过年时家家户户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年糕,所谓“步步高升”。建瓯人喜欢吃煎年糕。制作时先用鸡蛋清将蒸好切条的年糕裹一层,然后下锅煎,煎至金黄捞起装盘,撒上一点糖就可以上桌啦!
26、仙草
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属一年一熟,多年生长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南方,喜生于阴湿山坡、谷地,每年9月至10月收割,晒干包装贮藏。在我国有两大产地:一是建瓯市吉阳镇;二是广东丰顺县。
吉阳镇生产的仙草茎细、叶密、清香、胶质含量的有效成份高,是一种无污染、无病虫害、自然生长的天然黑色保健品原料。在民间可用仙草拌成凉粉,亦称仙人菜,仙人豆腐、仙草冻等,加工简单,是民间千百年来传统饮品。
27、油条
油条,吃豆浆粉必备单品,豆浆油条绝配哦。
28、椎栗
建瓯椎栗主要产于水源、东游、川石一带。
29、苦铢粿
苦铢粿为苦铢树结的果实制作而成,苦铢通气解暑,去滞化淤,特别是对痢疾和止泻有独到的疗效。
30、豆腐丸
豆腐丸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建瓯名点,属于闽菜系。此菜质地软嫩,别具风味。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较高;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细胞,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31、笋干
建瓯是中国竹子之乡,建瓯笋干是以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艺制取。片宽节短,是有名的闽笋干。
32、黄笋
黄笋是建瓯笋类特产中的重要一类,适合于各类烹饪方法,风味独特。
33、铜盘粿
铜盘粿
34、三角糕
将三角糕轻轻放入锅内,炸成两面呈金黄时,用漏勺捞出,沥去油即成。
35、腊肉和腊香肠
腊肉和腊香肠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
36、锅边糊
锅边糊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浓浆,摊在锅边,半熟后铲入正在熬煎的虾汤中,煮制而成。
37、马耳
马耳因形似马耳朵而得名,制作过程基本与油条一样,只不过中间加夹了白(红)糖馅,色泽金黄,外酥香,内嫩软甜润。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