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祝贺浦城一中校友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这

「本文来源:新福建」

近日,两年一度的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新增院士名单公布

一批勇攀科学高峰

取得骄人成绩的杰出科学家光荣当选

其中,浦城一中校友、上海大学教授

吴明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明红,女,汉族,年3月出生于浦城,年4月参加工作,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多介质环境协同治理”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年9月至年7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年与上海工业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年9月至年3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年9月至年7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放射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期间作为访问学者两次赴日本原子能研究院开展合作研究。曾先后担任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院长等职,年起任上海大学副校长。

吴明红教授是俄罗斯工程院、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国际合作部委员、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环境学部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水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VOCs防治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以及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吴明红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青年科技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曾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上海市巾帼创新奖、“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等荣誉称号。

吴明红教授长期从事多介质环境协同保护与综合治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针对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科学难题,从复合污染物的组分特征入手,在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领域以及有机复合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65项,出版专著2部,在Nature、NatureChemistr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SCI他引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吴明红教授年6月毕业于福建省浦城县第一中学(2排左4)

新闻

多看点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年11月,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工程院成立于年,是我国工程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两院院士作为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一直以来都是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两院院士的入选者都代表了相关领域的最高科研水准,是科技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记者从南平市科协获悉,截至目前,闽北共有7位两院院士,因为工作关系,南平市科协和他们中的多数都有过接触联系,院士们胸怀报国之志,在科研强国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追求卓越,不懈奋斗,对于家乡人都很热情,关心家乡建设,他们是闽北的光荣,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

其他6位院士

闽北第一位院士——周恒(浦城籍)

周恒祖籍浦城,年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前身)化工系,学习期间深感水利是国家的命脉,为报效国家转读水利系,并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作为我国著名流体力学专家,周恒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闽北第一位院士。他发展了流动稳定性理论,并将其用于湍流相干结构、柔性壁边界稳定性等重要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他还对流行30多年的流动稳定性弱非线性理论作了根本性改进,并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

闽北首位女院士——徐洵(建瓯籍)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洵是我国海洋基因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也是闽北首位女院士。徐洵年生于建瓯,年从建瓯一中高中毕业,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的学术生涯创下了多个第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利用DNA重组技术首次在海洋低等生物中发现人功能蛋白的原始基因;九十年代初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基因工程实验室;率先克隆了我国海水鱼类基因,成功地构建了我国第一个拥有知识产权的海洋基因工程菌;在国内外率先破解了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白斑病病毒基因组密码,为病毒防治奠定基础。

闽北第三位院士——江龙(建瓯籍)

著名物理化学家江龙祖籍建瓯,年出生于上海,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年至年留学苏联。江龙是我国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研制航空航天遥感胶片、制备高浓度水煤浆,以及强化采油等项目都作出重要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龙在国内倡导并开展有序分子薄膜及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在仿生酶膜、仿视觉光电薄膜、变色泡囊仿生传感器,以及纳米颗粒制备、组装和生物效应等研究中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年,江龙曾回到家乡建瓯市小桥镇阳泽村谒祖。

闽北第四位院士——付贤智(邵武籍)

9年12月,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付贤智年出生于邵武,年从邵武一中高中毕业,年参加高考,因两科成绩突出(物理98分,化学分),被破格录取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年,付贤智放弃美国的丰厚待遇,接受福州大学的邀请,创建了我国在光催化高新技术领域唯一的研究所――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他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解决了光催化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将光催化技术应用成功地拓展到环保、建材、军工、电力等领域。

闽北第五位院士——张俐娜(出生于光泽)

张俐娜院士年8月14日出生于福建光泽,祖籍江西萍乡。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是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因病于年10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0岁。

张俐娜院士毕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针对农林废弃物中大量的纤维素以及海产品加工废弃物中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她利用水溶剂实现其“绿色”转化;面对最难溶解的高分子,她开创了一系列崭新的无毒、低成本的“绿色”溶解技术,用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生产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闽北第六位院士——李儒新(建瓯籍)

李儒新年10月出生于建瓯市,高中时就把“敢于好高骛远,善于实事求是”贴在家里的墙上,现代物理研究奠基人之一严济慈先生的这句话让他在少年时代便深受启迪,年考入天津大学。主要从事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与强场激光物理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也称世界科学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lsyg/9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