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第二届烟台市民文化节烟台市好家谱网络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历来有纂修家谱的优良传统。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为弘扬中华家谱传统文化,给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鉴赏交流机会,烟台市民文化节组委会于8月上旬启动烟台市首届好家谱评选活动。该活动通过烟台图书馆、烟台市古籍保护中心、各区市图书馆通力协作,通过网络展示、现场展示、专家投票等形式,评选“烟台十大好家谱”“烟台十大家谱研究学者”等,来一场“寻访好家谱传承好家风”文化旅行。

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家谱爱好者参与。为展示活动初步成果,现在线展览此次活动征集的部分家谱,以飨读者。

招远杨氏族谱

招远杨氏族谱杨金山、杨绍钧主编年印5册(1匣)

始祖彦通公,字梅斋,明浙江宁波府鄞县人,光溪杨氏庆浦公十四世孙,洪武时选贡任山东登州府黄县教谕,任满籍招远,居城里村。

此谱初修于顺治九年(),由11世杨文澄(后中举)据明末杨观光奉旨祭祖时所撰稿辑成,乾隆四十三年()再修时,胶州名士法坤宏为之作“叙”,道光八年()又继修之,该谱于年、年又历经两次续修。年定名《招远杨氏族谱》的铅印七卷本,著录于上海图书馆编撰的《中国宗谱总目》《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招远文管所及民间俱有藏。

此族谱,不仅将招远杨氏自明初始祖杨彦通由宁波府鄞县任黄县教谕,任满籍招以来世系,载记得井井有条,而且保留了明清时期81位历史人物传记,及多篇“序(叙)”。乾隆时,法坤宏为之所作“叙”中曰:招远“杨氏故多伟人哉。……杨氏之谱,视世之无、实,而侈为名者,大异矣!”杨氏自徙招始,明清两朝,士宦迭起,中进士两人,举人13人(含武举2人),贡(士)生37人,逾百人名载国史和地方史志。主要人物,明朝有陕西左布政使固原兵备道杨觐光,詹事府少瞻事翰林院侍读学士杨观光,真定府同知杨梅;清朝有抗清的明副总兵杨威,胶州进士张谦宜(雍正帝启蒙老师)的老师文豪杨师亮,前后任大名县知县的杨叔荫、杨植父子;年有北洋军混成旅少将旅长杨桂堂等。

年版本(含《招远杨氏族谱》特卷),又将杨氏徙招前的先祖,考证载录于谱。招远杨氏系周文王裔孙中华杨氏鼻祖杨伯侨苗裔,其先受姓于西周杨国(在洪洞县);杨国被灭后,其裔仕晋,春秋时为避难,遁于华山;至唐,东汉华阴人杨震之裔孙任建安(建瓯市)令,遂籍浦城;其后裔北宋杨亿孙子仕明州(宁波),籍鄞县;明初鄞县贡生杨彦通仕黄县,因籍招,盖四迁也。其脉络,《浦城杨氏宗谱》、鄞县《光溪杨氏宗谱》、《招远杨氏族谱》,俱有相应记载,绵绵三千年世系秩然有序。三地族谱,把招远杨氏与远古的轩辕连在一起,即招远杨氏为黄帝的正脉苗裔,是渊脉清彻的弘农杨氏,今已繁衍至26世。

《招远杨氏族谱》世系完整,脉络清晰。前有先祖像、墓碑书影、墓志铭书影、旧谱书影、书法等。

黄县赵氏东支族谱

黄县赵氏东支族谱赵氏族谱编撰委员会编辑年微山县博文古籍文印社有限公司印刷10册1函(8卷)线装

始祖永福公,元末明初因躲避金兵自沙河匡镇迁徙黄县(今龙口)定居,生四子,仲礼、仲良、仲安、仲仁,分布于西南隅社各村。仲礼、仲良身为长次,分为东支;三子、四子仲安、仲仁分为西支,后人丁繁盛,延续至今。

黄县赵氏东支族谱创修于明嘉靖五年(),本次是第12次续修,旧谱内容保持原有内容不变,此次续谱只是增补光绪旧谱以后各支派繁衍的人员事迹。对于入谱者的描述,增加生卒时年,以更准确定位时代,亦便于与历史事件关联参照。采用批注之法,对旧谱有完整译文,附带注释,使各世代族人之嘉言懿行、功名宦绩昭示于谱,易于理解。

前有赵氏宗祠照片始祖塋域旧图、塋域新图、塋房图等。

黄县赵氏西支族谱增补版

赵氏西支族谱增补版赵术经等编年编印4册

年4月在老谱基础上续过一次,已完成。年又将联系到的族人纳入《赵氏西支族谱增补版》,与年版合为一套,两次修谱共纳入人。

始迁祖赵永福,据谱载,明朝初于沙河匡迁于黄(今龙口市)。

编者赵术经在编修家谱过程中收集到许多资料,编辑成书——《轨迹》1册,是一部带有史料性质的书。

[古现河北村]王氏家谱

[古现河北村]王氏家谱王勤文等编年10月印3册

始祖王忠原籍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永建镇鸡头村,明洪武年间任山东登宁盐场盐课大使(从八品官员),后定居古现集河北村。

