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章海安纪实散文我去了浦城

我去了浦城

章海安

第一次听到浦城这个地名,是一个叫财宝的老者在村祖堂里说的。他说,我们章家村的人是从福建浦城迁徙过来的,我们是章仔钧的后代。他说章仔钧是个儒将,生了十五个儿子,得了六十八个孙子。每次说起,他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庄严与神圣。有人问他去过浦城没有,他摇摇头,说没去过,说那里很远很远。但是,浦城这个地名和章仔钧这个人名,从此镌刻在我记忆深处,像一盏始终明亮着的灯一样,吸引着我的视线。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是家族血脉的传承。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章姓如何产生,根在何处,始祖何人,名人有何,郡望何方,缘何聚散,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渴望了解的事情。于是,今年8月6日,为探微溯源,我携夫人徐琴,同章建刚及夫人龙美丽、章新有及夫人吴玉兰、章伟及夫人章小梅,共八人,从江西进贤出发,开始了我们的寻根祭祖之旅,风尘仆仆七百里,来到了我们心中的圣地——福建省浦城县。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为福建省第三大县。此地是我祖太傅章仔钧的故土,是繁衍我章氏家族的重要发祥地。她山延两脉、水注三江,县境西北为武夷山脉的延伸,东北则为仙霞山脉的延伸,山上植被茂密,树林交织,是典型的中国南方林业重点县。

当日下午六点,浦城章仔钧练夫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章振华宗亲在浦城大酒店迎接我们。晚上,章仔钧练夫人文化研究会会长、德高望重的章琏宗亲为我们准备了接风的晚宴。席上,我们除了介绍出席晚宴的宗亲外,还认真听取了章琏会长对浦城和章氏先祖的介绍,听后,我们才知道自己姓氏源流这么长,出了这么多名人,这些故事在姓氏的发展中刻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突然,我好像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分外亲切,也分外自豪。

第二天早上八点,章琏会长和摄影师陈儒准时来到酒店,带领我们去祭拜白羊坟墓。

白羊坟墓主为我祖章仔钧之母刘氏,葬于唐末。章氏后人称其“刘太夫人墓”,浦城旧志称“五代太傅章仔钧母夫人墓”,坟号白羊,沿称白羊坟。坟址在福建省浦城县城西2公里,西岩山东侧余脉末端白羊坟垄,旧属登云里白土塘。

章琏会长戴上扩音器,详细向我们介绍说,坟地在山脉末端山弯之中,酷似椅状,两侧低山蜿蜒如扶手,坟前开阔,直眺南浦溪。其地世传风吹罗带形,自天烛峰绵绵发秀而来,一滚而出,千岩万岫,龙虎环抱,沙水朝对。相传遇神人指点说:“西岩西畔西复西,来处嵯峨歇处低。明日五更龙现地,白羊眠处鹧鸪啼。”神人说完后即消失不见。次日大雪中,现其地雪独融,白羊眠其上,遂选为葬刘太夫人墓地,用鹧鸪啼时下棺。这就是所谓“白羊献瑞,鹧鸪发祥”的吉地吉时,白羊坟由此得名。

关于白羊坟的故事,章琏会长接着说,传说在白羊坟选址时,土工在地下挖出一石块,呈石板状。众人惊愕,疑下有珍宝,将石块掀起,不料下面飞出九只鹧鸪。土工慌忙把石块盖下,结果八只飞走,剩下一只鹧鸪,被抓住,但被碰伤一只脚。后来,章家出了个跛脚的彰良丞相(章仔钧号彰良,卒后赠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开国伯、忠宪王,里人俗称他为彰良丞相)。后人把那石块称鹧鸪石,又盖座亭将鹧鸪石保护起来。那亭就叫鹧鸪亭。当时,有位称为印水禅师的和尚参加定穴,他有诗云:“章家积德累年深,形似番王献宝珍。今日点来真异穴,儿孙世世永腰金。”

世传刘太夫人下葬时,有一校尉参与送葬,见坟前空旷,可望南浦溪东来南去,有“退神水”之嫌,因命兵卒运土,在百步外置土丘为案山。这样,只见来水,不见去水,可留住风水。伫立白羊坟东望,白天可见船夫撑篙、浣女揉衣,夜晚可观城内繁灯,溪上渔火。因此民间越发称白羊坟是:“日受千人朝拜,夜享万盏明灯”的风水宝地。

章琏会长说,刘太夫人下葬白羊坟后,章姓繁昌,科名赫奕,蔚然江南巨族,世人称赞是“地脉使然,先人德泽”。

祭拜完刘太夫人墓后,我们跟随章琏会长去了章仔钧墓。

据《浦城县志》记载,五代太傅章仔钧墓在西隅里余乐西源。现属莲塘镇余乐村,在余乐村所在地东侧约1公里,南距鹧鸪亭1公里。据章琏会长介绍,到解放前几年,尚有章氏后裔到此扫墓。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人曾到余乐村进行考古调查,在一食杂店门前的水沟上发现章仔钧的墓碑,由于墓碑刻于清道光二年(年),再加上经费的原因,没有做收藏保护。他的回忆和县志的记载与笔者的亲眼所见相吻合,章仔钧墓在余乐村已确定无疑。

