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传统村落行动计划及近期实施方案以郑魏

一、引言

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

传统村落是文化、历史文脉的载体,是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和富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保护传统古村落迫在眉睫。

二、福建省传统村落保护概况

福建省传统村落众多,截至年12月,全省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处,省级传统村落处;福州市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处,省级传统村落42处。从福建省传统村落名录可以看出,大部分传统村落分布在三明、宁德、南平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而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一项长期、持续运行,并需要资金支撑的工作。另外,传统村落保护要同时兼顾村民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水平的需求。因此,为传统村落注入新鲜血液是保护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激活村落自身的造血功能,以实现村落的长期发展。

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张鸿雁教授提出,单一、静态、孤立和去特色产业化的传统村落保护理念,会成为一种“建设性破坏”。保护与开发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与关联性,任何保护其实都已经成为了一种变相的“开发”;一味强调保护而忽视开发,往往因为缺乏经费而不能起到真正强保护的作用,最终会造成保护过程的不可持续和不稳定,危及到传统村落的自身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保护优先,加以合理开发,才能实现可持续保护。

四、郑魏传统村落行动计划及近期实施方案

1.建瓯市迪口镇郑魏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郑魏村位于迪口镇以南,距镇政府15公里。古村落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坐落在海拔多米的半山腰上,四面环山,就像一把交椅。村内80%民居的房屋都是杉木结构,外围设防火墙。该村至今仍保留有宗祠、庙宇及大量的古民居,村中古树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古村落风貌依旧。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为郑魏村实施保护、建设、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迪口镇人民政府于年编制《建瓯市迪口镇郑魏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郑魏村的总体保护策略,通过发掘郑魏村历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处理好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的延续性,保护村庄的特色风俗并将其附着到具体的物质空间上。通过文化景点等设施建设,结合物质遗存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来传承村庄文脉,维护和塑造村庄特色。规划成果对村落的发展定位作了分析及建议,对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人居环境规划内容提出指导性建议,但缺乏具体实施方案。

2.郑魏传统村落行动计划及近期实施方案

传统村落的开发建设是由落地项目构成的,“传统村落行动计划及近期实施方案”是对落地项目的梳理与组织,包括“要做哪些项目”、“怎么做”、“实施顺序”。传统村落行动目标应包含两方面:在保护方面,对保规提出的传统风貌及重要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与修缮;在村落发展方面,通过旅游策划带动村庄的服务业,复兴村庄农业,激活村庄的造血功能。近期实施方案的内容应涵盖“达、吃、住、玩、购”五个方面,即从交通、餐饮、住宿、娱乐项目、特色购物等方面考虑,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进行投资估算,列出资金来源及实施时序。

郑魏村在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既拥有机会,又面临一定的挑战。机会之一在于南平市高位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机会之二在于享受国家传统村落资金补助,可用于基础设施提升及村庄特色建筑修缮。但由于郑魏村邻近武夷山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风景区,周边人文名村众多,如下梅村、党城村、阳泽村、值源村等,同质化竞争激烈。因此,挖掘村落的山水及文化资源,打造属于郑魏村的特色,并将其落到实处,是行动计划与近期实施方案的核心。

(1)挖掘村庄优势

①便捷的区位交通

郑魏村距离迪口高速路口仅0.5h车程,借由高速的便利,从福州到郑魏仅需2h车程,这意味着村落临近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②完整的古村落格局

村落整体符合“左活、右通、前聚、后靠”的布局原则,堪称古代按风水学原理建村的典范。沿溪、沿街、古道空间界面和视廊保护完整,郑氏宗祠和古戏台等公共建筑位置保存不变,传统村落格局保存较好。

③天人合一的山水环境

郑魏村座落在半山腰上,四面环山,村庄位置像一把交椅。从总体要素层面分析,郑魏村是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要素与传统村落建筑、水渠和农林耕地等人工要素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④冲击视觉的夯土墙建筑

郑魏属于特色外显型村庄,集中连片的黄泥土坯外墙是村庄的一道特色风景线。无论是边走边画的艺术家,边走边拍的摄影师,还是普通城市居民,都为之吸引。

⑤源远流长的人文优势

历史上郑魏村人才辈出,当官之人不计其数,有宋代宰相郑珏,镇守临江秘书郎郑毂等。同时,郑魏村的耕读文化,培育和教化了郑魏人仁厚勤爱的品格,弘扬了传统民间文化精神。

(2)将村庄优势与村落开发关联

每个传统村落各不相同,也各具特色。深入挖掘村庄特色,并将其与旅游开发相互联动,是增强村落吸引力,提高村落辨识度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

①组织区域游线

可与区域内其他旅游景点串联,形成迪口镇域的旅游线路,借由蟹龙岗等景点的名气及客流,提升郑魏村的知名度。在区域游线中,充分利用临近高速出口的优势,抢占游客市场。

②组织大巴探村游与休闲乐活自行车游线

在传统的大巴旅游之外,四面环山的天然优势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为郑魏村打造休闲自行车游线提供了便利条件。

③打造特色景点

郑魏的黄泥外墙建筑群是一个天然景点,炮台遗址、奇石田园以及成片的苦槠林也都是郑魏村独有的景观,对其进行修整、复原,增加座椅、休闲步道等配套设施,打造具有郑魏特色的景点。

④特色活动

建于北宋年间的千年戏台,加以郑魏村每逢过年、正月十五等传统节日必举行的赣剧表演习俗,是郑魏村特色节庆活动的首选;

