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建瓯锥栗的前世今生

建瓯锥栗的人工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初期。由于生态环境优越,建瓯不仅适宜种植锥栗,而且所产的锥栗品质特别好,千百年来一直得到人们的青睐。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锥栗原产于建瓯西乡(今建瓯龙村乡),历史上著名的“贡闽榛”就产于此。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江由说:“世界锥栗在中国、中国锥栗在福建、福建锥栗在建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瓯锥栗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产业优势。本文拟从地理环境、历史底蕴、品质品牌等方面,讲述建瓯锥栗前世的辉煌和今生的荣耀。

  一、建瓯锥栗前世的辉煌

  (一)地理环境:天涵地育,自然造化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东南麓。是中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素有绿色金库之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温度18.7℃,年降雨量mm。非常适宜锥栗、杉木、毛竹等树种生长。

建瓯锥栗种植在建瓯市海拔-米山地范围内,由于昼夜温差大、雨量充足、温度适宜,促进了碳水化合物的积聚,使坚果蛋白质、糖类化合物、淀粉、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增加,再加上建瓯人民长期选择确定的12个优质高产品种以及传统的栽培技术、采收和贮藏工艺,使生产的锥栗坚果产品,果粒较大、均匀、外观亮泽、种仁饱满、富有糯性,较之北方的板栗更具有独特的“糯、甜、香”品质特征。

  (二)历史底蕴:帝王恩宠,史籍考证

  在汉代闽越王余善所建的王城遗址发掘时,发现了成堆的栗壳,由此可推断,闽北有意识地栽培食用锥栗可追溯至汉代以前。自汉以后,历代帝王对锥栗也是青睐有加,乾隆皇帝某次食用了锥栗之后即兴创作了《食栗》“小熟大者生,大熟小者焦。大小得均熟,所待火候调。惟盘陈立几,献岁同春椒。何须学高士,围炉芋魁烧。”借煮栗喻用人要各尽其才。

  在建瓯,锥栗又俗称“榛子”,据说“榛子”的得名与宋代孝宗皇帝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传说,赵昚在建州当建王时,某一年临近中秋时来到水源、龙村一带,视察民情,想进一步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他刚走近一户民宅里,就见到有位老妇正忙着准备中秋时节的礼盒,把花生、锥栗、龙眼、核桃、瓜子这些生果都粘上红纸。赵昚见其中那些圆滚滚红亮亮的,一端竟有个小尖嘴的东西好生奇怪,便拿起一粒问道:“老人家,这是什么呀?”老妇年事已高,耳背眼花的,以为是问她在做什么,就随口回道:“增子。”同时,还抓了一大把煮熟的锥栗让赵昚品尝。赵昚误认为老妇说的是他手上壳果的名字叫“榛子”,接过来一咬,香糯,甜润,味道不错啊。后来,赵昚当上孝宗皇帝后,对锥栗念念不忘,并赐名“榛子”。

  (三)民风民俗:民间推崇,源远流长

  锥栗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强身健体、健胃补肾、滋阴壮阳之功效,而且口感香甜不腻,建瓯人常用锥栗粉代替米粉给儿童食用。不仅如此,在建瓯,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锥栗的民风民俗。

  在许多传统节日里,建瓯的人们都会准备一盘果点,俗称“五子果”,包含红枣、榛子、花生、桂圆、瓜子等,其中榛子(锥栗)是必备的,除了因其营养价值外,建瓯民间还取其“早增生贵子”的寓意。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建瓯家家户户的团圆宴一定要上一道当地的名菜——榛子煨排骨。中秋佳节吃榛子,取其谐音“增子”,寄寓了增子添孙,儿孙满堂,即多子多福之意。民间认为榛子具有滋阴补肾壮阳的功效,长辈们都会嘱咐新婚夫妇一定得多吃榛子。无论是祭品“五子果”中的榛子,还是团圆桌上必吃的榛子煨排骨,样样都寄托和隐含着长辈提醒后辈,要抓紧增子孙,不误花季。锥栗(榛子)就这样带着纯朴的建瓯先人的美好愿望广为推崇,关于榛子的民风民俗也因此源远流长。

