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南平市
东汉建安初(年)孙策置南平县,元、明、清为延平路、府治。年析设南平市,0年南平县并入,年撤南平地区升地级市。
三国吴析建安县地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四年(年)改建阳县。以在建溪之阳得名。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年改设建阳市,年改建阳区。
东汉建安初置南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年)改延平县,以古延平津得名。元复称南平县。年改南平市,改延平区。
东汉建安元年孙策置南平县,三国吴永安三年(年)改昭武县,取“昭示武功”之义。西晋太康元年(年)避武帝之父司马昭讳改邵武县。《郡县释名》:“近志云,邵者,高也,昭也;武者,以地在武夷山南。古以南为昭,故曰邵武。”年改设邵武市。
五代南唐保大九年(年)析建阳县地置崇安场,北宋淳化五年(年)改崇安县,以崇安溪得名。年改武夷山市。以武夷山得名。《太平寰宇记》:“传云,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得名。”
东汉建安初(年)置建安县,北宋治平三年(年)置瓯宁县,年合两县置建瓯县。取二县首字为名。年改设建瓯市。
唐景福二年(年)置永顺场,五代南唐升顺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顺阳溪,在县西北六十里顺阳乡,县以此名。”
东汉建安八年(年)置汉兴县,三国吴永安三年(年)改吴兴县。唐武德四年(年)改唐兴县,武周天授二年(年)改武宁县,神龙元年(年)复名唐兴县,天宝元年(年)改浦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南浦溪,在县城南,县以此名。”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年)置光泽县。《郡县释名》:“本邵武县光泽、鸾凤二乡地,唐周于此置镇,宋升为县,曰光泽者从乡名也。”
五代南唐保大九年(年)置松源县,北宋开宝末改为松溪县。以闽江支流松溪得名。《读史方舆纪要》:“松溪源出浙江庆元县西南二十里松源山,入建宁府界,经松溪县城东北,引而南,政和县境之水,亦流入焉,谓之东溪,至府城东,而合于建溪。”
北宋咸平三年(年)置关隶县,政和五年(年)改为政和县。据《郡县释名》:“政和,宋徽宗改元之号也,然而尚用关隶印,绍兴六年(年)因知县谢邦彦请始改铸政和印。”
来源:海峡舆情在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