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城16里开外,有一座小镇,溪水空明清秀,两岸植被茂盛,鸟语花香,潺潺的溪水贯村而过,顺着两侧绿道蜿蜒前行,给燥热的夏天增添一丝凉意。随处可见游客的身影,信步而行的村民,这里的生活格外悠然自得。这里便是AAA级旅游景点--小松镇湖头村湿地保护区。
实践团队有幸得到了小松镇河长办杨瑞忠站长的接待,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湿地保护区,了解湖头村的开发过程,对于湖头村湿地保护区的开发和建设有了了解。
湖头湿地保护区建设是建瓯市河道建设中重要环节,也是建瓯市重点开发项目之一,以“一点一带两翼”的独特开发思路,把湖头村作为开发试点,着重小松溪流域一带的生态水域建设,通过完善开发河流两翼的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河流污染,保证水质来打造小松特色生态水域品牌。
据杨站长的介绍,过去的建瓯市电鱼、炸鱼等违法行为泛滥,且生活垃圾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以来,全市逐级确认河长负责制度,并且开展了全市河道综合整治,对于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严抓严打,积极开展相关行动。
小松镇河长办公室也积极响应上级组织的号召,积极组织小松溪沿线乡村对河面漂浮垃圾进行打捞清除填埋处理;河长及当地派出所加大对河流的巡视力度,减少电鱼、炸鱼事件的发生;在清除表面隐患后对水域继续采取长效的处理手段,对于河流两岸需要加固的地方采用自然生态材料如天然岩石等进行建筑填充,同时保护河流两岸植被,尽力保持周围自然环境的原生态。
在交流中杨站长告诉我们:“小松溪的水质达到了二类水质,这在福州等大城市已经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不难发现在水质保障上,小松镇可谓花了不少心思。不定期的省级水利勘测员的采样检测,居民用水的生物净化池,分段的水质监测点,这些举措的共同实施保障了小松溪的水质。
让调研团疑惑的是生物净化池究竟是何方神圣?杨站长笑着对我们说:“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的治理,是建瓯市河流污染中的一大难题,而小松镇依托自然生态条件,将生活废水和排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先排入水生动植物池塘,经过生物净化环节自然过滤和净化后的水才能够排入河道。这样的生物净化塘既减少了直接排放对河流水质的破坏,又美化了流域当地的自然景观。”依托自然,减少人为干预,这或许就是小松镇的智慧所在。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当地河长办也重视对湿地保护村的建设,如今已逐步完善了小松溪湿地保护规划的一期工程,一期预案15.2km流域覆盖面积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村工程已经竣工。湖头村作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其依托小松溪、古香樟群等自然元素,结合传统古民居建筑风格,完成了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周边居民及自然生物和谐相融,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体验美丽乡村。
在同游客和当地村民的交流中,居民道出心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这几年的改造,让我们平时也可以散散步,休息休息,享受一下生活,很好。”而在游客眼中,这里则是周末放松的好地方。顺着小松溪望去,在河沿有当地的孩子在嬉戏打闹,颤颤巍巍的老人互相搀扶着散步,游客三两成群,享受着这自然与人的合力馈赠。
依托自然,没有刻意的琱琢和修饰,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发挥运用到极致而又不破坏自然,是小松镇在生态水域建设过程中的智慧所在。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松镇的美丽生态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用于自然,馈于自然,这是小松镇独特的智与乐。
长按右边即可识别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