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王
建瓯市古称建州、建宁,自古为福建文化经济重镇,战略要地十分突出。石器时代有先民繁衍生息,商周时代疑建文明古都,自汉代设建安县后建安之名延续了多年,经历了首郡、首州、帝都、首府的建制变化。
首郡--这是福建第一个以郡制为名的行政机构。东汉建安初年(),闽北设建安(瓯市)、南平(延平)、汉兴(城县)3县。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升会稽郡南部尉府为建安郡,郡治设建安,辖建安、建平(建阳)、吴兴(浦城)、东平、将乐、昭武(邵武)、绥安(泰宁、建宁2县)、南平、侯官、东安(同安、南安2县地)10县。建瓯已然成为全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隋开皇九年()废郡、县建制。
首州--这是福建首个以州领县的行政机构。唐武德元年(),废建安郡,改称建州,治所设闽县(今福州)。武德四年(),州治移建安县。时建州领建安、唐兴(浦城)、建阳、将乐、绥城、闽县,后历经多次调整。此后,建瓯州制实行了年。唐开元二十一年(),设福建经略使,“福建”即从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得名。
帝都--这是建瓯行政机构的最高级别。五代天福八年(),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僭立殷国,改元大德。次年改国号为“大闽”,号称“闽帝”,随后3年间,建州俨然成为“帝都”。
首府--这是福建第一个以府为建制的行政机构。绍兴三十二年(),建安郡王赵眘(太子)即位,是为孝宗。因建州为战略要地升为建宁府,府治设建安,领治八地州、军建制,故有“八闽首府”之称(元至元十五年(),改为建宁路;十七年(),改为建宁路总管府)。民国二年(),撤建宁府,取建安、瓯宁首字设建瓯县,建宁府以府领县长达年。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