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比赛
微教案、微习题、微反思
参赛教师基本信息
所在学校
建瓯市建州小学
执教者
叶木兰
职称
手机号码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题名称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香蕉
本节微课的基本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
1、结合分实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平均分,会用除法算式记录等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算式的简捷性,初步感受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微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兔妈妈准备给小兔办个生Party,跟着叶老师一块去参加吧!
二、复习旧知。
复习平均分。把6颗草莓分成2份,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呢?是的,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分成每份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三、探究新知。
活动一:分苹果。(摆一摆)
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呢?同学们动手分一分。演示一个一个分的过程,每盘3个,同样多。刚才我们把苹果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6÷2=3(个)
这个算式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说一说。
活动二:分香蕉。(圈一圈)
12根香蕉。每3根香蕉放一盘,需要几个盘子。同学们动手圈一圈。演示每3根为一个圈,一共4个,每个圈同样多。刚才我们把香蕉平均分的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12÷3=4(个)
这个算式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说一说。
活动三:分人数。(排一排)
16位小伙伴平均分成两队参加套圈比赛,每队可以分几人呢?16÷2=8(人)
活动四: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
16÷2=8;16是被除数,这个是除号,在书写时先写一个短横,再在上下各写一个点,上下点要对齐。2是除数,8是商。算式读作16除以2等于8。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理解了除法算式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带着这些收获和你的家人或是同伴分享吧!
微习题
18串糖葫芦,每个小伙伴分2串糖葫芦,能分给几个小伙伴呢?
微反思
本课的微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成功之处:
1、趣味性“浓”。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生活味“厚”。
所选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3、操作性“强”。
本课主要是通过演示动手摆一摆,圈一圈,排一排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从具体到抽象化的过程,注重数学学的的形成过程。
4、注重让数学中的数字说话。即让学生明白除法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孩子动手操作过程,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由形到数的一个过程,感悟深,理解透。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