我们行走在禹王庙东侧百米处的山凹中,发现一处坐北朝南的古墓,地势呈圈椅状,墓前较开阔,对面山形酷似巨鳌。章琏会长说,到了,这就是章仔钧墓。章琏会长介绍说,重修章仔钧墓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他们在浦城章仔钧练夫人研究会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在莲塘镇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历经艰辛,终于做通了余乐村妇女主任的思想工作,并征得她家人的同意,在她家门前的水泥路面下,找到了道光二年(年)章氏后裔重立的章仔钧墓碑。将墓碑抬到墓地,安放在原来的嵌碑位置则不差分毫,且墓碑向西倾斜,正对对面山的鳌头,有“独占鳌头”的意思。

章仔钧墓碑高1.05米,宽0.5米,厚0.05米。碑刻制作于清道光二年(年),楷书阴刻。清道光二年(年),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章氏后裔,汇集浦城,捐资整修章仔钧墓,重立章仔钧墓碑。碑文右边为:“大清道光二年清明节安顿”,中间正文为:“唐太傅敕封忠宪宋封瑯琊王讳彰良字仔钧章公墓”,左边落款为:“元孙谊、衡、象暨福建、江南、浙江、山东、江西、直隶等省阖族孙重立”。

我祖章仔钧(年-年),字仲举,号彰良,出生于官僚世家其祖章及,字鹏之,仕唐为康州刺史,其父章修,仕唐为福州军事判官。章仔钧后累加光禄大夫、持节高州诸军事,驻西岩山。公元年去世,享年七十四。生十五子,六十八孙。后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宋庆历五年(年),追封琅琊王。

我们跪在祖宗的墓前,仰视着他的丰功伟绩。一阵风过,树林萧萧,纷叶扬尘。眼前厚重的墓碑,昭示着章氏族人的生命气息裹挟着西岩山的鼓声,席卷而来,仿佛音容犹在。

祭拜完章仔钧墓,我们随章琏会长去了全城堂。

全城堂的前身是南峰寺,始建于唐代,因其正南面对西岩山而得名。宋仁宗年间,章仔钧五代孙章得象官居宰相后,把自己年轻时在此读书的南峰寺奏请皇上敕封为“章氏功德院”。从此,这里成为章氏家族安顿灵魂的生命终点,也成为凝聚人望的精神重心。凡是立下不凡功勋的章家人氏,都将被神灵般地供奉在这里,让后世景仰。

福建宋代第一相章得象、宰相章惇、南宋淳祐七年()状元章梦飞、南唐(北宋太祖开宝三年)庚午()科状元及第章文谷、北宋仁宗嘉祐二年()丁酉科状元章衡、“浙南四先生”之一的章溢、明天顺六年()以第一名中举(解元)章懋、清咸丰二年()壬子科状元章鋆等等,进入近代以来,章族的章太炎狂名满天下,章学诚昌明大清史,章士钊赤子爱国心,章乃器烈烈一君子,章伯钧创建新党派,还有章高元、章梫、章鸿钊、章宗祥、章文晋、章亚若、章仁香、章子怡等等,都不是等闲之辈。状元阁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炫耀着赫赫功德;昼锦堂中,一摞摞厚重的谱牒,诉说着家族沧桑。章氏家族的兴衰荣辱,无不通达中华民族的历史经络。

“吾家十五祖真容,冠盖蝉联佛寺中”,状元章衡的诗句,道出了章氏的特殊地位。由寺而祠,二元同在。禅门与家门,佛法与家法,融合在一起,杂糅着清静与放达的两面,释放着慈悲与宽柔的本意。渐渐地,章家有了神性,佛家有了人性。

走出功德院大门,赫然在目的西岩山兀立在我面前,独当一面,雄视八方,与南峰寺咫尺呼应,融为一体。当年,章仔钧统领的五千将士驻守在这里,北阻吴越,西御南唐,三十年安如磐石。

章得象确实有眼光,他选择南峰寺为章家宗祠,意欲告诫章家子孙慎终追远,不忘高祖建功立业的艰辛。当章家人拜谒先祖时,一次次面对西岩山,俯仰之间,这座耸入云天的圣山就成了永恒的纪念碑,树立在他们心中。是西岩山,提升了章氏的高度,加大了章氏的重量,奠定了章氏的生命基调,完成了章氏的人格构建。

