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处州晚报》和丽水市方志办联合开展评选活动,历经各县(市、区)推荐,丽水市评选委员会复选、终选,群众投票等环节,最终评定刘基、汤显祖、卢镗、张玉娘、叶绍翁、杜光庭、何澹、范成大、吴三公、陈言为处州十大历史名人。其中叶绍翁、何澹、吴三公就是咱们龙泉人!??最近,由丽水市社科联组织人文社科专家研究编纂的《处州十大历史名人》丛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何澹
人生履痕:南宋绍兴十六年()出生,龙泉上河村(今龙泉市兰巨豫章村)人,字自然,号小山。20岁进士及第,42岁国子监祭酒,主持全国学政,44岁升谏议大夫,50岁官至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为宋代处州籍第三位宰相。60岁辞官回乡报效桑梓。嘉定十二年()何澹74岁病卒于丽水私宅,葬凤凰山与古堰相伴。朝廷罢朝三日,派遣礼官主持祭典,知政事卫泾作祭文:“为三朝之元老,一世之大贤”。
历史功绩:一是勤于政务,参与“庆元党禁”,推动历史进步。二是报效故土,开禧元年(),奏请朝廷调兵人,主持修浚通济堰。“为图久远,不费修筑”,将原来的木坝改为石砌坝,同时将坝体设计为拱形,开创了中国以至于世界水利史上的先河,之后历经多年完好无损,至今还灌溉碧湖平原六万亩良田。并在保定村修筑水塘,蓄水灌溉农田余亩。因水塘为洪州兵所筑,故名洪塘。开禧三年(年)处州知州王庭芝拆除应星桥上旧屋,建应星楼,何澹为之书碑《处州应星楼记》。这是处州命名缘由最早、最有权威的记录,留下州以星名的记载和宝贵书法艺术。嘉定二年()主持修撰《龙泉县志》,开龙泉地方志之先河,并留下了可查证的最早、最完善的香菇栽培技术文献资料,同年在丽水修建了万象楼,山因以名。何澹成为香菇文化传播第一人,被誉为中华香菇文化之父。
精神遗产:勤政忠诚,不辞艰险,情系故土,爱国爱民。
叶绍翁
人生履痕: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出生于建安(今福建建瓯),字嗣宗,号靖逸。5岁过继到龙泉岩后村叶氏,在龙泉生活八年,13岁与叔父一起到京城临安求学和任职。后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31岁开始写作笔记体史学专著《四朝闻见录》,宋度宗咸淳五年()谢世,享年75岁。
历史功绩:作为江湖派诗人的代表,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靖逸小集》传世,《江湖小集》《知不足斋丛书》《丛书集成》都收录了他的诗篇。
精神遗产:善于观察,笔耕不缀,著述作诗,历代传颂。
吴三公
人生履痕:南宋建炎四年()出生于龙泉龙岩村(今属庆元县龙岩村)人,原名吴昱。他与辞官回乡的吴姓先祖一样,扎根在崇山峻岭中,开荒种地,狩猎伏虎,栽培香菇,推广栽培技术,中年信奉道教。宋嘉定元年()吴昱去世,享年79岁。菇民们以不同的方式感恩吴昱,尊其为吴三公,供奉这位发明香菇的始祖为“菇神”。
历史功绩:吴昱在烧炭和采集野生菌蕈过程中,发现倒下的阔叶树皮层刀斧砍伤处会出菇,他就和乡亲们搭棚建寮砍树试验,发现多砍多出,即为“砍花法”,但有的却砍后不出,发声长叹后用刀斧猛击敲打,数日后即遍树出菇,此为“惊蕈术”,然后用枝叶遮盖了的树出菇更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初步总结了砍花、遮衣、惊蕈等制菇的特殊技艺。并不断地把香菇栽培技术传授给附近的老百姓,使龙泉、庆元、景宁三地成为一个独特的菇民区。
精神遗产:扎根山乡,勤劳勇敢,发明香菇,造福人类。
除了这些
龙泉还有哪些历史名人呢?
一、剑祖欧冶子(公元前年前后)
春秋时著名制剑师。奉越王之命,在秦溪山之阴铸成湛卢、纯钩、胜邪、鱼肠、巨阙五剑后,又奉楚王之命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剑。其铸剑地因之名龙渊,唐讳李渊名改龙泉至今。现龙泉市区南郊有欧冶将军庙、剑池古井及剑池亭。龙泉历代制剑者均奉欧冶为祖师。
二、宰相何执中(——)
字伯通。宋熙宁六年中进士甲科。历任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崇宁四年升尚书右丞,继任左相,后与蔡京并任左右相。何执中在位“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才。虽富贵不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力主朝廷及各级官府“节浮费,宽民力”。卒后追封清源郡王。
三、瓷宗章氏二生(约前后)
兄名生一,弟名生二,南宋初于龙泉琉田同制青瓷,其产品冠绝当世。生一之器胎薄,釉色浅白或豆绿,呈裂纹状,紫口铁足,称“哥窑”;生二之器白胎厚釉,声如罄、色如玉,其中梅子青、粉青为绝世珍品,称“弟窑”,亦称“龙泉窑”。哥弟窑之珍品专供宫廷御用。
四、哲人叶适(——年)
号水心,南宋思想家。淳熙五年进士,历任兵、工、吏部侍郎、知泉州、宝谟阁待制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力捍江防,反对与金议和,屡败金兵,后因韩侂胄抗金兵败,叶适被劾附韩而罢职。此后迁居永嘉水心村,杜门著述,多有匡救时弊之言,主张通商惠工,流通货币,扶持商贾,著有《水心集》,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卒后赠光禄大夫,谥文定。
五、治才章溢(——)
字三益。朱元璋克处州后,章溢被聘辅佐,献“唯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之策,受朱元璋深赞。任营田司佥事,劝民归农垦荒、力倡分兵屯田、实行分籍定税以便民。按察司任上,严治恶吏,并奏准处州山多田少民贫免加新税,又献家田办龙渊义塾。洪武元年任御使中丞兼赞善大夫。刘基赞:“论治才,独推章子。”
六、义士?徐仰山?(—)
原名杰,光绪秀才。后留学日本考入东京高等警务学校,在校入同盟会。毕业归国后,与盟友在杭州商讨起义,因叛徒告密被捕。经营救,得释狱。回龙泉办学,宣传反清救国。民国元年春,闻袁世凯称帝,即返杭,参加“讨袁”,因事泄被杀害于西湖边。民国18年,国民党中央批准徐仰山为辛亥革命烈士。
七、英烈季步高(—)
名大纶。年考入上海大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五卅”运动,后入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调省港罢工委员会。广州起义,任行动委员会委员、广州工农民主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械处长。年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同年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旋去香港向省委汇报工作,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被杀害于广州。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