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是中国首个“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锥栗栽培品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建瓯锥栗具有“糯、甜、香”的独特风味。据《本草纲目》记载:栗、肾之果也,栗能通肾,益气温胃,久食必强健。早在明代建瓯锥栗就作为贡品,以“贡闽榛”著名一时。“世界锥栗在中国、中国锥栗在福建、福建锥栗在建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江由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目前,建瓯已有恒源食品、天添食品、圣阳食品等16家锥栗加工企业,每年可加工锥栗1万吨以上。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全国首创锥栗饼干、酸枣糕、月饼、粽子等系列产品。时下,建瓯锥栗正成为该市又一张农业产业化名片,扬名海内外。近年来,建瓯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标准,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改善人民生活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走水土保持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支撑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累计投入1.38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4条小流域、32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中,重点推进1万亩锥栗山治理及河道清理、河道护岸、拦沙坝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建瓯市锥栗协会会长李宏英“要实现生态保护与促进增收并举,必须大力推广锥阔混交、锥草共生,从原来坡式管理到简易梯田栽培,开挖鱼鳞状、半月状平台。栗农对锥栗的日常管理从剪草到不除草,从原来使用无机肥到增施有机肥,以促进生态的多样性,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我们也要重新认识锥栗树,它不是水土流失的罪魁祸首,只要栽培方法改善,锥栗作为落叶的阔叶树种同样能为闽北生态带来福音,让农民增收。”“我家30亩的锥栗,通过套种木荷,修建山边沟、蓄水池等措施,水土流失少了,肥力保持住了,锥栗产量每亩平均增加了近60公斤。”水源乡王厝村栗农陈家钦龙村乡吴地村村民余荣烈的锥栗林亩,其中80亩被确定为锥栗生态修复项目示范片,与上年种植锥栗相比增收40%。
(作者:魏剑生)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