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寻味建瓯美丽饮食花样年华

豆浆粉是建瓯人早餐的第一选择

建瓯人的一天,往往是从一碗豆浆粉开始的。

尽管是南方城市,到了秋冬,早晚温差颇大,有风的日子,常把脸刮得生疼生疼,即使如此,磨房前那家豆浆粉店一早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建瓯的豆浆都是用木桶煮的,烧大灶,又浓又香。”

豆浆粉是建瓯特产,哪里的豆浆粉好吃,每个建瓯人心里都有本账。在这里,烫好的米粉浸入香浓的豆浆中,按个人喜好搁点调料,再放点当地的红酒,一碗下去,一整天的能量都在这一刻补足了。

一碗早餐也能吃得如此活色生香,在闽北,也就建瓯能如此奢侈了。

建瓯历史悠久,这是古城门通仙门

建瓯是闽北历史最悠久的县份之一,很长一段时间来,建瓯是闽北乃至整个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风流不再,但一个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这座城市的雍容气度,还是能透过饮食,管窥当年的花样年华。

一座城市要有丰饶物产,才有多样的美食;要有厚重的历史底蕴,才有足够精细讲究的味道。

建瓯的饮食,显然是花枝招展,摇曳多姿。

建瓯地处闽北中心,历史悠久,这块土地曾经是汉县、吴郡、唐州、宋府的治所,还一度是一个叫殷国的小王国国都。历史赋予这座城市重要的过往,自然是因为有便捷的水陆交通,物产的丰盛。今天,我们才能从建瓯的貌似普通的饮食中看到那么多极尽巧思的美食。

建瓯号称中国笋竹城,一根竹笋,在建瓯人的手里,不仅玩出了挑幡这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玩出了餐桌上的百般花样。

建瓯美食的首席大菜挖底(也叫炒底、锅底)就是与竹笋有关,它选用鲜冬笋为主料,佐以五花肉、粉丝、黄花菜等,此菜上桌后每每因其味美诱人,食客往往片刻间吃个盘净如洗,故而称为“挖底”。挖底能成为头盘大菜,因其处理起来费时费工,再加上冬笋上市的季节很短,所以这道美食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苏东坡曾说过“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有好事者续貂,“不俗又不瘦,冬笋焖猪肉”,今天想来,建瓯的挖底,确实是不俗也不瘦。

挖底里有笋,建瓯的薄饼也离不开笋,建瓯薄饼也算是季节性的美食,馅料的主材料就是笋和豆芽,讲究吃得爽口。

纳底

除了锅底,建瓯还有一道纳底,为啥都叫底?大概是从建瓯方言中直译过来。纳底的主菜是猪肉,经过地瓜粉勾芡之后,肉滑鲜嫩,形似珍珠,也称“珍珠纳底”。

挖底、纳底其貌不扬,但好歹你能知道吃的是啥,要是初次来到建瓯的人,看到鸡茸上桌,根本就无从分辨,这一盆糊糊里究竟有啥。

鸡茸是一道精细的费工菜

鸡茸又叫鸡绒,名为鸡茸,实则和鸡毫无关系。这也是一道费时费工的美食,主料是猪瘦肉,细细剁成“绒”,因而称“鸡绒”。这还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加入蛋、蕉芋粉,切成细丝的蛏干、目鱼、猪肚等等,这道菜工序繁复,好料多多,只不过看起来外冷内热,吃起来可要担心。

建瓯号称“竹海粮仓”,粮食的丰富让建瓯街头流行各种粿类小吃,大肠粿、烫锣粿、煎粿包等等。米制品的盛行之下,建瓯人还爱一种芋饺,这种街头小吃用的是建瓯当地的芋子,芋子煮烂后,加上地瓜粉,就成为有粘性的面皮,再包上鲜美的肉馅,就是美味的芋饺。在建瓯,芋饺呈三角形,又被称为“枷鞑子”,以表达对异族入侵者的痛恨。

芋饺显然是有故事的小吃

手中有余粮,建瓯人还能不慌不忙地用粮食酿酒,酿出八闽都称赞的好酒来。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古代,民间酿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酿酒需要耗费粮食,许多朝代是禁止民间酿酒的。酿酒业发达的地方都要算是富庶之地,而建瓯恰恰是这样的好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金瓯宝地”“竹海粮仓”都是加在建瓯头上的美誉。

今天,在福建,建瓯号称酒城。建瓯人好酒,酒量好,不管男女,皆是“酒国英雄”;建瓯也出好酒,从高端的福矛、双龙戏珠白酒到街头弄角小酌的米烧,在省内都是赫赫有名,就连锥栗这种果子,也能酿成酒。当地人还自酿一种红酒,名为红酒,实则黄酒,更是渗入到建瓯人生活中。就连吃豆浆粉,如果不放上一点本地红酒,那味道就要逊色很多。

大肠粿,有点重口的小吃

建瓯人的美丽饮食,就在这一个个精细的细节中,让人遥想繁华。

图片:陈文波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







































白癜风医院地址
骨肽注射液说明书有没有介绍用药注意事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hj/41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