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故里”何须骑马找马
维微
近来流行“打造”,地名别称也都花样翻新。前日数友茶叙,听说眉山改称“中国诗书城”,心下颇感疑惑,后检《眉山县地名录》,得其历史沿革状况如下:
眉山县古为蜀国地,秦属蜀郡,汉以来为犍为郡武阳县南境。至箫齐建武三年(公元年)置齐通左郡于今县城北,并置通县。南梁改为齐通郡,置青州,郡、州、县治同一城。西魏废帝二年(公元年)改青州为眉州,后废齐通县,另置通义县于今太和镇。北周初,复改嘉州为青州,宣帝大成元年(公园年)改青州为嘉州,废齐通郡为安乐县,后改为齐通县。隋废通义县,开皇四年(公元年)改齐通县为广通县。仁寿元年(公元年)改广通县为通义县,大业二年(公元年),复改嘉州为眉州;次年,废州,置眉山郡于今乐山市。唐武德元年(公元年),复为嘉州,州治迁今乐山市;次年划洪雅、南安、青神、丹棱、通义五县,分置眉州于通义县(今眉山镇)。贞观初,分南安给嘉州,划彭山属眉州。五代因之。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年),改通义县为眉山县,淳化四年(公元年)划洪雅县给嘉州。元代,省眉山县入眉州,明代升为直隶州,清代相沿,至民国二年(公元年)恢复眉山县,属建昌道。民国二十四年(公元年)设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于眉山,下属十县。解放后为川西行政公署眉山专区驻地。年划黄丰乡给彭山。年撤销眉山专区,眉山县改属四川省乐山专区。年,青神,彭山并入眉山县。年分县时,划三洞、吴家两公社给夹江县,柳圣公社的麻柳场划给青神县;同时,将青神县的莲花公社划归眉山县。
眉山之得名,据《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称:因州辖区内有峨眉山而命名为眉州;眉山系眉州首县,为州治所在地,故名。
南北朝以来,眉山地方虽数度为州、郡治所,然而其之所以名闻天下,主要是因为北宋时期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诞育此间的缘故。文学史、文化史上名闻遐迩的“唐宋八大家”,苏氏父子居其三。父子三人中,尤以东坡之名最著。
苏轼父子文名虽高,然而其故里以“诗书”名城,却仍嫌牵强。
“诗书”之义涵,一为《诗经》与《尚书》;二泛指书籍,譬如“少读诗书”、“诗书传家”;三即诗作与书法,譬如“诗书兼擅”,“诗、书、画三绝”等等;四亦指诗作或书信,如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当然,放眼更广阔的历史场域,“诗书”也泛指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传统。除此之外,在当下,也可以指狭义的“文艺”。特殊语境之下,“诗书”恐怕还泛指汉文化执拗的根性,甚至隐涵天下士子“道尊于势”的激扬蹈厉之气。嘉州郭沫若年曾有诗云:
偶语诗书曾弃市,
世间仍自有诗书。
周厉当年流彘后,
卫巫勋业复何如?
陆游摄理嘉州政务时所咏《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确称眉山“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然诗人有感于此间苏门父子同擅文名的夸张之词,似乎不能作眉山之确评。若是硬要拉来做眉山的市招,那么乐山据陆游《登荔枝楼》“公事无多厨酿美,此身不负负嘉州”一句,竟可叫做“厨酿城”或“酒菜城”,成都也可以据李商隐“美酒成都堪送老”一句,直唤作“送老城”了……
陆游一生作诗逾万,流传今日的有九千二百余首,《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不被历代编选宋诗的文人所采,亦不为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所录,影响可谓不大。就文化史上的地位而言,如果不掺杂国家主义等意识形态因素,陆游与东坡,相去亦甚远。再说,若没有东坡,哪来的《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诗书城”搞不好让人记住陆游而忘了东坡,岂不弄巧成拙。
眉州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虽位处文化地脉,地灵而人杰,有苏氏“一翁二季,先后相望,文章事业,在太史之典册”,“眉号士大夫郡”①,且东坡为北宋文坛领袖,苏词亦为人所宗,然而苏轼从未筑坛坫主诗词会盟于眉山,何来诗书之“城”?若论科考之及第,眉山远非神州翘楚,恐连蜀中魁首都称不上;若论“诗书”普及、文风炽盛,则整个蜀地尤逊江南,遑论眉山?焉能冠以“中国”二字?
