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雁传媒报年第20期总第期
联系电话投稿QQ郭虾蟆(——)金代会州(今会宁县郭城驿)人。与兄郭禄大精通骑射,一同应募从军。金代兴定初年,禄大立军功,被擢升平凉府同知兼会州刺史,郭虾蟆亦住会州督军,时西夏兵围攻会州,禄大、虾蟆率军奋力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城破,兄弟二人被俘作囚。西夏军首领爱其兄弟二人武艺娴熟,射技高超,劝降归夏,但他俩誓死不从,在狱中拔须化装,相谋潜逃。事泄,禄大被害,虾蟆独自逃脱。金朝廷闻讯后,遥授虾蟆巩州钤辖,朝臣向金宣宗完颜珣进言,又升擢虾蟆知兰州军州事。兴定五年(年),万余西夏军侵犯定西一带,虾蟆率军迎敌,首战告捷,斩首七百,获马五十。因立战功,复升知临洮府事。元光二年(年),西夏数十万步骑围攻凤翔,金元帅赤盏合喜即调虾蟆总领军事守凤翔。巡城时,一夏将坐城壕外胡床上,以箭不及,姿态轻傲,口出污秽之言。合喜问虾蟆能否射死此人,虾蟆目测距离,便张弓搭箭,趁夏将举肘之际,便箭穿无甲遮蔽的腋下,当即倒地毙命。夏兵见状,纷纷溃逃,凤翔城围被解。虾蟆再次升为靖难军节度使,不久改任通远军节度使,授山东西路“斡可必刺(1a)谋克”(斡可必刺,地名。谋克,金代军事、生产、行政三位一体的组织)长官。同年冬,虾蟆与巩州元帅田瑞攻取会州。虾蟆率骑兵五百,皆穿红衣,夏兵望见,疑为神兵。守城夏军,有将手举在悬风板前者,虾蟆箭出,敌手与板皆被射穿,并射死数百人。夏兵大惧,出城投降,被夏人占据近四年的会州复为金有。正大初年,田瑞在巩州叛金,金哀宗完颜守绪命虾蟆讨叛,虾蟆率兵奋勇登城,田瑞逃走,被其弟田济所杀。叛军首领皆被虾蟆斩之。平叛后,虾蟆迁升为凤翔知府兼领兰、洮、会、河四州兵马元帅,故后人称郭元帅。天兴三年(年)春,夏人势败,蒙古兵兴起,金绥德州元帅汪世显见金将亡,欲约虾蟆叛金攻巩昌,虾蟆不从并晓之以理。汪世显遂破巩昌,杀守将粘葛完展,复遣使劝虾蟆降,虾蟆仍不从。是年金亡,西部各州皆降蒙古兵,独虾蟆坚守会州孤城。丙申岁(年)十月,蒙古大军围攻会州,虾蟆自量孤城难保,乃积城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抗敌兵;杀牛马,以饷将士;焚庐舍,以坚军心。日与血战,军士死伤甚重。遂集家室及将士妻女于一室,点火焚之。城破,士兵多投火自尽,虾蟆独上草垛,以门板掩体,射杀蒙古兵二三百人。最后矢尽弹绝,投弓剑于火中,自焚殉国。
张邦选(—)字彦兮,韩家集乡袁家嘴行政村人。河南开封训政学院毕业,曾在甘肃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并兼事务主任。民国28年(年)回归故里。30年(年)协助其兄创办私立袁嘴小学,时学校经费部分由学生缴纳,部分由当地富户资助,其余所缺,全由他家无偿垫支。32年(年),多方申请呼吁,改袁嘴私立学校为公立完全小学,任第一任校长。办事认真,执教严谨,以较优惠的待遇聘请素质较高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周围百里之内的学生来校就读。每年县师范和中学招生,袁嘴完小报考学生,大多排列榜首。从教20多年,桃李盈门,有的今任教授、高级工程师、县、团级干部。年春,王五田派人约其参加“西北反共自卫军”,遭严词拒绝;后被王指使的匪徒抢劫拷打成重伤,ZG会宁县委书记只金耀亲临慰问。先后当选为会宁县一至四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宁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年病逝家中。
康启琮(—)字德芳,中川乡梁家堡行政村康家堡社人。清末秀才,甘肃文高等学堂毕业。民国3年(年)后历任康县中学教师,平凉二中校长,兰州一中教师,甘肃省教育厅督学,会宁枝阳小学校长,兰州女子师范学校、会宁简易师范学校教师,从教35年,学生遍及陇上。年被聘请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写有《振兴甘肃教育事业的建议》和关于甘肃农民起义的材料,并一度兼任甘肃省通志局编辑。年病逝家中。
