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由南平市人民政府、南平市政协主办,建瓯市人民政府、建瓯市政协承办的“理学贯古今,儒道传天下”朱子祭祀活动在第一小学举行。
朱子祭祀大典在开祠仪式后正式开始,祭祀分敬献祭礼、致祭词、诵读朱子家训三个环节,整个典礼活动庄严肃穆。
代市长周安有恭读祭文后,建瓯市人民政府代表、教师代表、人大、政协代表、朱子后裔代表以及各界人士代表手持金秋桂枝,庄重注目朱子画像,并致鞠躬礼,共同祭奠先贤朱子,传承弘扬朱子文化。当天祭祀典礼时间紧凑,庄重而简朴,是对朱子家礼的一次创新尝试,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志气,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期声:建瓯第一小学校长:范吉明:
第一小学与朱子非常的有渊源,隔壁是建安书院,旁边是艮泉井,斜对面是五经博士府,朱子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学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据悉,朱子祭祀典礼始于年(南宋宝庆三年),年(明景泰六年)上升为国家行为。年8月,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朱子祭祀典礼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6月,国台办授予南平朱子故里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瓯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朱子文化保护建设,一直致力于朱子文化品牌发展,全力推动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和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等五大工程,着力在“物化”和“教化”上下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至今保留着艮泉井,徽国朱文公祠、五经博士府等朱子遗存。
(上图:朱熹第28代嫡孙朱锐敏)
同期声:朱熹第28代嫡孙:朱锐敏:
朱熹7到14岁在建瓯生活,成年后他又多次到建瓯讲学,他对建瓯这个有深厚沉淀文化城市非常的热爱,把它视为故乡,晚年还立下遗嘱要回归建瓯,作为朱熹的后人,我认为一个方面要协助政府做好朱子遗址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对朱子家训的整理也责无旁贷,致力于朱子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翁德雄)
朱熹与建瓯朱熹(—年),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学派称为“闽学”或“朱子学”。
朱熹与建瓯渊源颇深。南宋绍兴七年(年),年仅七岁的童年朱熹随父母入住建瓯水南,并留下一段“坐沙画卦”的佳话。成年后,又回到建瓯参加科举考试;成名后,还经常回到建瓯讲学。而且晚年还留下遗嘱,要求后代要世居建瓯。 据《考亭紫阳朱氏总谱》记载:建瓯市人大常委、建瓯一中的高级教师朱锐敏是朱熹长子朱塾派系下的第28代裔孙;现福建省厦门大学的校长朱崇实也是朱熹长子朱塾派系下的第28代裔孙。
从该总谱里,发现朱熹长子朱塾派系下的这些嫡长裔孙全部都住在建瓯磨房前博士府。大思想家朱熹不单在建瓯这座景色怡人、文化浓郁的古老城市里留下了千古佳话,也留下了他“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的文化涵养,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片文化沃土上还延绵和孕育着朱熹的长房裔孙们。因此,建瓯不愧为“朱熹的裔孙之乡”!
(上图为博士府)
(上图为艮泉井)
朱熹曾在建瓯留下了诸多轶事、佳话。从“画卦洲”到“艮泉井”,从“对镜写真像”到“五经博士府”,所有这些至今仍在建瓯这块金瓯福地上延续,可供后人瞻仰凭吊。
这位超萌“老夫子”已火爆全国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书院
院内坐着一位老夫子
这位老夫子你我都知道
他叫朱熹
这位老夫子啊,
他在近一千年前就做过,
很超前、很先锋、很科幻的事情。
准备好了吗?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
哦不,跟着我先反思,后继承,再超越,
这是我们的国学!
你知道不,由三名南平青年倾力打造,南平团市委重点推出的《大话“熹”游》动画宣传片自10月15日上线以来,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便获得了近万的播放量,新浪微博话题#大话熹游#也获得了近万的阅读量。截至目前,该视频及话题仍在持续发酵中。
原来,朱子在近一千年前就做过不少很超前、很先锋、很科幻的事,他“开挂”般的一生令人折服。来,话不多说,先戳视频↓↓
视频来源:南平团市委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