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美食里的文化基因
来源:闽北日报,作者:赖少波
建瓯地处闽北中枢,历史悠久,饮食业相当发达,经营花色品种精美繁多,素有“闽北食府”美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建瓯美食承载了建瓯醇厚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文化基因。
膀蹄
婚喜宴席:“吃膀蹄”
建瓯对婚喜宴席有一个很独特的叫法,称作“吃膀蹄”。膀蹄是建瓯传统名菜,糜烂香鲜、油而不腻,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重大节日、婚寿喜庆之时,它一直都是压轴大菜——上了膀蹄,就意味着酒席即将结束。这道菜,在缺少肉食的年代,实在十分可口。故吃“膀蹄”,就成了吃喜酒的代称,意在祝福新人生活幸福美满。
膀蹄的制作很讲究,首先要选取猪腿跟部的腿包肉,两斤左右为佳,要保留完整的圈皮,中心精肉用刀切成八楞,锅底絮上防止烧底的棕叶,膀蹄用草捆绑固定,放入大锅,添满清水,加入红酒、食盐、酱油、蒜头等调料,沸燋至滚瓜烂熟。
如今,酒席中通常会在盘子里铺上一层炒好的酸菜,然后将膀蹄放在上面,再在膀蹄的周围围上一圈小馒头,放上一碟蘸料。膀蹄皮黄焦酥,油光喷香,肉烂如泥,十分诱人。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不沾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海带豆腐汤
丧葬宴席:“吃豆腐”
建瓯对丧葬宴席也有两个很独特的叫法,一是称作“吃豆腐”;二是称作“吃回龙”。在出殡的当天中午,丧家要办“回龙酒”,以答谢为逝者送葬的亲朋。在“回龙酒”开席之前,丧家必在每桌宴席上放置一碗米酿红酒,让送葬者用汤匙自饮一勺“过红”,以祛除阴气。此为建瓯“铁打”的殡殓酒俗,谁也不能违背。如果有谁违俗了,当地人便会立即叫丧家补上。如果丧家仍然不理睬不补酒,则今后若有当天送葬赴宴的宾客出现意外,便会来找丧家的麻烦。
在丧宴正席菜肴之外,丧家还必须上一碗豆腐海带汤,豆腐为白,海带色青,寓意逝者一生一清二白,也寓意奔丧的宾客清白大吉。因此,吃“回龙酒”,也被称为“吃豆腐”。
如果是高龄者死亡,丧家会请客人猜拳,谓之“笑丧”,意思是死者已达高龄,无遗憾,丧家还会备一饭甑(蒸饭的蒸笼),用浸泡过的籼米蒸“叟饭”,让宾客自取带回家给孩童食用,即“吃一孝压三灾”,祝愿后生能像逝者那样硬朗长寿。
春盘面
寿诞宴席:“吃春盘面”
在建瓯,当地大凡活到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其家人会操办“秩寿酒”,俗称“做寿”或“做生日”。
按照传统习俗,“秩寿酒”分为祝寿晚宴和生日正酒两场。头场是生日前一天的祝寿晚宴,预谢送来红烛和燃放鞭炮的祝寿亲友。这便是“上足(烛)暝”,也叫“暖寿”。因建瓯话“上烛”与“上足”同音,寄寓着人们“益寿延年,长命有余”的美好祝福。第二场是生日中午的“生日正酒”。受请宾客只给寿星送来鞋帽、布料、衣物等,不送礼金。
在建瓯,寿诞宴席最独特的一道菜,是主人家每张宴桌上一盘由笋片、香菇和瘦肉片炒成的,铺于盘面的“春盘面”,寓意寿星长命高寿,后辈满面春风。九十大寿的老者,称“百岁大寿”,亲友来祝寿,带“寿面”回家,给小孩吃,意在托老寿星之福,能“长(面)命百岁”。此俗在民间至今仍受重视,仪式更盛。
本文来源:闽北日报,作者:赖少波近期热点,点击阅读闽北十大名小吃评选,为家乡而战!
党员和公务人员请注意!7月1日起……
南平五个县市区5月份楼盘销售数据
南平行政中心五年内搬迁,带你穿越到未来
一个有情怀的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多少钱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