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警营文萃建瓯公安民警文化作品选登

古巷尘烟

单位门前往左是一条古巷,名字叫铁井栏,作为古城建瓯“三十六条棋盘街,七十二条经纬巷”的典型代表之一,铁井栏这条宽不到四米的古巷沉淀了太多的历史,尽管它渐渐湮没在城市的繁华中,但它却串起古城辉煌的文化传承,始终透出一层历史的莹光,让我每次走过都好像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思绪迅速飘散开来。

古城传统街区如何形成,一直是我探寻的足迹。近期从吴章中先生的《建安纪事》一书中了解到,它居然追溯到汉献帝建安初年(公元)设立的县治,始筑“子城”之时,当时建安县街市范围很小,主要就分布在铁井栏、紫芝街、小梨山和磨房前一带,我突然觉得自已十分有幸,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单位居然在多年前就是城市中心。岁月如烟,透过这些充满沧桑的传统街区名称,你仿佛可以触摸到古人的气息在你身边流淌,这种感觉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是没有的,只要你了解铁井栏这条古巷,你就读懂了建瓯半座城市的历史。   铁井栏西起“二程祠”,“二程”即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程灏、程颐兄弟。著名的典故“程门立雪”想必大家都听过,而这个程门就是指程灏、程颐兄弟的家门,当时,杨时和游酢这两位北宋著名理学家在雪中站立,等候老师程颐的接见的故事,被古代誉为尊师重道的典范,如今仍站莘莘学子津津乐道,而作为理学过化的建宁府的盛世文化也让人叹服不已。

“二程祠”左侧,就是如今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宁府孔庙”它始建于年,它是福建省现存最大的县级市孔庙,距今已经有年的历史,和山东曲阜孔庙一样建制,被称为八闽府级孔庙之冠,明朝太师杨荣曾誉为“东南伟光”,庙内大成殿中的“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两块牌匾大有来头,居然是清朝康熙和光绪两位皇帝的御书,大清朝皇帝颁给全国各地孔庙共有十块牌匾,而其中的第一块和第十块就在这座古城,想象一下当皇帝颁发仪式的盛大场面,就知道建瓯城的历史是如何荣光,如今孔庙经过修缮,大成殿的孔子及弟子塑像依然庄严肃穆,台湾国学大师江逸子先生捐赠的12尊孔子弟子铜像环绕大殿及回廊四侧,体现出古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像是诏示世人,这里是儒学圣地。毋庸质疑,孔庙也成为古城的骄傲,每次我推开厚厚的孔庙大门,越过棂星门,穿过步云桥,迈进大成殿,祭拜孔圣人时,心中肃然起敬,我不禁为自已的才学疏浅而惭愧不已。

铁井栏中段街心,有一口井,原来这口井凿于明代嘉靖十五(公元年),明代史部尚书李黙为百姓造福而掘的古井,故称“尚书井,井水清甜甘冽,四时不歇,古井原为铁栏,故此巷子称“铁井栏”,后来改为石栏,栏内有四口圆形小孔,可供四人同时汲水,这口井是古城最著名的古井,也是建瓯城古代文明的标志。每当清晨,我在古井边上的早餐店吃着热气腾腾的豆浆粉,望着眼前还在井边络绎不绝打水的街坊邻居,我眼前仿佛看见尚书李黙在水面上抚须含笑,为“尚书井”数百年流出的汩汩井水养育芝城百姓而欣慰,闲暇时,我常常会走近尚书井,抚摸着被岁月磨得光滑湿润的青石井口,望着清澈见底的井水,感叹不已。

每次走过铁井栏,我都会走到一处深宅大院,它就是“刘屏山先生祠”,刘屏山何许人也?想必许多人不知道,但是提起朱熹,这位冠盖千古的南宋理学家,大家都耳熟能详,而此宅的主人刘屏山就是他的师父,故祠外大门有的雕刻的对联“功勋光北宋,道学启南闽”,仿佛在诉说着祠主人生平的功绩和博学。如今数百年过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古祠的荣光流芳千年,有一次我走进祠内,只看见几个街坊大婶在打麻将,她们说时常有摄影爱好者和文史学者来祠内参观拍照,针对祠堂年久失修的情况,如今政府也会拨处专门经费时常修缮加以保护,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能得到传承。

铁井栏短短数百米的小巷上还有凤岗别墅等古代富贾商人的深宅大院,见证着古巷的辉煌,然而“凤岗别墅”四个充满历史沧桑的大字竟被文物盗贼窃走,只剩下隐隐约约的字模在那儿诉说着自已的历史。古巷的保护工作已以迫在眉睫,去年古巷被列为省级古城重点街区保护巷,准备启动专用资金进行维护,听后甚是欣慰,希望这个串起建瓯历史的小巷能透过现代繁华的烟尘,在今人的呵护下,依然熠熠生辉,传承古城的历史芳华。

建瓯公安∣一个有用的







































北京现在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有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qh/32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