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五十六个世界气象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如今天气预测和气候数值预报的准确度也越来越高。今天建瓯电视台记者就来到建瓯市气象局,看看建瓯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测“算”出来的?
在市气象局综合业务办公室,气象工程师张桂荣正在采集数据,编发气象信息。张桂荣介绍说,我们在电视、广播等媒体及网络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其实只是最终端的气象服务信息。想要得到最终端的气象服务信息需要观测、采集数据信息,预报和发布3个步骤。
“我们天气预报是这样制作出来的,首先要了解我们现在的天气实况,包括过去几天的,以这个实况为基础来推算后期的天气预报,我们会结合一些数值预报产品了解一下天气趋势,包括我们建瓯市受什么系统影响之类的,再通过系统影响来推算后面的天气是怎么样的。”
在气象观测站,观测员通过各种仪器观测和采集数据信息,采集的数据信息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能见度、降水量、蒸发量等内容,这也是每个观测站的观测员日常所需观测的最基本项目。
现在大家看到的气象观测场这些仪器,是采集建瓯的实时数据,一分钟会采集一个数据,是为了反映建瓯现在的天气实况。同期声:气象预报员这个是采集器,就是我们各种的温度器,还有雨量,就是通过这个采集器采集,然后传输到我们里面的监控平台。
气象预报人员告诉记者:各个观测站点所提供的数据信息都上传至国家气象局的数据库。各地的预报员则是根据这些基础信息,再借助专业预报软件工具对整个数据信息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再由气象局工作技术人员会商,得出最终的结论。工作人员再将天气预报制作好后定时送到电视台、广播台播出,广大市民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气象服务信息,方便安排出行及劳动生产。(严章俊刘文博)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