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传承人对自然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结构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
木拱桥被桥梁学术界称为“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种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独一无二的种类。其营造技艺自宋代传承至今,是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木拱桥于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目前遗存有不同年代、不同构造、形态多样的木拱桥近座。其中福建共有70多座,主要分布于宁德市的屏南、寿宁、周宁,南平市的政和、建瓯,福州市的闽侯等16个县市区。浙江省共有30多座,主要分布在温州、丽水两市的泰顺、庆元、景宁等县。庆元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拱跨度最大、长度最长的木拱廊桥。被为“中国廊桥之乡”。
庆元的如龙桥,桥屋东西两端“补天阁”与“小蓬莱”遥相呼应,重檐飞翘,气势轩宏,如梦亦幻,桥下则碧水潺潺,优美如画。
屏南的千乘桥,将木拱桥之性灵与棠溪山水的秀丽及村落文化,糅合成特有的清幽、空灵和神圣,形成叹为观止的村落乡土建筑景观。
木拱桥的美,是融入其形象之中的意趣,那些统一中的多彩变化、稳定中的均衡比例、和谐中的节奏韵律、形象中的色彩质感,造就了木拱桥与周边山水村落的和谐之美、对称之美、韵律之美。山水川谷,远取其势,近取其质,木拱桥适形而止,不仅具有良好的线性感和娴熟的空间技巧,还具有一种神奇的灵动之美,使得架于溪涧古道之上的座座木拱桥“虽为人造,宛若天成”。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沿用鲁班尺、墨斗、木叉马、斧、凿、刨、锯等传统木作工具。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传承人还改良并发明了水架柱、天门车,水平槽、木冲锤等造桥专用工具。
木拱桥的营造保存着传统习俗,一座桥从动工到结束,一般有选址择日、南山伐梁、祭河祈佑、月福礼仪、竖柱福礼、上梁喝彩、完桥庆贺等习俗。桥梁施工过程,完全由手工操作,整个流程主要包括截苗木、建桥台、造拱架、架桥屋。其编梁拱架营造有立将军柱、上三节苗、上五节苗、上剪刀苗、上桥板苗与马腿等程序。这样,直的木材通过编梁的方式交叉搭置、互相承托,构成了近乎完美的拱形支撑;相对较短的木料不用寸钉片铁,仅仅通过榫卯连接,逐节伸展,就巧妙地实现了跨越山谷溪涧的功能。
木拱桥营造的木匠工艺,一般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师徒口传心授、家族世代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这些建筑世家在建造桥梁、维护桥梁和保护桥梁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木拱桥既是交通工具,也是当地居民进行信息交流、集会娱乐、神俗信仰、深化人际关系、深化文化认同的重要聚会场所。木拱桥创造的文化空间,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理解与尊重的环境。
集古代桥梁对称、和谐、韵律之美于一身的木拱桥以其彩虹般的浪漫身姿与迷人魅力昂首于世界古桥之林,尤以泰顺发现的木拱桥为代表,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的活态重现。代表着中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最高技术水平。
文章来源:国图空间
白癜风遗传白癜风的药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