冯若彩(卒于民国初年)字虞臣,县城北关人。清光绪二十四年(年)岁贡生。少时家贫,自学泥塑,年逾三十,技艺精湛。桃花山、西岩山、城隍庙、关帝庙的塑像多出其手。所塑各式人物、飞禽走兽、翎毛花卉,均体态逼真,栩栩如生,享誉陇中。
张嗣功(生卒不详)字敏斋,张家岘(今老君坡乡属)人,岁贡生。一生淡泊宁静,不慕名利。兴办私塾,教授学生。会宁、静宁、隆德、海原四县成名士子,多出其门。进士苏耀泉、苏源泉兄弟二人为其所教,后病逝家中。
吴耀曾(生卒不详)字自甫,今翟家所乡人。清同治十三年(年)甲戌科进士。选任平凉府教谕。性情耿介,学识渊博。曾主讲安定(定西县)育英书院、会宁枝阳书院。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尤能因才施教。所授两县学生中,有70多人考中秀才、贡生、举人。后病逝家中。
萧渊(生卒不详)字子泉,邑廪生,县城西关人。一生设帐授徒,教学有方,就读士子百多人,成名门生不少,其中有进士刘庆笃,举人吴海净、张万青等。后病逝家中。
苏耀泉(—)字朗亭,今老君坡乡宿家堡子行政村人。清光绪二十年(年)甲午与其弟苏源泉同榜中举,人称“双凤齐鸣’’。二十四年(年)戊戌科二甲第名进士。曾任浙江衢州石桐税官,新昌、乌程(今吴兴县)知县。在任税官时减轻赋税,民众称颂。在新昌任中,严管吏属,不使扰民,并常深入民间,微服私访,理清冤狱,缉捕寇盗。离任时百姓焚香跪送,并立去思碑。任乌程知县时,事必躬亲,倡导男耕女织,开渠引水,养蚕缫丝,发展匠艺,使乌程得治。博学多览,对《纲鉴会纂》及其续编,详阅后皆加眉批注释。因积劳成疾,病卒任中,归葬会宁时,当地士绅民众沿途设祭,并赠“万民伞”以志悼念。
刘悦(—)字兰双,县城人。清同治、光绪时会宁医官,授八品衔。精读医书,擅长儿科。光绪二十年(年),兰州等地开始种牛痘,防天花,他即购置痘苗,给会宁城乡小儿点种,邻县群众闻讯亦携儿来种牛痘。光绪二十七年(年)病逝。
张鉴三(—)字宝斋,号淡尘子,今柴家门乡人。清咸丰九年(年)己未贡生。学识渊博,尤通经史,著述颇丰。计有《造钞梓潼帝圣经释注》,《四书而字百六韵》,《安砚学语》4卷,《耕心堂古今诗文》10卷,均散佚。今存有手抄本《卅史蒙求汇典》20卷,陕甘总督谭钟麟为其作序;木刻本《花门志乱诗集》、《淡尘子养元记》。光绪四年(年),在红堡子设馆授徒。清廷学使陆渔笙,在陇上督学时,赏识其才学,延请教子三年。后谭钟麟又聘请为其子谭延闯、谭延直教书。光绪十四年(年),谭钟麟荐任西宁府教授,年余病逝任所。定西籍翰林王作枢曾评介:“书囊已满三千卷,人品当足第一流。”
王绣(—)字钟灵,县城人。清乾隆时恩贡生。曾任皋兰县儒学训导,后弃政从医,精读歧黄,医术高明,一生治愈疑难杂症颇多,被人誉为"神医",从学者接踵。所著医书甚丰,惜散佚无存。道光二十二年(年)病逝家中。
康节(—)字邵亭,祖籍陕西武功,先祖曾为会宁地方官,后迁居会宁。清嘉庆九年(年)甲子解元。二十二年(年)丁丑科三甲第6名进士。康节小时家中贫寒,叔父康永宁家资富裕,全力供侄儿读书上进。中进士后,历任陕西洵阳(今旬阳)、白水、韩城知县,耀州(今耀县)知州,河南荥阳知县。在诸任中,设义仓,建书院,解困济危,培育士子。在洵阳任中,每发生水旱灾害,都深入民间,检查灾情,施放赈济。在白水任中,一水利干渠与邻县富平连接,但此渠多被富平权势占据,白水黎庶得不到灌溉之利,他查访后,协同上司公平地解决了贫富双方灌田的矛盾。在韩城任中,前往新疆喀什的大军过境,康节事先组织县署人员,各方筹措,料理支供,使百姓免受兵事纷扰。荥阳地瘠民贫,累欠税赋数万。康节上任后,呈报上司,减税薄敛,并劝教民众大办手工作坊,农商并举,勤俭创业。在任8年,因年老体衰,辞官归里,荥阳百姓,立去思碑以志纪念。道光二十一年(年)病逝。葬于今会宁新添堡回族乡盖家岔庙儿坪。
