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凉,
春秋小编给大伙来一波热腾腾的美食!
1福州的鱼丸福州鱼丸是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福州鱼丸是以鱼肉做外皮的带馅丸子,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2福州的千页糕“千页糕”为选用中筋面粉制成的甜点。多层美观,油香软润,入口溶化。将面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团,饧面约2个小时,加碱水再揉匀。肥膘肉切块放入汤锅,用旺火煮熟捞起,然后切成细肥肉丁。将面碾成薄面片,对折,一边撒上1层肥肉丁,再撒上1层白糖,形成1层面馅,如法制作可得4层面3层馅。千页糕一般做成8层~12层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3福州的佛跳墙特点:传统闽菜佳肴。为聚春园菜馆郑春发研创,据传当年几位秀才来到聚春园要求上一道好菜,郑春发便把早年学做的一坛菜送上,坛盖揭开满堂荤香,秀才们无不拍手称奇,吟诗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因此得名。它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用鱼翅、海参、鸡、蹄筋、干贝、香茹、鲍鱼、笋尖、鸽蛋等20多种原料和配料煨制而成。
4福州的锅边糊鼎边糊也叫锅边糊,是将米浆均匀轻泼于铁锅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由蛏、蚬、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制成的沸汤内而成。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是福州人人喜爱的独具一格的风味小吃。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每到"立夏",市民和郊区的农民都要做鼎边糊过夏,农闲时农家也经常制作、食用鼎边糊。早起晚上街头巷尾更处处是鼎边糊小吃摊。年朱德在福州品尝鼎边糊时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引人的魅力,真叫人尝后难以忘怀。如今,鼎边糊还有袋装"鼎边糊片",可以随时煮食。
5泉州的肉粽肉粽是泉州的传统风味小吃,其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历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清末民国期间,市区有个“肉粽银”,肉粽最为出名,还有市区浮桥头观音亭的许牛制的肉粽,顾客满座。端午节时泉州家家户户备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端午节吃肉粽、赛龙舟是泉州传统的风俗。泉州肉粽富有引人品尝的魅力。肉粽以香菇、虾米、芋头粒、栗子、猪肉(或鸡肉)、糯米等为原料。制作时先把糯米浸后晾干,拌上卤汤、葱头油,放在锅里炒得又干又松,再与红烧猪肉、生栗子搅拌均匀,用竹叶包好煮烂。肉粽要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红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
6厦门的沙茶面厦门沙茶面是厦门的著名小吃,属于闽菜小吃。咸鲜香辣,有点甜,汤色红亮,口味咸鲜香辣,营养搭配合理。
7厦门同安的姜母鸭这道菜的药味,酒味和姜味都很重,要习惯它的人才会喜欢,我家小白是从来不吃的。我也不是很喜欢吃,这是因为有朋友点到这道菜我才做的。食谱是看台湾电视《冰冰好料理》学的。姜母鸭在台湾也有很多种做法的,这次看的就有两种做法一种用药膳,一种用百菇,今天我做的是药膳。中药包里的材料也是每家的选择不一样,都有独门配方的。
8漳州卤面漳州卤面也称为鲁面,久负盛名。采用肉丝、笋丝、蛋丝、香菇、鱿鱼、虾干、黄花菜等配料在热锅里炒熟后,加上猪骨汤煮开,然后放入适量的味精、白糖、精盐和番薯粉等,调成卤料。进餐时,在面条上放些韭菜、豆芽、浇上卤料,再配上胡椒粉、油炸蒜丁、油炸扁鱼丝、香菜等佐料。其特点:色泽鲜艳、质嫩爽滑、晕润香醇、甘美可口。
9漳州五香卷五香卷,它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包成如春饼的一条条,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五香卷在福建各地都有,但最为出名的,要属厦门和漳州龙海石码的五香卷。
10宁德福鼎肉片福鼎肉片一定要加酸、辣才够味,福鼎肉片配上福鼎本地的米醋和辣椒才是非常赞的,还须加上些许香菜,是可以盛汤前直接加在碗里,或是盛好肉片之后,再往碗里撒点,这样香菜不至于太烂,这时整碗肉片的香辣中流露出淡淡的香菜之味,这才是人间美味,绝对让人流连忘返!
