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是轮回,
不是归宿。
桃小香摄
从立冬到小雪,天气温煦,犹如小阳春。
只是临近小雪的前几日,气温忽降,这个冬季才开始有了一点冬的轮廓。天空依然那么深邃、湛蓝,但裸露在空气中的手臂告诉你,冬天到了,它已能感受到一股寒凉了。
异木棉与木芙蓉的花事进入了尾声。但紫红色的羊蹄甲接力似的接管了南国的天空。走在树下,芬芳扑鼻,让人想到远去的春天。
秋天结实的那些植物,鱼尾葵,苦楝树,紫薇,山棕,西番莲,甚至路边不起眼的狗尾巴草,都像孕妇般沉静,默默地成熟着它们的果实,让这个微寒的冬日,变得如此安详。
从某种程度上说,福州也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暂且不说四季的山珍海味河鲜吧。
从黑瓦白墙到现代都市,从古朴宁静到热闹繁华,这座南国的古城也总有一个理由让你留下。这是一座十分适合于生活的城市,尤其是在这冬阳杲杲,而又略带微寒的初冬。
桃小香摄
天冷下来的时候,似乎时光也跟着慢了下来。
尘世间的浮躁与喧嚣,渐渐被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安逸。后门外的福屿早市略嫌喧闹了一些。但此时的喧闹,更凸显了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有人在路边的店里炸芋粿、炸海蛎饼。刚出锅的海蛎饼有点烫手,表面被炸得金黄,食客小心翼翼掰开,里面的馅料一下就出来了,咬一口,外酥内软,看着他满脸的陶醉。
卖豆腐脑的小贩遇见有客来招呼,一手拿起一只青边碗,一手拿着一柄薄薄的铜片勺,将雪白的豆腐花一片片舀入汤镬中煨一下。须臾间,一碗滑嫩肥腴的豆腐脑就呈现在客人面前。
明日小雪。
壹丨
这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了。
桃小香摄
小雪节气在农历十月,古人将农历十月,称为阴月。唐代诗人李咸用有《小雪》诗曰:“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为什么会有诗中所言的散漫阴风呢?
那是因为气寒。尤其是北方地区,此时阳气潜伏,阴气在地面肆虐,给人以阴风弥散的感觉。
“小雪”节气的本意,是指此时雪小,地面上无积雪。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小雪,只是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它和雨水、谷雨、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桃小香摄
东汉刘熙的《释名》将“雪”解释为“绥”。
绥是安定的意思,引申为安抚人心,以保持平静。因此《诗?大雅?民劳》上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小康一词,也是来自此诗。此处的“中国”,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小小雪花,霏霏绥绥,纷纷扬扬,在你沉睡的夜晚里,染白了山林、屋宇。
北方洁净而又静谧的严冬,便是由这一场初雪开始,正式拉开了帷幕。而南方此时,冬寒初起,只是感觉到一丝寒意,似乎这不过是晚秋的延续而已。而真正的冬天,要等到冬至来临。
贰丨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桃小香摄
虹,是大气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大气中的水汽,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而形成彩色圆弧。彩虹只出现在晴天朗日。而小雪之日,天地间阴盛阳伏,雨水凝成阴雪了,因此彩虹藏匿不见了。
后五日,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各正其位,不交不通。
在中国古代,“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交”有“通气”“结合”的意思,代表吉兆、泰卦;“不交”,则代表凶兆、否卦。直到来年雨水节气,天地交合,群物皆生,才会否极泰来。
再五日,闭塞而成冬。十五日的“小雪”过去,到了此时,便酝酿成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的“大雪”了。
中国土地广袤,南北的温差悬殊。小雪节气之后,北方地区开始生火炉,烧暖炕。而在南方,山里的人家开始准备手炉、汤婆之类的御寒之物。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小雪过后,意味着进入食物匮乏的冬季。因此,在民间,便有了“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和鸡鸭鱼肉。
桃小香摄
关于腊肉的腌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一般分为风干肉、烟熏肉。
熏制的,是用湿的松柏树枝、桔皮、柚子壳等物燃烧所散发的烟来熏制,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以此熏入特殊香味口感。而风干的,则是将盐姜花椒等作料腌制好的肉,涂抹上白酒、甜面酱和醪糟,再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
最地道好吃的腊肉,吃之前,用火将带皮的一面烧起泡,之后,放温水里洗净泡软,再隔水蒸透。切开时,脂肪层是完全透亮的,瘦肉部分是深紫色,有一股特殊的柴香味。
福建的沙县、建瓯等山地人家,擅长酿酒,腊制板鸭:
“农事冬闲毕,相道做板鸭。椒盐接匀透,竹撑似琵琶,炭火融融烤,香气徐徐发,皮酥肉油润,配酒最堪夸。”
叁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落了雪,整个世界便遮藏起来,白茫茫大地,真是干净。
桃小香摄
陆龟蒙《小雪后书事》写道:“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
动物的生息,是和节气密切相关的。
许多身影踪迹难寻,蛇和蟾蜍已经冬眠,蚂蚁藏在深深的洞穴里。候鸟也早早地飞到更南的南方,销声匿迹了。冬藏之下,一切生命皆在呼吸吐纳,只是很轻,很静,细弱到你不在意,就以为不存在了。
干枯的芦苇下,那些存留下来的芦根,依然瀼瀼湿湿,隐藏着勃勃生机。它们在呼吸空气,吸收阳光,暗地储备营养,悄然孕育着新的生命。
还有水中的鱼儿,它们为了节省体力,尽量悬停在静水的河湾,休养生息。河蟹与黄鳝钻进枯草下光滑又隐蔽的洞里,贼溜溜的双眼盯着洞口,耐心等着食物自送家门。
桃小香摄
冬,不是归宿,只是轮回。
纷扬的小雪之下,并不是一个安分的冬天。冬的意味就是涵,是包容蕴藏,也是养。好东西都是涵出来的。人与动物,植物,都在无声的角落里涵养,都在静悄悄的为过冬做着准备,所有的一切都在等待。
春天是不会死去的。
它涵在大地的怀抱里,养在每个人的心中。涵过了小寒大寒,待到地气上升、残雪融化,春天的雨水再度降临,又一个花儿一样的年华,便呼啦啦地绽放了。
(图片由桃小香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