栗在庭(——)字应凤,县城东关人。明隆庆二年(年)戊辰科三甲第三名进士。任朝廷中书舍人,不久升任吏、户两部给事中,后调山东佥事,继任湖广左参议。万历十四年(年)擢山东参政,复升山东右布政使。万历二十年(年)调任山西参政,后提按察使。任职3年,调任河南布政使,赴任途中,因病回故里疗养。任给事中时,兵部左右侍郎拉帮结派,植党营私,在庭不畏权势,上书弹劾。时漕运总督拟将运粮改征收银帑,欲饱私囊;在庭复上书力劾,谏言仍可运粮,不可改折,穆宗即于采纳。在山东、山西任职时,廉洁自持,体察民情,筹资整修黄河石堤,加固河防,减少水患,并复查积案,减刑疏弊,清匪安民。在养病期间,建议地方官员重农桑、减杂税,并协助知县高拱辰第一次编纂《会宁县志》。万历二十五年(年),病逝家中,葬于东山,墓前立石碑数座,石人石马多尊。今已毁。
王言纶(一)字德音,号简斋,永宁里一甲(今县城)人。清乾隆三十五年(年)庚寅举人。曾任陕西澄城县教谕。任中办书院,设庠考,培养人才。后辞官归里,勤奋攻读,精研四书五经,博学多识,批点古文奥旨。主讲枝阳书院,诲人不倦,教学有方,受业学子颇多,其中成名者不少。进士柳迈祖、康节、吴思权,举人牟祖荫、杨承爵、王晋墀(王言纶子,解元)等皆出其门。一生清平淡泊,课读自娱。曾自题一联:“明水半杯可识生前行状;清香一炷应怜向后声名”。嘉庆十九年(年)病逝。
柴应乾(生卒不详)县城人。清乾隆时(年——年)武秀才。性聪颖,好书法,临摹名帖,写出一笔飞龙走蛇、铁划银钩的大草书。当时不仅县内驰名,且流入北京,争相购买,视为珍品。其墨迹会宁县文化馆尚存一帧。
柳渊(生卒不详)字时庵,柳迈祖第七子,县城东关人。清道光二十三年(年)癸卯举人。二十四年(年)甲辰科进士。官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后迁升员外郎,复调任郎中,外放江西袁州知府,继调瑞州知府。任地方官时,勤理狱讼,衙无积案。居官清廉,颇有父风
吴思权(一?)字平一,今会宁柴家门乡鸡儿嘴行政村北十里铺人。清嘉庆二十二年(年)丁丑科三甲第15名进士。即授内阁中书。道光二十年(年)升任杭州府同知。二十五年(年)调任温州府同知。在内阁中书任中,批校了30多部策议文献、史书典籍,道光皇帝曾诏见3次。在杭州任中,鸦片战争爆发,海疆不宁,他力主战备,训练乡勇,铸造土炮,设水栅,派巡船,严密防范,抵御外侮。时杭州居民多住木房,易遭火灾,他倡导民众,捐资置办灭火水龙,自捐钱文资助。在温州任中,时有私船低价套购米粮倒贩,思权出榜昭示合理粮价,以防谷贱伤农,违者查办。一次他将查获违令倒贩的米15石、麦5石,交婴幼堂,救济幼儿。一生勤学博览,著作颇丰。主要有《时势策》、《洗心亭记》、《木兰秋狝赋》、《养蜂说》、《平一日记》等。今存《平一日记》六卷,诗词多首,对联50多幅。在北京时,与朝鲜学士南雨村等结诗社,吟诗赋,来往甚笃,并为朝鲜相国韩镇户的诗集作序。他擅长书法,字迹隽秀,曾为朝鲜使臣书写“忍含百善,默定千差”的条幅。病卒任中,归葬故里莲花坪,尚留有碑记。
章楶(——?)字质夫,宋代建州浦城(今福建省建瓯一带)人。英宗治平二年(年)进士。宋哲宗元祐元年(年)任庆州(今庆阳)知州,元符元年(年),西夏攻陷会州,哲宗擢章楶为经略使,指挥督战,收复会州。徽宗崇宁五年(年)督修会州甘泉堡(今会宁张城堡东西宁城),巩固边地,保障边民。徽宗授章楶枢密院事,资政殿学士。死后,谥曰“庄简”。对其家属抚恤甚厚
焦景竑(—)字希园,偏南里(今翟家所乡焦家河行政村)人。清康熙四十七年(8年)戊子科武举人。中举后即任巩昌营千总,出兵察汗乌素,建功升宁夏镇右营守备。雍正二年(年)宁夏镇王总兵率军出多巴口平乱,焦护送军粮至花海子(今甘肃玉门市北)擒获叛军头目丹尽浑台,并招抚33家台吉(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爵号),即升为甘提标游击。时又随西宁镇周总兵进军西藏,在藏7年,屡建劳绩。雍正八年(年),升陕西延安营参将,旋即加副将衔,赏戴花翎,赴哈密驻防。乾隆元年(年),调驻潼关,暂任副将。五年(年)代理河州(今临夏)总兵。六年(年)补授湖南宝庆副将,不久调任广东左翼总兵。八年(年)调福建海坛镇总兵。在任期间,颇有军功,河州百姓,念其爱民,特立去思碑。
焦腾汉(8—)字凌霄,偏南里(今翟家所乡焦家河行政村)人,焦景竑之子。清雍正十年(年)壬子科武举人,乾隆二年(年)丁巳科武进士。初授御前侍卫,因功迁升江南浦口营都司,复擢海州营游击,淮安城守营参将,胶州营副将,明威将军,贵州安龙镇总兵。在任勤勇干练,忠于职守,地方安宁,屡受褒奖。