此时,章琏会长根据全城堂门前的石雕图案,向我们讲述了全城堂的由来。

他说,在章仔钧驻守浦城期间,曾发生过一次战事,南唐一姓卢的将领率军进入浦城,向西岩山章仔钧营垒发起攻击。章仔钧一面组织抗击,同时派出部下两名得力军校边镐、王建封往建州搬兵救援。南唐军队在章仔钧率部抗击下撤回江西,而边、王二将因大雨阻滞,援兵误期一日,按军法应处死。在章仔钧默许下,由练夫人出面私下将二将释放,并给予盘缠让二人离营逃生。边、王二将遂投奔南唐,后来成为南唐的重要将领。

后晋天福六年(年),章仔钧病逝,练夫人乃往建州城(今福建建瓯市)随在此任职的子女居住。公元年,南唐李璟政权看到福建已乱成一团,认为时机已到,遂起兵攻取福建,于是以查文徽为帅,任边镐为招讨使、王建封为先锋桥道使。率兵攻入闽北,一直打到建州城下。边、王二将打听到当年的救命恩人正居住在城中,于是勒令下属,攻克建州后不得肆意杀戮。边、王二将则找到练夫人居处,向她拜谢救命之恩,并给予旗帜作为标识,请她树在本家族住处门外,以免军队在屠城烧杀时伤及恩人。练夫人乃慨然表示拒绝,说:建州城内十万无辜百姓如果得不到保全,一家独活有何意义?不如先从自己的家族开刀。二将感于练夫人、太傅公当年恩义,乃下令禁止屠城,这就是历史上世代相传的“练夫人保全建州城”的故事。

此后,练夫人于南唐保大十年(年)病逝,享年八十一岁。建州百姓感念练夫人的恩德,公议将其安葬在城内府衙大堂之后,并建造全城阴德祠,春秋祭拜,将她作为建州保护神来纪念,被誉为“芝城之母”(建瓯别称芝城)章氏子孙自此以后,无论迁徙何地,都以“全城堂章氏”自称,并以此引为自豪。

如今练夫人的铜像仍立于今建瓯市的芝城公园内。练夫人舍已为人、光照千秋、大仁大义巾帼英雄的事迹至今在闽北乃至在远迁全国各地的章氏后裔中广为流传。章氏后人更是以其祖妣为骄傲。认为是她以救活数万人命的荫德保佑了章氏的世代昌盛。宋仁宗追封练夫人为渤海郡君,越国夫人。大明成祖文皇帝御制练夫人阴德传诗曰:

曾将厚德结人心,岂料酿成报德深;

肯使一身同日死,全城宁与卻黄金。

又曰:

积德由来报在天,子孙荣显自延绵;

一门积庆皆阴德,千古犹传练氏贤。

为缅怀练夫人的高尚品德,故后人将章氏祠堂上的“福建堂”、“敦睦堂”再次更名为“全城堂”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就这样走着、看着、听着,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到了中午,章琏会长又为我们准备了午饭。前来陪同的有:蒲城县第一中学原书记、校长章秀坤;浦城县民政局局长章秀华;浦城章仔钧练夫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章振华;浦城县水南中学原校长章森林;浦城县信志办主任余奎元等。吃完午饭,我们该告辞了,临走时,我用瓢舀了一瓢浦城的井水喝,细细品味还有点甜,就是这水养着这里的世世代代的章姓人,让章姓家族在这里一代代繁衍生息。

回来的路上,我在回想今天的经历。今天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都是很热情的接待着我们,热情的给我讲述着我们姓氏文化。特别是章琏会长,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带我们翻山越岭,一路上孜孜不倦给我们讲述家族的故事,我们深为感动,深表谢意。确实,现在很多的人对自己的姓氏没有什么去了解,不知道自己姓氏的起源,将自己的姓氏说改就改,更有甚者改成了英文名。我不禁想到当下社会总是在喊着文化在没落,要重建而只是那些历史遗留下的遗迹。我们似曾反思下:遗迹代表着什么,形式主义下的重建能带来多大的意义吗?我们应该去挖掘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的文化烙印,就像我们这次寻根祭祖一样,好像始终有一个“根”联系着我们。我想:“根”源自于血缘关系,是一种剪不断的情思,也是亲疏观念的体现。“客从何处来,祖地在浦城”,似乎在我的心里已经寻找到真相的线,终于有了答案。

我又想起村里那个叫财宝的老者,虽然他已经死了很多年了,但我依然想告诉他:我去了浦城。

(完)

草于年8月20日

参考文献:

1、《中华章氏遗迹——两坟》.04.04,作者:zhangrui

2、《章氏祠堂“全城堂”名的由来》(-07-:21:22)作者:樟湖陈氏人家

3、《浦城县志》

4、《章仔钧:一个望族的气脉》-04-:55作者连正忠,来源:炎黄纵横

5、《章仔钧、练夫人与“全城堂”》(-01-:22:28)作者:徐德明

章海安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xw/427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