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来,在南雅镇群山峻岭间,总能看到一批身着迷彩服、戴着红袖标的身影,他们是南雅镇年公开招聘的40名生态林护林员。经过一年多的严格管理和磨炼,这支队伍已建设成为集生态林管护、生态林森林防火、生态林病虫害防治、应急维稳处突为一体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质护林巡山多功能队伍。
要说这支“正规部队”,还得从南雅镇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说起。
南雅镇有生态林面积近13.7万亩,生态林建设和保护任务重、管理难度大。早在年5月,南雅镇就开展了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具体做法是各村采取联户管护、专业管护、责任管护、委托管护等多种模式,对生态林建设和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原有的管护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式变化,护林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补偿金的分配不科学等问题进一步突显。南雅镇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其它乡镇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深化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提高护林员队伍总体素质,切实加强生态林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心开展新一轮的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年9月,南雅镇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态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林业局业务指导下,很快就制定了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
据了解,南雅镇创新生态林管护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镇聘、站管、村监督”的护林员管理体制。镇聘,即镇政府根据生态林管护需要,定期(一年)或不定期(及时补充)公开选聘护林员,并签订合同。站管,即镇政府委托林业站管理全镇生态林护林队伍,做好生态公益林护林员业务指导、工作培训、检查考评等日常管理工作。村监督,即村(场)负责履行对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的监管责任,并负责监督落实本村生态公益林的各项管护工作。二是建立“联片、联合、联动”的巡山护林机制。联片,即根据生态林分布情况,不再以村级生态林为界线,集中连片科学划定生态林管护责任区。在具体操作中,将零星分布小面积的生态公益林或生态公益林面积较小的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管护责任区、配备护林员。目前,全镇23个村(场)总面积13.7万亩生态公益林被划分为20个管护责任区,每个管护责任区设1组2名护林员,公开择优选聘了40名专职护林员和23名监管员。同时,对护林员采取手机定位系统监督的方式,做到责任区无缝对接。实现了“把管护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山头、人头、地块,落实率达%”的生态公益林管护要求。联合,即整合各村护林力量,实行护林员统一招聘、集中管理,统筹使用各村护林资金。生态林补偿金的50%用于全体村民直补,另50%由镇政府集中统筹用于村级组织监管费和护林员直接管护费。对生态林面积小于0亩的行政村,补偿金全部用于管护工资,不足部分从镇政府集中统筹的生态林补偿金中支付。镇政府根据管护合同支付的工资和年终管护质量考核结果支付的绩效工资单独建账,实行专款专用。联动,即镇政府可统一安排和调度护林员。在重点生态区位和特殊时段根据需要加强护林力量,灵活调度护林员,形成联动互助的护林网络。三是制定“日巡、月查、季评”的护林员考评制度。日巡,即要求护林员每月巡山不少于15天,每年不少于天,并做好巡山日志,详细登记巡山情况,发现情况及时汇报。月查,即监管员每月巡山监督检查不少于5天,辖区生态林山场必须每月全履盖。每年巡山监督检查不少于60天。季评,即镇政府每季度组织一次生态林管护质量检查和护林员考评。除开展“季评”外,镇政府还组织林业站、村委会等有关人员开展不定期的检查。选聘护林员质量是做好生态林管护工作的前提,南雅镇的做法是把好这个第一关。据悉,护林员选聘有以下几个硬性条件:
包括长期在本村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上山扑火能力;年龄在20-50周岁且初中以上学历的男性公民;自备工作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必须取得摩托车有效驾驶证;各村两委干部不得兼任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这些条件审核完成后,镇政府组织进行0米跑体能测试,再按1个岗位2人的比例取前1-4名(或1-2名)进行考核。
护林员岗位职责也做到十分明确。
他们的职责是:
保护好本村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生态公益林林木、林地,防范盗砍滥伐、森林火灾、乱占用林地、森林病虫害及乱捕滥猎等破坏生态公益林行为的发生。在护林巡山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告镇政府、村委会及林业相关执法部门。护林员考评项目包括巡山护林考勤、林木野生动物保护、林地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五个方面。对发现毁林知情不报、未制止盗滥伐案件、连续七天未巡山,发生人为原因火灾的,实行一票否决。护林员考评实行百分制,总分少于80分不合格,80—90分基本合格,91—95分合格,96分以上优秀。考核结果作为护林员绩效工资发放和是否续聘的依据。
为逐步提高护林员的综合素质,每年年初对省级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学习培训,学习的内容包括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管护人员重点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每季度召开一次护林员、监管员管护例会,组织学习生态公益林管护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总结汇报管护情况、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布署下阶段工作重点。
12月6日,全市深化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现场会在该镇召开,对全市深化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工作进行部署,要求除建安街道、芝山街道、吉阳镇、房道镇、东峰镇以外的12个乡镇(街道),年5月底前完成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生态林护林员“日巡、月查、季评”的考评制度,健全“联片、联合、联动”的生态林管护机制。
建瓯新一轮深化生态林管护机制改革的号角已吹响,将产生更多巡山护林的“镇管干部”,相信建瓯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在这支“正规部队”的保护下,一定能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来源:市林业局)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