马明心(—)字复性,经名易卜拉欣,道号维尕叶·屯拉,回族,祖籍阶州,清康熙初,迁居定西马家堡(今会宁县头寨镇马家堡村)。康熙五十七年(年),父去世,翌年其母遗腹生明心,未几母故,明心由叔父抚养。10岁时,随叔父去麦加朝觐,途遇暴风,叔侄失散,明心获救。雍正七年(年)抵也门耶曼,从教主穆罕默德·布录·色尼为师,研读伊斯兰教乃格什板顶耶的苏非派教义。数年后,其师念其朝觐之诚,带他到了麦加。乾隆九年(年)回国,先在河州讲经,因教义分歧迫迁金县马坡三伏庄传教,旋避居马家堡,在土崖上凿窑洞三孔,设立教堂,清苦讲经,并撰成《卯路经》,创立哲赫忍耶新教义,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一个新派别。新教义倡导信徒苦行品德,抛弃屈从现实,隐忍苟活的怯弱信念,用鲜血生命争取生存权利;掌权者应择贤而传,摒弃世袭和加重贫苦穆斯林经济负担的作法。因而门徒济济,临洮、临夏、榆中、皋兰、定西、会宁以至黔、贵、鲁、新、秦、黑、宁、青诸省都有穆斯林前来依附,马家堡成为当时伊斯兰哲赫忍耶门宦的传教中心,新派穆斯林的圣地,马明心被尊为耳则子(尊贵之意)道祖太爷。乾隆二十六年(年),马明心去循化传教,四十六年(年),循化撒拉族人起义,陕甘总督勒尔谨调大军镇压撒拉族的同时,以马明心曾去传教,事涉煽动,密令布政使王廷赞逮捕马明心及其子、婿,要他劝降撒拉人,马不从,是年三月二十七日被杀于兰州。
朱允明(—)字公生,中川乡高陵行政村朱家河社人。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后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气象研究所研究班深造,受到著名气象学家竺可祯教诲与指导。民国19年(年)毕业后,由著名学者张心一推荐,回甘肃开创气象工作。21年(年)初,在甘肃学院进行气象预测,同时负责筹建甘肃省兰州气象测候所,22年(年)建成后任第一任所长。23年(年)10月在黄河兰州段设立甘肃境内第一个水文站——兰州水文站,兼任站长。接着在天水、岷县、西和、酒泉、安西、临洮、靖远和华家岭等地设立气象观测站,形成气象观测网,为甘肃气象事业奠定了基础。31年(年)被西北农专聘为气象学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副教授,年调甘肃省工业厅,主编《甘肃水文气象汇编》,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还涉足地震学科,年山丹县发生7.4级地震后,亲赴灾区,调查研究,写成《山丹地震调查报告》,受到地质学家李四光赞赏。还重视甘肃历史、文物、物产、民俗等研究,写成《甘肃乡土志》,遗稿现存甘肃省图书馆。年任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年8月6医院。年摘掉帽子,年改正并恢复政治名誉。
张朝选(—)韩家集乡袁家嘴行政村人。民国18年(年)赴日本留学,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国后任民国政府财政部专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四川省涪陵市银行主任。年病故涪陵。
王董正(—)字明轩,甘沟驿乡东岔行政村人。“民革"成员。曾就读于甘肃省中山学堂,后考取河南省开封训政学院,毕业后随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到兰州,被分配到甘肃省民政厅任秘书。民国27年(年),任甘肃省“三青团”后勤总务长。期间,于民国34年(年)8月至36年(年)1月,充任甘肃省参议会参议员;2月,当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曾营救地下党员陕北人王升荣出狱。年8月,入兰州革命大学学习。年3月,参加秦安县土地改革工作。翌年2月,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工作。年8月错划为右派分子,遣酒泉夹边沟农场劳动教养,年10月劳教中死亡。年甘肃省委统战部及“民革”甘肃省委,对右派问题给予改正。