金瓯电影取景地——永教宝殿,是设立民俗博物馆、开展当地风俗体验活动场地的不二之选;

在寒暑假期间设立郑魏耕读学堂,村落内的奇石田园,可作为举办短期农耕体验训练营的实践基地;村落内保留的石磨坊旧址,可复原作为农耕体验项目;

郑魏村特有的“村节(七月十五)”,可结合旅游活动一同开展,游客可到各家串门喝酒,观赏祭祖活动,参与聚餐。

将郑魏村打造成为大学生写生基地、摄影协会创作基地,郑魏保存完整的黄泥土坯建筑群将成为艺术家“边走边画”、“边走边拍”的绝佳素材。

(3)发挥配套设施提升与旅游开发的联动效应

“达、吃、住、玩、购”是旅游五大内容,因此,交通、餐饮、住宿、旅游景点、购物设施成为旅游开发配套设施的五大重点。

①交通

郑魏已建成通村公路,应增加必要的村口提示牌与进村引导牌;

村落原有两条古驿道:马桥路与胜桥路,由于公路开通,古驿道疏于修护,部分路段已破坏严重。在旅游开发中,可采用条石或卵石铺装,对其进行原样修复,打造休闲登山步道。

停车场:村落用地紧凑、高差较大,但停车场设置是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根据初步游客量估算,增设2处侧方大巴停车位,并结合村落打造自行车游线,设置多处自行车驿站。

②餐饮

每周单数日可在宗祠内开展建瓯当地特色美食活动,游客可通过预定进行品尝,既可为展示美食增加噱头,又增加了过夜游客数量。

村庄周边皆可结合郑魏当地特产如红菇、苦槠果、野菜等参与简单的农家乐餐饮接待。

③住宿

近期可选用村委会旧楼作为民宿改造试点,改造9间客房;远期可修建山间休闲民宿。

④旅游景点

郑魏村的村口公园、郑氏宗祠、炮台遗址、奇石田园、永教宝殿、古戏台都有开发成为特色旅游景点的潜质。在村落旅游开发中,游客服务中心、问询处、公厕、垃圾桶、标识导览系统等基础设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现状3个公厕的基础上,另外配建3个公厕,基本满足村庄内部旅游的服务需求。在入口公园处配建郑魏村的游客服务中心,另配建三处旅游问询处。在村庄的拐角处及重要建筑上设立标识系统及导览牌,主要节点在导览牌的基础上增加解说牌、游览路线等。

⑤购物设施

与游客服务中心结合设立特产超市,可将郑魏及建瓯地方名优特产如迪口三宝(坡田大米、笋干、葡萄)及红菇、凉茶、木耳等物产、制品制作成旅游伴手礼供游客采购。

五、传统村落发展策略

“国内外成功的传统村落发展案例已经证明,只有明确地以保护主体与合理开发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利用开发实现永续保护。”因此,传统村落的发展目标应由静止的保护,上升为动态的合理保护开发。既要提高生态保护管理水平,保护原有建筑群整体风貌,延续和维护原有建设方式,尊敬地方民俗习惯,传承文化;又要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展示地方文化,提升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传统村落的发展策略也不能仅停留在保护,还应编制可指导实施的行动计划及近期实施方案,分期推进传统村落开发工作。

1.保护规划

(1)注重保护物质遗产,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坚持保护为先的原则,留住传统村落的乡愁记忆。保护村落传统选址和传统资源;保护村落中建筑整体格局、传统街巷,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全面保护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保护古井、古树等历史环境要素。

(2)延续文化

文化符号是每个传统村落独一无二的标识,是村民情感和共同记忆的结合体。文化传承可通过保护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实现,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

2.行动计划

(1)挖掘特色,准确定位

挖掘传统村落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在区域中对村落进行准确定位,是传统村落避免同质化开发并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在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交通便利度,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传统风貌与历史建筑保存完整度等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都是评估村落是否具备开发优势的重要内容。其中文化资源是最具标识性和吸引力的特色,应充分挖掘利用。

(2)逐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配套服务设施是传统村落开发的基础,建设与维护配套服务设施是一项需要长期资金投入的工作。应根据村落的现状情况,分期建设,逐步完善。在村落的发展中,应形成村落开发与配套设施建设联动效应。不断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将增加传统村落的吸引力,而传统村落获取新的资金支持或旅游收益,也应持续对配套设施进行维护更新,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3)多方参与,共生发展

政府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在开发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管控和协调作用,是传统村落保护开发的主导者。传统村落是一类特定的地域空间,原住民是传统村落的重要构成要素。古村落旅游开发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开发的特点,村民的参与成为村庄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应在保护规划、发展策划等文件指导下开展,后期建设实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对接;因此,规划师、领域专家及学术团队的参与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也至关重要。“政府+村民+专家技术团队”等多方参与的保护模式,“政府+村民+企业”等多方合作的经营模式,将促进传统村落共生发展。

(4)激活村庄自身的造血功能

村庄自身的造血功能是传统村落长效发展机制的根本。通过产业引导,促进传统村落的农业复兴与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村庄增收,创造就业机会,最终实现引凤还巢,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与就业,提升村庄的人气,形成村庄自身循环供血系统,是传统村落长期发展的保障。传统村落的农业复兴主要通过推广特色农副产品,将具备长运距条件的农副产品(如大米、笋干、香菇、木耳等)推向全国来实现。传统村落的第三产业发展可通过村庄的保护整治,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逐步提升接待能力。

作者简介:陈凯芳福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宜居办工程师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xw/143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