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广播》第期
页面底部[写评论]
交流观点提供线索
古民居在建瓯这座有着多年建县史的文明古城里,散落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随处可见百年以上的老宅。
徜徉在其中的大院和小巷,仿佛回到了历史的长河……那么,这些古巷老宅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看点呢?透过它们,我们又能解读到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下面,就跟小编一同走进古城建瓯那鲜为人知的古民居群落。
伍石·古民居1恢弘霸气 伍石印象西出建瓯往南武路北行约二十公里,一处恢弘霸气的古民居群落,跃入眼帘,这就是清末被誉为“建瓯西出第一家”的伍石山庄。伍石山庄因茶而盛,占地面积约平方米,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民居建筑上吸收了徽派建筑和江浙民居的特点,具有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成为福建省建国初期唯一入选《中国古代建筑史》一书的建筑范例。
这样恢弘霸气的山庄是怎样建成的?主人是谁?
伍石茶庄的崛起与建溪流域一带茶叶生产流通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伍石第一代主人伍富,当年随母从闽西长汀县流落到伍石村做长工,很受一位江西大茶商的赏识,后来江西客商病倒临终前馈赠给伍富一笔不菲的财产,伍富衣锦还乡开起了伍石茶庄,成为建瓯西边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兼大地主,做了许多好事……
伍石茶庄第二代主人伍玉灿接手产业后,花了数百两银子从浙江、上海等地弄回来的设计图纸,自清同治三年(年)开工开始大规模修建茶庄,许多材料通过武夷山等地经水道陆路辗转运来,整整用了18年!伍石山庄可以说是汇集和浓缩了清代各地民居建筑的精萃。
山庄墙头的竹画有何玄机?
伍石山庄大门前屏风墙上的两幅竹画,一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两幅画,画工精绝,构图玄妙。画中两根翠竹拔地而起,清峻洒脱。右边的一根,人称“雨竹”;左边的一根,叫“风竹”。民间都传言这是两幅藏宝图,能读懂竹画的内容,就能找到价值连城的宝库。因此,凡是到伍石山庄的人,都一定要驻足冥思苦想一番,才肯离去。
此外还有多种说法,有人说这是源于关羽《关帝诗竹图》的藏诗图,也有人说这图寓意的是主人的感恩和明志之心。这两幅画究竟是何寓意?仍是待解之谜,这也更为伍石山庄增添了几丝神秘的色彩。
党城·古民居2精致奢华党城印象东游镇的党城村,距城区55公里,民间俗称“财主村”,素有“钱粮跨五县,东河金党城”“建郡君子乡”之美誉,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如今,党城古村落仍完整地保存着一条长街,全长多米,宽2米~5米,明末清初的古建筑80余栋,面积达2万平方米,这样大的规模,在闽北也是屈指可数的。景观建筑有书院祠庙、驿道码头等党城八景。古村落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给人以美感。
党城古民居是如何兴起的?
党城古民居不仅体现了闽北民居地方性、乡土性的特征,整座党城古民居群,更像是一部完整的闽北居民文化史。党城村以叶姓为主,南宋初(约年)来到福建,明正德年间(年)兴起,村子现存的大部份古民居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
党城的兴起与“建木”产业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东游党城渡口最为鼎盛,是当时政和、松溪两县通往建宁府必经的官路驿站,党城因而成为建木最大的输出地。党城建木商人正是凭借着这一天赐良机,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纵横商场,身藏万贯。中国古代有钱人总是热衷于买田置宅以光宗耀祖,发家致富的党城人自然也不例外,他们在家乡大兴土木,一座美丽精致而近乎奢华的古村落因而日渐兴旺起来。
党城古民居凭什么被誉为“君子之乡”?
