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光饼是福建建瓯市传统的汉族名点。相传原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部队的干粮。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因名光饼。经历多年的演变,传统品种有光饼、乌糖饼、光肉饼、芝麻肉饼、姜葱饼、虾肉饼、起酥霉肉饼、老爹饼、经魁饼等近10种。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有光饼、光肉饼、芝麻肉饼等3种。
相传明朝的时候日本倭寇经常偷袭我国沿海县市,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又加上小股流窜剿灭不易,百姓身受其害,纷纷起来抗击倭寇,以当时的戚继光领导的武装席卷东南沿海,打击倭寇,在明嘉靖四十一年(年),矮寇大举侵犯福建,戚继光奉命入闽歼敌,大获全胜。当戚军南行前,为使行军迅速,以面粉制成圆饼,中打一孔,串挂在战士身上,作为行军干粮。八闽人民为了纪念戚公的丰功伟绩,竞相仿制称之为“光饼”,相沿成习,成为建瓯人喜爱的食品。
光饼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加入适量楠草(碱水)和盐水,待面发透后,用手工揉细、制成饼截,再用木捶研成饼坯,直径约6~8公分,中心打一个川(洞),俗称“只钱打只川”,意指一块光饼只卖一只铜钱。然后将饼坯贴在炉壁上,用炭火培熟。“光饼夹肉”为当地的特色小吃,常常出现在农村的酒席上,为人们所喜爱。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