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支付、快捷支付的兴起
现代网络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
骗子们更是利用新的支付方式
进行诈骗,令人防不胜防
我们该如何预防
电信网络欺诈呢
来来来
小编告诉您
一
金融超市及资金交易▌诈骗手段再现
犯罪分子通过“撞库”等手段获取客户在线投资产品的登录账户及密码,并完成相应的理财、基金、外汇类交易,造成客户账户资金减少。
小知识:撞库,指通过收集互联网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生成对应的字典表,尝试批量登陆其他网站后,得到一系列可以登录的用户。
之后,犯罪分子通过电信手段佯装银行客服,告知客户银行出现差错或错账,需客户提供身份验证信息后,才能做相应的对冲或调账处理。
此时客户如未开通交易短信提示功能,则很难发现自己的账户下的资金已转换为理财、基金、外汇等金融产品。
客户查看账户资金后,对犯罪分子产生信任。随后客户向犯罪分子提供身份证号、卡号、取款密码、交易短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导致客户账户资金被盗取。
防欺诈风险提示
→设置相应产品的登录账户及密码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互联网账户密码复用;
→发现可疑的营销活动,不要急于录入个人关键信息,可先行确认一下;
→如您发现账户资金发生问题时,请第一时间到柜台申诉办理或拨打银行客服电话,不要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向他人提交身份证、卡号、取款密码、交易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开通交易短信提示功能,以便实时监测账户动账情况,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
新的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只要记得应对措施就可以保护自己的财产
接着,我再和您说一下银行卡小知识。
只有懂得了这些小知识,您才不会被盗刷卡。
注意
卡在身边,卡里的钱却“不翼而飞”。这听起来匪夷所思的“离奇故事”,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盗刷事故”。敌人手段层出不穷,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些银行卡“敏感信息”,你了解么?
一张银行卡(卡面),有哪些信息?
小小一张银行卡片上竟有这么多信息,那么,这其中有哪些是“敏感信息”呢?
一张银行卡,包含哪些敏感信息?
卡号:银行卡卡号是指各个银行发行的卡片上的编号代码
有效期:在银行卡卡面上都明确的标有该卡片的有效期,一般在银行卡卡号的下方,标准的格式为月份在前,年份在后。
安全码:是银行卡在进行网络或电话交易时的一个安全代码。它通常是印刷在银行卡背面签名栏的最后三位数。
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卡号:由发卡行标识代码(卡号的前6位数字,也叫BIN号)、发卡行自定义位、校验码三部分组成。各个银行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卡卡号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全世界都不会找到任何一张重样的银行卡,无论是已用的还是在用的。它们的长度和格式也是不同的。
有效期:银行卡设计有效期是为了卡片的良性使用,对持卡人进行阶段性的评级,保证银行资金的健康使用,及时收回而设置的。同时,信用卡的有效期也是持卡人在激活信用卡、网购及电话购物等非现场操作时,进行身份验证的一个重要环节。
安全码:相当于银行卡的身份证,可以凭此码进行网络/电话购物。
所以,大家一定要像保护身份证一样谨慎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卡号、有效期、安全码是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千万不要轻易告诉别人。消费时不要让卡片离开自己的视线,以避免别人记住您的卡号、有效期及安全码。
小贴士:
国外网络消费通常只需要输入卡号+有效期+安全码就可以完成,无需密码。
而国内网络消费,通常除了,卡号、有效期、安全码信息以外还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才可以完成操作。
网上交易时,短信验证码相当于‘一次性密码’,是您网络消费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索要短信验证码的行为都是诈骗。
“磁”旧迎“芯”,你需要知道的事儿
如今,银行卡已从磁条卡时代全面进入芯片时代,你准备好了么?