王维屏(—)字汉臣,侯家川乡人。民国8年(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政学院,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两次面晤孙中山亲受教诲。回国后历任教育部科员、甘肃省教育厅第一科科长、西和县县长、甘肃省第一中学校长等职。民国36年(年)任会宁初级中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学和师范合并,继任会宁中学校长,治学严谨,支持学生的民主行动,拥护民主革命,组织领导学校开展教育改革。年病逝家中。
杨思(—)字慎之,县城东关人。清光绪二十九年(年)癸卯科三甲第45名进士。殿试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后升翰林院检讨。光绪三十二年(年)以甘肃首批5名留学生之一,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未毕业即回国,参加TMH,投身XHGM。民国元年(年)任会宁县议会议长,2年(年)任甘肃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7年(年)任安肃道尹(甘肃河西行政长官),10年(年)10月当选甘肃省第三届议会议长,11年(年)9月任兰山道尹(兰州市行政长官),14年(年)护理(代理)甘肃省长,20年(年)任甘肃省民政厅长,21年(年)任甘肃省通志馆馆长,23年(年)任甘肃造币厂总办,36年(年)10月当选“国大”代表,翌年3月出席民国ZF在南京召开的“行宪国民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年2月任政协甘肃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一生历任要职,颇有劳绩,并关心桑梓文化建设。民国12年(年)捐银洋元,兴建桃花山魁星阁。年,捐献银洋千余元,支援抗美援朝。他诗词书法俱优,50年代初游览华山,即兴赋诗,抒发情怀(诗见第五十八章)。年10月27日病逝兰州,邓宝珊、王治歧、蒋云台、高健君、裴建准、万良才、水梓等43人组成治丧委员会。11月3日省政协在文化会堂召开追悼会,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敬献了花圈。省政协副主席马悖靖致悼词,省长邓宝珊讲话,他说:“他积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几年来在他先后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项职务中,做了不少事情,对巩固、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起了很大作用。杨先生这种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关心革命事业、爱祖国、求进步的精神,是值得永远纪念和发扬的”。葬于兰州西柳沟。
张文连(—)字画三,号槐岳,今八里湾乡团结行政村人。幼为童生,年长投于董福祥(宁夏固原人,清代提督)军中,勤奋习武,精于骑射。后跟随左宗棠进兵新疆,曾三次往返于北京、新疆之间护送饷银。光绪二十年(年),随部驻防山海关。二十六年(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他带领一支后卫部队,掩护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出京西逃,边打边退,直至卢沟桥,激战停止。议和后,清廷赐封他二品协台军衔,赏戴花翎,赠“果勇巴图鲁"(勇士之意)封号。历任肃州(酒泉)、甘州(张掖)、山丹大马营游击,戎马生涯40年。民国元年(年)回故里,33年(年)病逝,享年93岁。
