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罗山蟒张天湖村卫星地图
罗山县政协高度重视豫南殷墟——天湖商周墓地国保单位的规划与利用工作,亲临现场考察,邀请专家成立顾问组,专家建议寻找当年回填的墓口,按墓群平面图复原考古现场,修建“豫南殷墟展示馆”,成为罗山县文化旅游名片。作者简介
欧潭生,男,福州人,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现任福建省文史馆文史研究院副院长,曾任福建省昙石山博物馆馆长、闽江学院考古学教授、福建师大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生导师。
往期回顾
第1篇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原载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主办年10期《工作通讯·国庆寄语》
第篇考古福建
第3篇闽越国冶都在新店
第4篇欧冶子——传说人物考订为历史人物
第5篇甘棠港
第6篇全国第一家寺庙自办北宋文物石槽石盂展馆
第7篇《呂氏春秋》《越绝书》论欧冶子
第8篇欧冶子
第9篇唐代福建都江堰工程——琅岐甘棠港金牌门
第10篇河南固始根亲文化节的起因
第11篇再论光泽夏文化
第1篇欧冶池水赤如血
第13篇再论欧冶子(约公元前至公元前年)
第14篇福州的欧冶子后裔
第15篇光泽的原始瓷尊
第16篇海丝起点
第17篇与旅美书画家兼老中医唐肖洪联袂创作华安仙字潭岩画展第18篇福建华安仙字潭岩画新考第19篇省政协文史研究员黄荣春第0篇闽台祖根在光州固始第1篇河洛文化研究的方向第篇再论河洛文化研究方向第3篇我的童年
第4篇昙石山文化的海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第5篇第四集《豫南史话》序
第6篇《信阳青铜器图录》跋——河南信阳考古
第7篇信阳考古旧照
第8篇信阳楚王城是楚顷襄王的临时国都
第9篇陵阳考
第30篇寝丘考
第31篇楚文化入闽的考古证据
第3篇闽台古代文化学术讨论会概述
第33篇中国考古学年鉴
第34篇《龙湖集》真伪与陈元光祖籍
第35篇客家民系根在中原
第36篇试论闽族及其考古学文化
第37篇中国最早的炼铁炉
第38篇福建福州市新店古城发掘简报
第39篇昙石山墓葬陶器分期
第40篇昙石山中华之最
第41篇福州是温泉之都
第4篇欧冶子与平阳欧氏
第43篇二论欧冶子与平阳欧氏
第44篇福建先秦史研究若干问题
第45篇福州欧氏总谱序
第46篇福建有两座欧祖山
第47篇福州冶山都城隍庙考
第48篇福州新店益凤山汉初闽越国大墓的考古意义
第49篇福州地名新考和考古新证
第50篇从琅岐叫“牢耶”说开去
第51篇长乐漳港显应宫主祀开漳圣王
第5篇汉代大铁锚是福州海外交通文物证据
第53篇福建的夏商周——评徐天进主编的《闽北古陶录》
第54篇许顺湛:真金总是要发光
第55篇福建考古之谜
第56篇才华横溢 实至名归——考古学家欧潭生先生的智慧人生
第57篇建瓯铜钟
第58篇二论建瓯西周铜钟
第59篇闽方国将军杯
第60篇从南后街泔液境谈起
第61篇甘棠港在琅岐
第6篇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点评“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陈列
第63篇俄罗斯境内唐代回鹘摩尼教寺院
第64篇甘棠港(读讲)
第65篇福州的汉东冶与唐甘棠港(giang)——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
第66篇考古之谜备忘录
第67篇松溪欧冶子炼铁剑续
第68篇港号甘棠
第69篇建阳考亭与黄坑朱熹墓
第70篇台湾大学考古专家连照美教授
第71篇再论港號甘棠
第7篇欧冶子即死
第73篇伏羲女娲神像
第74篇闽在海中
第75篇琅岐千年古迹金牌石——福建的都江堰宝瓶口
第76篇琅歧金牌石千年古迹发现经过第77篇北大中国学派考古学
第78篇福州古厝
第79篇闽越王无诸雕像
第80篇再论闽越王无诸雕像
第81篇汉武帝后福建虛地四百年
第8篇一张旧照
第83篇豫南殷墟发现记
第84篇豫南殷墟青铜器选第85篇妇好与妇息欧教授考古
编写专业志的重要性——《昙石山文化志》的功能与历史意义
商周考古第一人——纪念恩师邹衡先生九十诞辰
长乐金峰甘棠街
未名湖的阳光与风暴
跌宕起伏的考古人生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福州闽越东冶港
唐五代福州甘棠港考辨
一字之考
方言趣谈
方言趣谈(二)
方言趣谈(三)
唐金培对欧潭生的采访(一)
唐金培对欧潭生的采访(二)
(3)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妈考
(4)郑成功墓在何方
(5)北京奥运缶不是丧器
(6)秦始皇军队未入闽
(7)闽候庄边山战国楚墓
(8)福建霞浦发现甲骨文
(9)华安仙字潭岩画
(30)欧冶子是冶铁还是冶铜
(31)姓氏文化三题
(3)福建有两座欧祖山
(33)点评徐天进《闽北古陶录》序文
(34)福建日报记者介绍欧潭生考古
(35)闽越东冶港博物馆
(36)田野考古方法论之争
(37)闽台考古
(38)《昙石山传说》主题歌
(39)独木舟不独
(40)话说闽江
(41)闽越王城在福州新店不在武夷山(一)
(4)论闽越文化的几个问题——兼论武夷山汉城不是闽越王城
(43)两千年前的酿酒缸(44)商王武丁妇息娘家——信阳息国考闲话古今
再论欧与欧阳不同宗
南宋《三山志》的几处失误
福州北宋纪年石槽考古记
光泽发现夏王室礼器——象鼻匜
光泽发现夏文化姐妹篇——仙霞岭与渔梁驿
欧潭生与国宝——献礼北京大学10周年校庆
司马迁笔下的闽越国及现代考古证据
北大山鹰社不能忘记希夏邦玛峰
长按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