11莆田卤面面条起源于中国,汉代以前就已出现“汤饼”。“汤饼”实际是一种“片儿汤”,制作时一手托面团,一手往汤锅里撕片。到北魏时(公元—年),汤饼不再用手托,而是用案板、杖、刀等工具,将面团擀薄后再切成细条,这就是最早的面条。到唐代(公元—年),人们又把切好的面条挂起来晾干,便于保存和随时食用。于是最早的挂面便诞生了。唐代时,中国和日本的往来很频繁,面条和挂面的制作技术很快就传入了日本。欧洲最早的面条类食品传说是由旅行家马可·波罗于年由中国带回意大利的。但此种说法似乎并不可。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面条是在富裕的意大利人家当厨师的亚洲奴隶传入欧洲的。后来流传至福建莆田被当地劳动人民所接受,从而延伸出莆田卤面。
12莆田兴化米粉兴化米粉,简称“兴化粉”。其历史悠久,据传北宋熙宁年间(~年),兴化军主簿黎畛在其母生病想吃米粉时,为尽其孝心,特派人从老家广东潘罗县淡月村(今深圳内)取来加工米粉工具,到莆田渠桥(今新度镇)洋尾村加工米粉给其母食用。
13龙岩牛肉丸福建牛肉丸是龙岩人最爱吃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正宗龙岩牛肉丸,其制作工艺是非常讲究的,从选料、加工到具体操作要求是比较高的。首先必须选择当天宰杀的无注水的上等牛肉,然后用两把铁制专用锤刀在肉墩上将牛肉砸成肉泥,在砸肉过程中,要不时地观察肉泥的变化情况,砸成的肉泥要能粘刀,有韧性,无肉粒,呈粉红色,把砸好的肉泥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淀粉和盐水,用手顺时针搅拌,边搅边提边拍打边加水,直到肉泥表面光滑、细腻、有黏性、有气泡出现时,即可用手挤成丸子,放入凉水盆中,能浮在水面上的,不破不沉,才是佳品。
煮熟后用手掐有弹性,吃起来有韧性,香脆可口,才是正宗的牛肉丸。
14三明煨豆腐煨豆腐是沙县、永安的著名小吃之一,通称之为烫嘴豆腐。其制法是将豆腐块置大铁锅内,加目鱼、猪脚、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将豆腐煮成蜂窝状,使之入味。煨好后,热豆腐切小块蘸酱油、蒜泥、冰糖等做成的调料食用,味道香甜。
15南平武夷熏鹅岚谷是武夷山北面的偏远乡镇之一,传统熏鹅名闻遐迩,近年有当地人进城专营岚谷熏鹅,其做法大致是:以不肥不瘦的成鹅宰杀洗净后,放锅里清煮至七八分熟,捞起后沥干水分,周身涂上辣椒粉、盐巴等佐料。再用托盘衬托涂沫后的鹅放在锅里,锅底预先放有糯米,用文火慢慢烤焦糯米熏烤鹅肉至香味四溢即可。此时鹅皮金黄透亮,加上点点辣椒粉映衬,十分美观,食之香辣醇厚。
16南平建瓯板鸭建瓯板鸭在闽北南平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扁平龟状,色泽黄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不仅是当地人送礼、办酒席和家庭食用必备,而且深受外地宾客欢迎。相传,早在宋孝宗赵昚时,建瓯已有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在建安(今建瓯)称建王,因对建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特产品,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此菜在福建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
现在刚好是饭点时间!
春秋小编我赶快下班,去觅食啦!!!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