湖北红安以“将军”名县,原因在于现代战争史上,那里出了位将军,居全国各地县份之首。眉山市自己在网上发布“考据”结果,称自唐以来,眉山籍人士中进士者共名。如果所引“史料”可靠,名进士,意味着唐初至清末年,即便科考从未间断,平均每次殿试考取进士者当中,当有2.06名眉山籍人士,数量可谓不小。然而进士有文武之别,武进士恐怕不以诗书擅胜长。若抬眼看看外乡的情形,则名进士并不值得特别地炫耀。仅明、清两朝,杭州中进士者就有人之多,与之临近的苏州、常熟两地,也都各自有人。宋代,福州府中进士者人,同处一方的莆田县、晋江县、建瓯县也出了近千名进士,而永福县在宋代,更有“百里三状元”②的盛况。
今天,西汉著名散文家——丹棱李密,清乾隆年间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蜀中三杰”的思想家——犍为彭端淑等人,都属于眉山市这个大区划概念了,但这些大师级人物在当今世界的影响,仍旧无法与苏门父子相提并论。
苏氏父子,文名布于天下,东坡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绚烂的华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一人兼擅而出类拔萃;做人旷达有趣,为官清廉有为;身处尘世,能守淡泊之心;悟道参禅,不以名高自矫;直面现实人生,而又能超越个体生命者,中华上下五千年,东坡一人而已。
东坡置心于佛,处世于儒,浪迹于道。其一生修为与贡献是多方面的。除诗、词、文章、音律、书、画、哲学思想以外,在饮食、休闲、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甚至监狱管理之人道主义等诸多方面,也都留下了“雪泥鸿爪”。要以简单的符号来概括“东坡”,显然是徒劳的,而以“诗书”总括东坡的生平,更是不明智的。换句话说,只有“东坡”能涵盖东坡之全体,只有“东坡”预示着诸种可能。
眉山不以“诗书”称盛,“诗书”不以眉山为最,“诗书城”可以是扬州,可以是会稽,可以和世上N座城市扯上瓜葛,而“东坡故里”却只有一个,眉山何以弃“独”而从众?以“诗书”名城,无异于避重就轻,且多少有些抑苏而扬陆,降特殊为一般,变鲜明为模糊,坠神奇为腐朽的效果。
赐某地为“某某阙里”,是统治者旌表贤哲的惯常做法。山东有“孔子阙里”,江西婺源有“文公阙里”③。“东坡故里”没有这样的规格,然而正因其非官方认可,反倒显示出此公在庶民百姓中的尊崇地位。出新当忌轻率,拂逆民意岂是明智之举?
总之,“诗书”是模糊的面目,“东坡”是独一无二的招牌。苏东坡是世界文化名人,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世上只有一个苏东坡,也就只有一个“东坡故里”。
将一方地望改头换面,使其凸显于地理版图,从而引得四方来朝,固然是便宜的好事,可惜并非每一种别号旧称,都能随意涂改、拆装自如。乔装打扮是登台唱戏的必备功夫,若错将英武的关公,混做平庸的军曹,岂不是往自家脸上扑灰?
眉山自号“诗书城”,仅仅是弄潮的个案,那些无视自身实际而盲目风从的更名爱好者若观此论,是否可以消停些呢?
①均系魏了翁语。
②“百里三状元”指北宋刘辉,元代李谨斯、明代费宏。因三人均出自江西上饶铅山百里之内,故有此说。
③南宋宁宗景定二年,理学家朱熹被赐谥“文”,人称“朱文公”。“文公阙里”乃宋度宗咸淳五年赐封。
年4月13日
维微: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美术评论家
派客文化专注书画艺术。提供从作品摄影、书籍设计到印刷出版一站式服务。我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摄影尽可能忠实原作色彩,书籍设计尊重原作及文本内容,充分运用“从肌肤到血液、书籍五感”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各种物料、新技术不断创造新的装帧形式。
电话/
QQ/
地址/成都市浣花北路12号6楼8-2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