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界坐标式的人物,在生活上非常讲究的,他喜欢四种事物,称作“四美”。
一是北苑茶。北苑茶其实就是御茶,在五代十国时,福建有一个小国家叫闵国,就是今天福建的建瓯市。在武夷山闽北这一带地方。他们那里的贡茶非常好,陆游曾在一首诗中说:“建溪官茶天下绝。”在北宋时进贡的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龙团凤饼茶”。据说皇帝曾赏赐给欧阳修这样的大人物欧阳修。拿到后请朋友来说皇帝赏的茶很珍贵,请大家看一看。大家看一看也就行了但喝是没有机会的。
二是内库酒。后周世宗打败河中,李守正后得到一个匠人把他带到汴梁就是现在的开封专门酿酒绝对算是美酒,也是宫廷专门御用的。
三是教坊乐。南唐后主李煜有一首词,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教坊乐指宫廷里边演奏、编舞的乐曲。
四是安徽宣城诸葛世家制造的毛笔。苏东坡对这种毛笔的评价极高。他说:“惟诸葛氏独守旧法,此又可喜。”据说有一个叫唐林夫的人送给苏东坡二十只诸葛家制的毛笔,苏东坡拿到以后高兴的不得了,而且还说,大概只有善于书法的人才能够使得这种毛笔的妙处。我们一般可能会觉得写字时随便去买一支毛笔就行了。按照尖、圆、齐、健的标准大概挑一挑,如此而已。苏东坡不是这样,他认为那种绵延几百年、诸葛世家专门制的毛笔,才是真正的好毛笔。
是一种什么样的毛笔呢?这种毛笔有柱有心,有背有腹。诸葛世家的毛笔是以晋唐的旧法制作的毛笔。这种毛笔已经失传了,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如果这项制笔技艺保留到现在,也称得上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它为什么会失传呢?
这种毛笔,后来慢慢地失传了。我曾找到一个制笔师傅按照古法进行制作,实验过多少次均未成功,它并不是某个人灵机一动,就能做出来的,而是要经过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和书写者相互配合才能做出来的。我们现在的毛笔写起来看似如意,但他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样的毛笔为什么做不出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古代人为什么东西做得好,这与他们的教育方式有关。积累一种技能是不容易的,要子承父志。孔子说:“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经过一个家族几百年智慧积累做出来的东西,里面包含有道的。不能轻易把它丢掉,书法不也是这样吗,王羲之家族是一个世家世世代代在书写,最终才有一个王羲之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