目前,市场上流通使用的银行卡分为三种:
只有磁条的纯磁条卡
仅适用于刷卡交易
卡片上只有磁条
称之为磁条卡
只带芯片的金融IC卡
适用于挥卡及插卡交易
卡片上只有芯片无磁条
称之为芯片卡(IC卡)
磁条和芯片都有的复合卡
适用于刷卡、挥卡及插卡交易
卡片上又有芯片又有磁条
称之为复合卡
这三种银行卡有什么特点?
纯磁条卡:是商业银行较早发行的银行卡,存储银行卡账户的介质仅有磁条。存在信息存储量小、易被读取和伪造等弱点。不法分子可通过在受理终端安装侧录装置等方式,非法侧录磁条卡的磁条信息,进而制造伪卡实施盗刷。
芯片卡(IC卡):是仅使用芯片作为银行卡账户存储介质的银行卡。由于信息存储在智能芯片中,卡内信息难以复制,并且有多重的交易认证流程,更加安全可靠。
磁条芯片复合卡:是银行卡芯片化迁移过渡期间,为确保持卡人方便用卡,实现磁条卡到芯片卡的平稳过渡,而发行的可同时支持芯片和磁条两种介质来储存账户信息的复合卡种。在支持芯片的POS机(或ATM)上,可通过安全性更好的芯片介质进行交易,而在不支持芯片的POS机(或ATM)上,则可通过磁条介质完成交易。
哪种卡片更安全?
芯片卡(IC卡)更安全!
磁条卡是通过卡片上的磁条来记录卡号、有效期等要素,读取磁条卡信息的方式比较简单直白,类似于POS机提问“告诉我卡号”,磁条卡就回答“我的卡号是xxxxx”。所以,通过在POS机上加装非法侧录装置,就能够复制卡片的磁道信息,伪造一张同样的银行卡,安全性比较差。
而芯片卡相当于自带CPU(芯片)可以进行运算加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几乎不可能被直接获取卡片信息。金融IC卡以芯片为介质,不仅信息存储量大,还具备通信安全保障、数据访问控制、信息加密存储、抗攻击防护等安全机制。所以,芯片卡比磁条卡更安全。
磁条卡还能用么?
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提出“自年5月1日起,全面关闭芯片磁条复合卡的磁条交易”。
“关闭芯片磁条复合卡的磁条交易”是指:既有磁条又有芯片的复合卡,自今年5月起只能使用其芯片功能。也就是说,使用复合卡消费只能挥卡和插卡,不能进行刷卡消费了。
小贴士:如果使用的银行卡是纯磁条卡或者纯芯片卡,则是不受影响的。不过,为了安全起见的话,还是建议尽快将纯磁条卡换成芯片卡。
为什么目前复合卡还保留磁条?
按照国际惯例,芯片磁条复合卡是在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初期的过渡卡种。芯片磁条复合卡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银行卡芯片化迁移初期,国内部分受理终端未完成芯片受理能力改造。
二是各国银行卡芯片化迁移进度不一致,部分国家迁移工作尚未开始或启动较晚,受理环境改造进程相对滞后。
所以,发行芯片磁条复合卡有助于保障我国银行卡持卡人的合法权益和用卡体验,提升我国银行卡在国际市场的通用性。
然而由于技术原因,磁条交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被不法分子通过侧录装置窃取银行卡信息。出于进一步防范伪卡欺诈交易风险、提升支付风险防控能力的考虑,我国各商业银行早在年1月起就已陆续停发磁条卡。现在,我国金融IC卡受理环境已较为完备,关闭复合卡的磁条交易条件已经成熟。
即便芯片卡更安全,但仍有网络盗刷风险!
如今很多持卡人为了使用的便利,会利用如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网络消费。芯片卡虽然安全性高、难以被复制,但是网络消费并不需要卡片,只要知道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安全码、以及短信验证码就可以进行交易。如果手机被网络病毒或黑客入侵,泄露了持卡人的这些信息,骗子便可以轻松进行网络盗刷。
因此,网络盗刷风险仍需持卡人警惕:
1.慎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