  二、建瓯锥栗今生的荣耀

  (一)品质方面:名优特产,美味养生

  建瓯锥栗栽培品种居全国之首,有表寒仔、白露仔、嫁接毛榛、黄榛、油榛、园苇子、乐榛、大毛榛、小毛榛、乌壳长芒、牛角仔、慢牛角仔、大榛嘴、红蒂仔、粘栗仔、铁仔、嫩毛梭、鞭炮丝、广南仔、猴毛栗等20余种,其中有10个品种载入《中国树木志?栗树志》。以龙村、水源乡为多,以川石乡后坪村的“牛角仔”(因其果似黄牛角而得名)品味为最佳。

  建瓯锥栗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现代科学分析,锥栗的营养成份相当丰富,除了淀粉、蛋白质、植物脂肪外,还富含氨基酸、糖、粗纤维、胡萝卜素A、B、C及铁、钙、磷、钾、铜等微量矿物元素,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栗子作为“木本粮食”。传统中医也认为锥栗具有很好的养生治病功能,益脾胃、固肾气,对通经强筋、解毒去瘀都有很好的疗效。

  (二)品牌方面:锥栗之乡,原产之地

  年,建瓯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简称“中国锥栗之乡”。同年,建瓯“武夷牌锥栗”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并于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称号和获得“中华名果”标志使用权以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源香”和“擎龙”牌锥栗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在“中国绿色食品年福州博览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订货会”上,建瓯“武夷”牌即食锥栗、“添香”牌糖炒锥栗被评为畅销产品。

  年,建瓯锥栗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年,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建瓯锥栗》(国家标准GB/T-)。年,建瓯锥栗获得“国家个经济产业示范县”之一。年,“辰山牌”、“贡闽珍牌”即食锥栗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年,建瓯锥栗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宣传方面:央视聚焦,媒体追捧

  建瓯锥栗主要销往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深圳、东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因品质比北方板栗好,外观更亮泽、风味更鲜美可口、生食更感清香、脆甜、糯性好,市场批发价每公斤比板栗高出1.00元左右。近年来,随着锥栗种植业的发展,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年12月20日,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农耕中国》摄制组到锥栗原产地建瓯拍摄锥栗。摄制组先后到建瓯龙村、水源等乡镇拍摄锥栗的生长及加工过程,了解建瓯锥栗的民俗风情和传奇故事。“建瓯锥栗”公益宣传片于年1月播出。以讲故事形式宣传播出,这意味着建瓯锥栗品牌的认知度将大幅提高。

  小锥栗大文章,透过《农耕中国》这扇窗口,为世人展示锥栗文化所衍射出的建瓯源远流长的闽源文化。锥栗,这颗远古走来的林中精灵,从最初的果腹粮食到如今的养生佳品,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我们相信,建瓯锥栗必将成为现代市场的翘楚,引领建瓯经济走向一个全新的舞台。

  附:建瓯锥栗大事年表

1、唐末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八年(年),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将建瓯锥栗带进王宫,成为宫廷御品。

2、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年),建王赵昚登基,成为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将建瓯锥栗带入宋廷,成为宫廷御品

3、明嘉靖二十年,《嘉靖建宁府志》将锥栗列为建安(今建瓯)名产。

4、清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建宁府志》将锥栗列为建安(今建瓯)名产。

5、中华民国十八年(年),《建瓯县志》将锥栗列为建瓯名产。

6、年,国家林业部命名建瓯为全国首个中国锥栗之乡。

7、年10月25日,成立锥栗学会。

8、年,国家工商局,认证建瓯为锥栗原产地。

9、年3月,建瓯因盛产锥栗,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第一个“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锥栗之乡”,简称(“中国锥栗之乡”);同年5月,“建瓯锥栗”被省政府认定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10、年,建瓯锥栗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获得“中华名果”标志使用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11、年8月,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建瓯锥栗被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2、年7月,武夷牌、添香牌建瓯锥栗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13、年,建瓯锥栗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4、年,中央电视台《农耕中国》栏目走进建瓯,专题报道建瓯锥栗里的故事。

15、年,建瓯锥栗被列为建瓯十大名产。

16、建瓯传统名菜“榛子煨排骨”,被列为建瓯十大名菜,收入年《建瓯街区史话》,年《建瓯地情百问》,《建瓯年鉴》卷,-卷,年《建瓯市志-龙村分志》,年《建瓯食典》等。

(来源建瓯政府网作者赖少波)

赞赏

长按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lsyg/18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