烟台开发区古现办事处河北村,原系福山县古现镇河北村,明以前叫福山古现王家庄。本家谱是在前四次所修老谱的基础上续修而成,分四卷:老谱卷,新谱卷,世系卷,综合卷。其中老谱卷和综合卷合订为一册。老谱卷是翻印兆琛清道光二十六年()年编写的王氏家谱。

本谱依老谱从十五世接起,录入了河北王氏四大支系(俊、杰、伟、信)后裔。由于资料限制,新谱世系,仅记载了现居河北村、古现东村、黄庄村的部分族人,共人。

河北村王氏历代人才辈出,八世王允谐是其家族有记录以后的第一个进士,现代人所熟悉的主要有九世王骘和十六世王懿荣。

[福山]城西王氏家谱

[福山]城西王氏家谱王为新等编年12月28日编印2册精装

城西王氏家谱,是福山城西村王氏家谱,自清嘉庆元年()初重修,至民国十一年()间,共五次重修家谱。此次是第六次续修。

始祖敬,原籍无考。始迁祖六世世祯,于明朝嘉靖初年自江西迁居福山,传承至今二十三世。

城西村王氏先祖,在清一代,有三位考取举人。至近代,长支十四世纯嘏的三个儿子:耀宗、耀宸、耀翰,在烟台共创商号:烟台双盛泰,经营有道,至孙辈商号涉及到很多方面,是烟台八大商号之一。

一本堂杨氏族谱

一本堂杨氏族谱杨连先编纂年印1册精装

莱山区南塂村(旧属宁海州)位于烟台市莱山区经济开发区境内。明末,杨姓从宁海州解甲庄冶头村(今属莱山区解甲庄办事处)迁来定居,因距午台较近,且地势较高,故定名午台南塂,年改称南塂。三百八十多年以来,南塂杨氏迁居周边村落有祁家屯、何家屯、朱塂堡、友谊、马格庄、北格庄、莱龙庄、南水桃林、石沟屯、牟平大庄等,其他闯关东后裔更是遍布东三省。

南塂杨氏是牟平科举世家。有清一代,该族共出了六个进士,十八个举人,监生、贡生等二百多人,产生了“文武同科”“父子武举”“祖孙同榜”“连绵五世”等科举佳话。其他之人文故事、懿行佳话、各支典故亦多于本村老人之中口口相传,数不胜数。

清乾隆年间,该族曾编修《一本堂杨氏家谱》,为该家族首次最完备之谱书,流传至今已历二百四十多年。为续修家谱,年,由杨连先等发起,成立续修《一本堂家谱》编委会,搜罗延访南塂三代人的家谱手稿、老谱、老宗,逐一考证,衔接世系,历时六年,经上千次修改排版,终于年定稿付梓。本次续修分彩页、序言、凡例、祖训、恩荣录、字辈、世表、余庆录、补遗、速查表、功德榜、附记共十二个部分,余页,11万字。

福山东陌堂唐氏家谱

福山东陌堂唐氏家谱唐功文等编年1月烟台报捷新闻印刷有限公司印1册(含光碟一盘)精装彬公世系图一张卷轴装

始祖唐元带,是元朝初年的一员武将,因战功授封武略将军,世袭福山千户,定居于东陌堂。但本谱依照老谱将唐彬列为一世祖,元带至彬,中间传了几世无详实史料。本次修谱收录自一世彬至今二十三世人。

本谱在现留存于世的年所修家谱基础上续修。

年谱书中所载字辈是第十七世至第三十二世,本次修谱又拟定了东陌堂唐氏家族第三十三世至第四十八世的排序字辈。

历史人物有十一振绪于年中进士。

[莱山]任氏谱书

[莱山]任氏谱书任吉照等编修年,年印刷4册3卷

始祖彦成公明朝初年奉起民之诏,由山西省洪洞县初迁至直隶省枣强县,继徙山东青州府乐安县西关,后从乐安县西关迁至宁海州(牟平县)城西莱山河北村定居。

始祖彦成公妣吕氏,系解甲庄镇草埠西北庄人。二世祖兄弟整、宏两人,整公仍住河北,宏公住河南(来龙寺前戏楼东)。整公早逝,遗下三世祖宣公年幼,其母孙氏带到草埠外祖父家居住。四世得公仍住草埠。传至五世,昆仲四人,分为四支:长支同公、二支周公、四支原公,以上三支仍居草埠村,三支冲公与居住在河南的叔父起公商议,起公迁到沟头林家疃,将原住房卖给冲公。到六世祖忠卿公,遂自河南搬回祖庄——莱山河北村。

据旧谱记载,任氏谱书曾遭火烧,有些记载失传,草埠七世祖自贵、自守二公,随前辈在外谋生多年,返回故里时记不清先人名讳、系哪支后代,后经合族公认,认定为五支。

又有四支传至九世祖之甡公,迁去瓦屋屯村定居。

自乾隆四十三年()重修家谱后,十七世吉壮等再次修谱,从民国二十八年()始,历经二十余年,于年告成,分二十二卷,记载甚详,尚未印刷。年丢失七卷之多,自年开始,言壮又分支修谱,并分送各支保存。年至年吉照、吉浩、庆銮重修谱书,于年印刷成册,收录一世至二十三世。完成印刷后发觉遗漏较多,年吉照、吉浩、庆璋等又联系尹宋周、老人仓、宁家疃、初家卧龙、黄务、水道、闫庄、石沟屯、朱柳村等村,再次将住胶东各村任氏谱书更加完善修写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xw/6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