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广播》第期
页面底部[写评论]
交流观点提供线索
武夷山下、建溪河畔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建瓯,有着多年建县史。
她的传统文化,历经上千年的沉淀积滤,可谓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尤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优秀的历史文化、异彩的民间文化、夺目的茶文化与酒文化…
建瓯历史文化
东汉建安初年(年)设建安县(今建瓯),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几个县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直接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县。
唐末五代后晋天福八年(年)王延政在建州称帝,以建州(今建瓯)为都城,并兴建宫室,楼台,殿宇。其中的“五凤楼”,充分显示“五凤翘翼,风云集瑞”的帝王气象。至今,“五凤楼”下三个门道的拱洞仍保存完好,即为当今鼓楼。
建瓯市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佛教圣地光孝寺,为福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佛寺之一。
有全国罕见的五凤楼(鼓楼)、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和广德门等六处古城门。
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的宋、明、清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
还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东岳庙。
建瓯民间文化
民间传统绝活——建瓯挑幡,是其中一朵璀灿夺目的艺术奇葩,年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年在全国第五届民间艺术节表演上获金奖,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建瓯民间对外交流活动的亮丽窗口。
堪称海宇一绝的活鱼离水保鲜民间技艺——建瓯“弓鱼”,作为餐桌上的“奇珍异品”,越来越得到海内外宾客的青睐,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走进科学》等节目组进行专题报道。
最具平民化、最富战斗力的民间艺术——建瓯版画,长期以来扬名海内外。
建瓯版画发展的源头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版画家杨可扬、郑野夫等人在闽北以木刻艺术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还带动了当地青年从事版画艺术创作。
建国后,这批成长起来的当地版画家通过丰富的创作为建瓯赢得了“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许多作品走出国门,名扬海内外。
突出地域文化,化腐朽为神奇的民间艺术——建瓯根雕,在手法上追求三分雕功七分天然,以“少雕多留”、“以少胜多”,让自然造型和人工雕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妙趣。
年12月,建瓯顺利通过“中国根雕之都”的评审,这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建瓯酒文化
建瓯素有“酒城”之美称,据考古发现,年前的新石器晚期至年前的商周时期,建瓯地域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酿酒、饮酒、用酒了。时至今日,酿酒工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凡是地道的建瓯人都离不开红酒。满月、周岁、祝寿、结婚、考取、乔迁、入殓、出葬,无一不用红酒。
建瓯的酒文化独具特色,有大量诸如“无酒不成席”等以酒为媒揭示事理的方言俗语。十大划拳习俗与响亮的行酒令构成了建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酒市》一诗中写道:“家家麯米舂,楼头邀上客。花底觅南邻,一酌便还醇。诗传国风体,兴发酒家旗。”写的也是建州的红酒醇香,酒市酒家众多。建瓯的酒令、酒仪、酒俗、酒习俗已成为建瓯酒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建瓯近代又以白酒盛名打入市场,“双龙戏珠”、“福茅酒”享誉盛名。“双龙戏珠”商标被授予福建省著名商标和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福茅酒”在多次获得全国、部级和省级质量评比大奖之后,又进一步获得世界花都“92巴黎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
建瓯茶文化
建瓯茶事,历史悠久。在漫长的茶史上,象建瓯市这样融茶品(“北苑”龙凤团茶)、茶具(建安“建窑”所烧制的“建盏”)、茶艺(建安“斗茶”习俗)、茶神(凤山茶神张廷晖)、茶业(前丁后蔡詹金圃)以及荟萃众多名家的颂茶诗文和研茶专著于一体的茶文化发祥地,实为罕见!
唐末五代闽国时,东峰镇凤凰山一带的茶园被列为皇家御茶园,制作北苑茶,其精品比金子还贵重。著名诗人陆游曾在《建安雪》中盛赞“建溪官茶天下绝”,周绛也在《补茶经》中美誉“天下之茶建为最”。
唐代后期,建瓯茶乡出现了“斗茶”活动,当地人又称作“茗战”。到了北宋,演化成为一种相对固定的生产风俗沿习下来。
这种斗茶习俗后经丁谓、蔡襄等名家的倡导,传播到上层社会,迅即发展成为鉴赏茶品、冲泡茶艺的盛会;更经大批文人墨客的刻意渲染和提炼发挥,进而充实成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道艺术。
往期热点回顾1广场舞展播五:建瓯市黄华山二站、建瓯市银花站一组舞操队作品!
2在风铃草树林里,原来还有这么美……
3建瓯民间故事~“十八蛤蟆入东安”!
监制:林海
值班主任:施洁
责编:官剑英
校对:施洁
投稿邮箱:zfddb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北京治白癜风费用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