最让党城人引以为荣的是溪巷临溪门坊砖刻的四个大字——“君子之乡”,可以说,这是对党城最大的赞誉,也折射出党城理学文化的浓郁。关于这四个大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乾隆十四年,党城作为官路驿站,街市旺盛,往来商船不断,不少松政一带的商船经常在此过夜,多次往来却从未见货物丢失,夜里也从不需人守船,客商们为党城纯朴的民风而感动,就合资赠送了这块“君子之乡”的砖匾。历经百年的风霜,如今“君子之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依然清晰可见,默默地诠释着党城人民质朴的情怀。
巧溪·古民居3书香古朴巧溪印象“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建瓯吉阳镇巧溪村不仅是一个极富诗意的生态家园,更是一处古朴厚重、静谧祥和,充满书香翰墨的古村落。在巧溪,触目所及的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朴实素雅,现在保留的古民居还有十多幢,当地村民俗称它们为“官宅”,这些民居古建筑见证了昔日的辉煌。
朱熹弟子的宅邸也建在这?
南宋著名理学家饶鲁,号双峰,为朱熹的再生弟子。进入大门,天井两旁有走廊,随后是大、小礼堂和三层康珊楼,整座宗祠依地势而建,逐层抬升,富丽堂皇,雄伟壮观。根据饶氏家谱记载,自巧溪饶氏始祖迁居至此,有多年历史。清朝初至清朝中期,是这个村庄发展的鼎盛时期,呈现文武官员辈出的辉煌景象,至今村里尚保存着不少这些历史名人的文物古迹。
巧溪村哪位军功官员的宅邸最为豪气?
吉阳镇巧溪村在清朝时期出了好多有军功的官员,现存的古民居即“官宅”有十多幢,其中五品军功饶国泽故居尤其宽大。整座“官宅”四面是封闭式围墙,墙体下半部是泥墙,上半部用薄型超斗白砖砌成,墙体高出屋顶。
巧溪村究竟出了多少人才?
清代是巧溪村发展的鼎盛时期,这里出了钦命5―9品军功有52人、国子监生有8人、太学生36人、府庠生26人、府武生8人、贡元4人、进士2人。虽然这些俊才早已离世,但无论是官宦还是贤达,他们留下的有形或无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至今依然能让走近它的人触摸到一种传统文化的厚重之感。巧溪因此被誉为地灵人杰的书香之地。
甪里新闾·古民居4清新脱俗甪里印象“甪里新闾”是建瓯山区封建时代耕读之家古居的典型代表,她座落在龙村乡擎天岩村大汴地自然村,距建瓯城区60公里。
大汴地古民居群总体布局因地制宜,依山而建,由下而上排列着“周氏宗祠”、“甪里新闾”、学堂等三组建筑,通过里弄、通道、房屋之间的边门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房宅和周围的山乡环境、竹林、山涧、田野和谐地组成一体。
甪里新闾和周敦颐有何联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篇《爱莲说》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而甪里新闾就与《爱莲说》的作者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建瓯县志记载:擎天岩山脚下大汴地村的甪里新闾古民居群,由周敦颐的后裔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年),至今已繁衍十代人。
甪里新闾的深层内涵如何理解?
想要解读甪里新闾的深层内涵,得先了解一下周敦颐。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历任合州判官、虔州通判、广东转运判官等官职,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性情朴实,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斯人已去,古屋犹存。周氏后人秉承了周敦颐睿智而朴实的性情,并将其融入甪里新闾的设计建造上,如莲花般清新脱俗的甪里新闾最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昔日的风雅。
无论是恢宏霸气的伍石、精致奢华的党城,还是书香翰墨的巧溪、清新脱俗的甪里新闾,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民居,其建筑风格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当地的民俗民风也不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置身其中,每一个人都会体味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蕴涵在这些古民居群落深层的时代记忆和文化象征。
亲!你了解了鲜为人知的建瓯古民居故事后,有何感想呢?请留言吧!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
(内容来源:建瓯市地情网)
往期热点回顾1广场舞展播四:建瓯市福宁一站、建瓯市新区二站舞操队作品!
2一群建瓯人,“穿越时空”学国学!
3建瓯民间故事~“十兄弟扛铁鼎”!
监制:林海
值班主任:林海
责编:巫雨蓉
校对:施洁
投稿邮箱:zfddb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北京中科医院爆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