张济川(—)字子舟,号云舫,又号桃花山人,县城北街人。清光绪二十七年(年)辛丑举人。授四川候补盐场大使。民国建立,历任会宁县临时议会副议长,劝学所所长,教育局局长,会宁高等小学校长、教员等职。在会宁任教20多年,主教国文;为适应新教育,曾在兰州速成师范学校学习一年。当时凡读儒书转向新学者,皆受其教泽,有兄弟、父子、叔侄以至祖孙三代均由其授业者。他常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民国18年(年),会宁大旱,灾荒严重,他主持赈务救灾,体恤饥民。时甘肃省赈务会拨银洋元,由他负责砌筑西河护岸,以工代赈。民国12年(年)、19年(年)、26年(年)三次参与编修《会宁县志》,分别任编辑、纂辑、总纂。民国29年(年)病逝家中,葬县城东山。
韩国士(—)字志先,今韩家集乡袁家嘴行政村人。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民国3年(年)在甘肃省政法学校(兰州大学前身)读书时,痛恨权奸,联合兰州各校师生上书弹劾贪污公款的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因省长袒护未能奏效,反遭缉捕。后潜往北京考入中国大学,联合甘肃旅京人士上书北洋政府,呈述甘人痛苦,并再次弹劾,终将贪官解职。民国8年(年),在京参加“五四"运动,曾被当局拘禁。民国9年(年)中国大学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15路军72师2旅少校军法主任、陕军新编第13师上校参谋、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教务长、甘肃兰山道讲习所筹备主任、甘肃省政府参议、会宁枝阳小学校长等职。民国28年(年)病逝家中。
高增荣(—)字锦堂,县城人,清末秀才。少拜师学医,熟读《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中医名著,尤精叶天士、王孟英、刘河间等历代温热派名医著述。凡疫疠、春温、暑湿、肿毒之症,一经诊治,即见显效。擅治喉病,民国13年(年)春,一农民患“乳蛾”肿痛症,饮食不进,病情危急,他诊断后以清喉、解毒、利膈大剂,将病治愈,一时名声大振。民国26年(年),病逝家中。
刘庆笃(—)字吉甫,县城东关人。13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年(年)甲午科三甲第70名进士,即授内阁中书。未几父丧居家,不久主讲平凉柳湖书院,后仍供职京师,旋考京察(对京官的全面考核)一等,任小军机,继升军机章京。光绪二十六年(年)庚子六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光绪西逃,护驾至西安;议和后又护驾返京,钦赐二品衔,任外务部兼行内阁承宣厅佥事。民国建立,受荐以甘肃代表身份赴上海公议国事。博览群书,擅长诗赋,一生著作颇丰,仅诗词有《镜仁堂诗抄》5集,今无存。书法有较高造诣,善写馆阁体,凡有求者即书赠予;金石雕刻,丹青彩画,音乐琴弹亦为上乘。在京与梅兰芳结为知音,回会宁后常通函札,并受其资助,曾作《题梅兰芳玉照》词(见第五十八章)为谢。民国3年(年),回归故里。12年(年)主编撰修《会宁县志》。18年(年),会宁荒旱,地方不宁,暂居兰州,省政府聘为高等顾问,参与订正了《甘肃通志》稿。生性耿直,不慕荣利。民国25年(年)9月,因喉疾在兰州逝世,归葬县城北五里玉皇冠。
李友莲(—)字敬斋,今侯家川乡侯家川行政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年)丁酉拔贡。时为会宁南乡殷实富户。民国9年(年)地大震,死伤民众甚多,他慨解私囊,给生者济以衣食,病者投以医资,死者置棺掩埋。10年、11年(年、年),侯家川、沙家湾一带雹灾严重,他不分回民汉民,借给粮食籽种,抗灾自救,免遭颠沛流离。民国20年(年)捐资创办侯家川小学(今侯川中学前身),修筑附近桥梁。凡地方公益事业,皆乐而为之。民国22年(年)病逝家中。
