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斑驳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同学们的心田。这一单元我们将领略金秋的风景……#语文学习#
第二单元(三年级上册)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第4课《古诗三首》,我们将要学习杜牧的《山行》、苏轼的《赠刘景文》、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三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景物,下面就跟着丹格教育的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三首诗各有什么不同。
诗人简介:杜牧诗人简介:杜牧
这课学习的第一篇古诗是杜牧所作的《山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晚年居住在长安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古诗三首》《山行》(杜牧)《山行》词语解释
①山行:在山中行走。②寒山:深秋时节的山。③径:小路。④斜:古音读“xiá”,倾斜的意思。⑤坐:因为。⑥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⑦生:产生、生出。
《山行》译文
深秋时节,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山头,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停下车来,是因为这枫林傍晚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艳。
诗人简介:苏轼诗人简介:苏轼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四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赠刘景文》苏轼《赠刘景文》词语解释
①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②擎:举,向上托。③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⑤菊残:菊花凋谢。⑥犹:仍然。
《赠刘景文》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千万要记住,那就是在橙黄橘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诗人简介:叶绍翁诗人简介: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静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他著有《四朝见闻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静逸小稿》、《静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于江湖诗派风格。
《夜书所见》叶绍翁《夜书所见》词语解释
①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②挑(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③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④篱落:篱笆。⑤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正在捉蟋蟀。
《古诗三首》会写会认的字在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3个,其中要求掌握的多音字有“挑”,本课还有一个多音字“行”。
我会写
寒(hán):(寒假、寒冷)
径(jìng):(径直、路径)
斜(xié):(斜阳、斜坡)
霜(shuāng):(冰霜、风霜)
赠(zèng):(赠送、赠别)
刘(liú):(姓刘、曹刘)
盖(gài):(掩盖、膝盖)
菊(jú):(菊花、山菊)
残(cán):(残酷、残忍)
君(jūn):(君主、君子)
橙(chéng):(橙子、橙黄)
送(sòng):(送行、运送)
挑(tiǎo):(挑战、挑拨)
挑另外一个读音(tiāo):(挑选、挑剔)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
傲(ào):(骄傲、傲骨)
橘(jú):(橘子、橘黄)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