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建瓯出土的青铜甬钟,浦城出土的青铜杯,你

战时为铙平时为钟

作者:欧潭生

——建瓯西周铜钟的历史价值

福建省博物院已故副院长王振镛先生,年12月调查了福建省建瓯小桥乡阳泽村北黄科山西坡出土的青铜甬钟。该钟距地表仅25厘米,是农民开垦菜园时发现,钟口朝下。该钟重.35公斤,通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钟面饰饕餮纹和云雷纹。前几年,北京的几位专家根据纹饰判断,口朝下饕餮纹颠倒,口朝上才正确,并把它定为西周铜铙。这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把问题说透。

湖南宁乡商代铜铙

湖南宁乡商代铜铙年出土,重67公斤,通高69厘米,柄高23厘米,柄口直径8厘米,中空,说明当时打战时插在战车木桩上,用来“鸣金收兵”。

建瓯闽源文化广场的西周建瓯铜钟雕塑

建瓯西周铜铙(钟)的纹饰规整细致,不像湖南宁乡商代铜铙那样纹饰粗犷,而且,建瓯铜铙(钟)器体上还布满了乳丁(西周铜钟的典型纹饰)。因此,笔者认为,建瓯铜铙(钟)的年代已到西周早期的闽方国时期(距今多年)。特别是建瓯铜铙(钟)的甬部较长,中间还有一圈凸起的环(也叫铜箍),便于系绳悬挂。我认为建瓯铜铙(钟)“战时为铙”,插入战车木桩中“鸣金收兵”;平时为钟,悬挂在钟架上奏乐宴饮、祭祀。因此,建瓯铜铙(钟)是铙演变为钟的代表器物,延续了铙的尾声,开启了钟的时代,而且是中国最早的西周铜钟,后来演变为春秋战国的甬钟和编钟。福建省建瓯市闽源文化广场的西周建瓯铜铙(钟)雕塑,再现了这段历史。口朝上的铜铙用于“鸣金收兵”,象征着战争;口朝下的铜钟用于宴飨祭祀,象征着和平。因此,在宋元以来多次遭屠城的建瓯,雕塑口朝下的铜钟,意义重大。雕塑两边的夔龙纹使我们想起了浦城管九出土的春秋青铜杯。

浦城管九出土的春秋青铜杯

此杯口沿虽然残破,但杯身铜钺纹十分清晰,铜钺是权力和军事指挥权的象征,说明此杯只有掌握军权的闽方国国王才能使用。想当年,闽北浦城闽方国的国王手握双耳夔龙把,举起酒杯敬酒,显得十分大气。福建省建瓯市闽源文化广场的西周建瓯铜铙(钟)雕塑,也用双夔龙装饰,符合西周闽方国历史。

本文来源:闽北日报,作者:欧潭生近期热点,点击阅读

医院获批复,总投资27.9亿

南平这些乡镇将转起大风车,总投资17亿元

武夷新区文化中心、艺术中心最新进展

南平市将在年底启动行政中心搬迁

南平行政中心五年内搬迁,带你穿越到未来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皮肤
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jq/38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