彭怀智(—)字乐天,今中川乡中川堡行政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年)癸卯举人。任新疆呼图壁县知县。民国2年(年)任会宁县议会议长,后当选省议会议员。12年(年)任宁夏马鸿逵部参谋兼宁朔县县长。14年(年)任北京国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20年(年)归里,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捐资创办中川堡学堂(今中川中学前身),开设高陵镇集市。每遇灾年,以粮钱贷赈兼施,邻里亲谊免遭流离。一生喜藏书画,从北京带回大量名人书画及善本书籍,至今犹藏县文化馆内。民国22年(年)病逝家中。
苏源泉(—)字本如,今老君坡乡宿家堡子行政村人。清光绪二十年(年)与其兄苏耀泉同登甲午举榜,三十年(年)二甲第49名进士,官授礼部主事。民国初年任民国政府审计院协审官,继调内务部佥事。生性耿直,不随同流俗。居官清廉,能举贤荐能。喜读诗书,尤爱读史,曾精读“二十四史”。擅长诗词,著有《时敬斋诗草》4卷。书法书路宽阔,不拘一格,真草隶篆,各有特色,县文化馆藏有墨迹。民国20年(年)病逝北京,葬北京永定门外砂子口地藏庵北。
王一清(—)祖籍天水三阳川,清光绪末年迁居会宁县城北大街。青年时开“三槐堂”中药铺,谙熟“雷公”遗法,精于中药炮制。“不惑”之年,行医看病,善医伤寒。时一妇女患伤寒病,阴寒内盛,浮阳外越,他先以寒药引导,继投回阳救急大剂热性药,立即见效,人称“伤寒”先生。民国19年(年)病逝家中。
秦望澜(—)字少观,县城人。13岁中秀才,得到甘肃学使陆廷黻器重,选入兰山等书院就读。19岁中举,清光绪二十一年(年)乙未科二甲第名进士。即任兵部主事,操武选司、职方司总办,后任贵州道、辽沈道监察御史。因敢言直谏,触犯权臣,左迁民政部代理员外郎。民政部改巡警部后,任西分厅总办。民国建立,任临时参议院议员;获二等宝光嘉禾奖章;任第二届参议员时,获二等大绶嘉禾奖章。后任总统府顾问、国务院咨议、清史馆协修,参与编纂《清史稿》兵史部分。一生读书勤奋,所得俸资,大多购置收藏历代名著。喜爱诗文,佳作不少。著有《退想斋词》,《少观疏稿》,《三省九斋文集》4卷,《文苑杂存》2卷,《枝阳诗集》12卷。民国17年(年)病逝北京,归葬会宁城北余家湾。
梁承选(—)字伯受,今中川乡梁家堡行政村人。清末秀才,宣统二年(年)毕业于甘肃文高等学堂。历任甘肃省第一中学教员、学监主任、代理校长,酒泉烟酒局局长等职。在代理校长期间,向省政府多方申请增拨经费,修建校舍,购置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尤重视添置理科教学仪器。治学严谨,重视新学,开展新文化教育。民国13年(年)病逝于兰州。
邢维礼(—)今柴家门乡人。自幼拜师学医,精于外科,尤善接骨,以气功止痛止血,减少患者病痛。医德高尚,接骨后严加护理,促其早愈。民国4年(年),甘肃督军兼巡按使张广建骑马跌成骨折,经他治愈,赠“活泼满地’’匾额,至今犹存。其医术传于外甥曹姓,现邢、曹两家分别在北十里铺、张家湾开设骨科诊所,为群众接骨医病,享誉县内外。
万通轩(—)郭城驿乡郭城驿行政村人,万宝成子。民国18年(年)春东渡日本留学,考入东亚高等学校攻读社会科学,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即回国,任北平世界日报外勤记者,复受聘北平商业学校、北平民国大学高中部任教。23年(年)秋因病返回故里。26年(年)8月,ZGGCD在兰州设立BLJ办事处,与办事处负责人谢觉哉、伍修权接触较多。27年(年)初夏,由吴鸿宾介绍,在兰州加入ZGGCD。同年6月加入ZGGCD。28年(年)初,因病回家乡,病稍愈,即到郭城驿中心小学任教。常向师生宣传抗日道理,教唱抗战歌曲,并组织师生阅读进步书报。30年(年)任会宁县政府教育科科长,迫于形势,向国民党会宁县党部写了“悔过申明书”,以应付追查。33年(年),任靖远县政府秘书,35年(年)秋,应聘到靖远师范学校任教,年初回郭城驿。解放大军西进时,动员家乡群众碾米磨面,支援解放军。9月,应邀随西进解放军去靖远协助办理接收事宜,并出任靖远师范学校校长。年5月,因病在靖远逝世,追悼会上,ZG甘肃省委副书记孙作宾致悼词,后归葬故里。
