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家有好茶建瓯市东游灼生茶厂用心做好

一片茶园一座房,一泡水仙一缕香。作为中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建瓯水仙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

23日上午,汽车驶下松建高速东游收费站,沿着山间小路行驶几公里,便在群山中见到了建瓯东游灼生茶厂连绵起伏的水仙茶园。一进入茶厂,到处可闻的沁人心脾的水仙茶香,如入桃源仙境一般。茶厂主人吴灼生已泡好一杯水仙,静候记者的到来。

敢为人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建瓯东游灼生茶厂是以吴灼生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前身为建瓯市东游赤山茶场,建场于年。年,吴灼生承包了赤山茶场,年正式注册更名为灼生茶厂。可以说这是一个既年轻又有历史的茶厂。

“说起我与茶的缘分,得从40年前说起。”吴灼生回忆说。年,年仅17岁的吴灼生成为建瓯第一批学习制茶技艺的人。两年后,他又到建阳麻沙茶校进修学习。随后进入建瓯县茶叶局,成为一名茶叶技术辅导员。

上世纪80年代,当上公务员是很荣耀的事,然而就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中,吴灼生在年毅然辞职,承包了东游镇党口村亩的茶场,这一包就是8年。

吴灼生说,当时他是建瓯少数敢吃“螃蟹”的人。咬牙贷款承包茶场后,改良茶山土壤,更换茶树品种,提高种茶技术,采茶、制茶、卖茶,茶场内外都是他忙碌的身影。挺过最艰苦的4年后,茶山开始盈利了。党口茶场从一片荒芜的山地成为绿色宝库。

迎难而上老茶场焕发新生机

年,结束承包期的吴灼生没有继续承包党口茶场。他决定“闭关”一年,好好谋划今后的发展计划。

“上世纪90年代初,受茶叶外销市场影响,建瓯茶叶进入了难熬的阶段。”吴灼生说,“但是我认为只是暂时的现象,建瓯茶叶必然会重新赢得市场。”年,看准时机的吴灼生承包了东游镇东游村荒凉的亩赤山茶场。一切仿佛又回到9年前。不同的是,他这次带来了一批徒弟和熟练茶工,还有丰富的经验和充裕的资金。

经过几年的努力,赤山茶场再次焕发了新的生机。茶场不仅高产,而且茶叶品质进一步提高,许多外地客商纷纷上门收购茶场的毛茶。

拓展市场走品牌发展路线

“茶场以闽北水仙为当家品种,配有梅占、肉桂、奇兰、乌龙、金萱等高清香型优质品种,毛茶年产量达吨,毛利超过万元。拥有一座茶叶初、精制厂房,占地面积0多平方米……”谈起茶厂的状况,吴灼生如数家珍。

吴灼生说,单纯靠毛茶贸易并不是自己心中所想,而近些年获得的荣誉让他更坚定了要拓展市场,走品牌,走精品发展的路线。年,他把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吴学雄叫回家,一起打理茶厂。传统的经验与年轻的冲劲结合在一起,为茶厂的品牌之路铺砌了基础。

年,茶厂正式更名注册为灼生茶厂,同时注册了“灼生”和“灼生茶叶”商标。年,茶厂选送的肉桂荣获“海西生态农业暨第五届张天福茶学研讨会名茶评优银奖”,还在第三届十里八乡水仙茶文化节获“百年金奖”;年,选送的水仙获“首届中国世界功夫茶茶王赛水仙茶银奖”。

轻啜一口水仙,吴灼生说:“只要用心做好茶,不论在哪,自己的茶总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企业名片:

建瓯市东游灼生茶厂,建场于年,前身为建瓯市东游赤山茶场。以闽北水仙为当家品种,配有梅占、肉桂、奇兰、乌龙、金萱等高清香型优质品种。

灼生茶厂的茶场是“闽北水仙综合标准示范场”,“福建省名牌产品建瓯水仙茶生产基地”。年完成由农业部、省农业厅部署的茶叶标准园创建工作。所产茶叶在数届省内外茶王赛中屡获金奖,年获首届中国世界功夫茶茶王赛水仙茶“银奖”。

(除特别注明外,“问茶武夷”发布的作品均为《闽北日报·问茶周刊》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茶武夷wcwy

茶,是时下的时尚名词。

写茶、说茶的报刊杂志很多,

《闽北日报·问茶周刊》

是其中微小的那一份。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会放弃呈现美好的努力。

与茶对话,与茶相约。

每周一期,一期两版,

着眼于茶,叙述着这片叶子的故事。

闽北日报问茶周刊:裴礼辉()

新浪微博:

问茶武夷新浪博客:问茶武夷

卢国华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心理辅导
白癜风心理辅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xw/477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