万宝成(—)字玉田,今郭城驿乡郭城驿行政村人。清光绪三十年(年)甲辰科三甲第名进士。三十二年(年)以甘肃首批5名留学生之一,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法政速成班学习政治法律;留学期间,同陕甘留学生联合创办《关陇》杂志。光绪三十四年(年)冬毕业回国,任清廷户部主事。民国建立,任山西定襄知县。在任期间,鼓励农桑,兴办教育。时有少数人以传教名义,诈骗钱财,他查实后予以处理,深得民心。离任时,当地民众赠“万民伞”称颂怀念。民国2年(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5年(年)后,无意仕途,闲居北京,以收藏鉴赏书画古玩自娱。32年(年)病逝北平寓所,葬北平阜城门外。
韩国士(—)字志先,今韩家集乡袁家嘴行政村人。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民国3年(年)在甘肃省政法学校(兰州大学前身)读书时,痛恨权奸,联合兰州各校师生上书弹劾贪污公款的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因省长袒护未能奏效,反遭缉捕。后潜往北京考入中国大学,联合甘肃旅京人士上书北洋政府,呈述甘人痛苦,并再次弹劾,终将贪官解职。民国8年(年),在京参加“五四"运动,曾被当局拘禁。民国9年(年)中国大学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15路军72师2旅少校军法主任、陕军新编第13师上校参谋、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教务长、甘肃兰山道讲习所筹备主任、甘肃省政府参议、会宁枝阳小学校长等职。民国28年(年)病逝家中。
据方志记载,明清时代的甘肃会宁就形成了尊师重教、崇尚读书的良好社会风气。由于封建王朝大力倡导教育,清代会宁县就建有县城枝阳书院和马家堡、县城关帝庙、三宫殿、高陵镇、韩家集、郭城驿等六所义学,以及众多的蒙馆、私塾。这些官学和私学的创建,为培养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教育家。如郭城驿举人王言伦在乾嘉时期主讲枝阳书院二十余年,培育出了柳迈祖、康节、吴思权三名进士和众多的举人;老君坡岁贡生张嗣功在家乡设馆,进士苏耀泉、苏源泉及拔贡苏绍泉皆出于门下;县城廪生萧子泉设馆教授门徒多达百余人,受业学子刘庆笃高中进士,吴海净、张万青等中式举人;县城举人王志勤在郭城驿授徒,万宝成为其得意门生;郭城驿生员徐璘培育出了关元儒(今白银市人)进士。据统计,明清两代会宁县以考中文武进士20名、文武举人人、生员贡士人而名列全省前茅。
一个县出现父子、兄弟同进士的在全国也不多见,据朱夯先生《进士题名碑上的甘肃进士》(《阳关》年第三期)文载,陇上父子进士的仅有通渭二牛,兄弟进士的仅有宁州(今宁县)二吕,而将会宁柳迈祖、柳渊父子进士,苏耀泉、苏源泉兄弟进士遗漏。
柳迈祖(—),字宜斋,会宁县城人,清乾隆丁未科(年)二甲第26名进士。柳渊(—),字时庵,柳迈祖七子。道光癸卯科(年)举人,甲辰科(年)三甲24名进士。
苏耀泉(—),字朗亭,会宁县老君坡苏家堡子人。光绪戊戌科(年)二甲名进士。苏源泉(—),字本如,光绪甲辰科(年)二甲49名进士。耀泉与其弟源泉甲午科(年)同榜中举,邑人谓之“双凤齐鸣”。
西雁集团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
房产地产物业管理
公共交通主题酒店
餐饮娱乐-特色街区1383366
教育培训1393163文化传媒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