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建瓯新闻
历史沿革
风景名胜
建瓯环境
建瓯景区
建瓯气候

茶史历史上的四杯白茶

第一杯,治病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tú,茶的古称)而解之。”

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是第一个发现茶的人。

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是三皇之一,生活在中国上古时期。相传神农氏教会了人们医疗与农耕,被视为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神农为了给人们治病,解除人们的痛苦,经常亲口尝试草药,以体会功效。有一天,神农尝草药过多,中了多种毒。这时,恰有几片树叶落入口中,服用之后,精神振奋,中毒得解。

神农感到好奇,便仔细研究它的用法与功效,"茶"就这样产生了。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据推测,落入神农口中的几片树叶,应该是最早的“白茶”。原因有三。

一,树叶能从树上自然脱落,应是树枝折断后,经自然萎凋、晾晒,干燥后的树叶。萎凋与晾晒,是白茶区别与其他茶系的主要特点。

二、上古时期,青铜和铁器尚未出现,甚至没有瓷器,人们广泛使用的是陶器。绿茶等的高温杀青和炒制方法,无法实施。先民们只能在采摘树叶后,自然晾青、晒干,收藏茶叶。按制作方法来说,早期的茶叶也只能是“白茶”。

三、按中医理论来说,神农中的毒是热毒。那几片掉落的树叶,则起到了清热解毒的功效。按功效来说,六大茶系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也只有“白茶”。

第二杯,救命

太姥娘娘白茶救人

据《宁德茶叶志》记载,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

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草药为孩子治病,但都徒劳无功,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一天夜里,蓝姑在睡梦中,见到南极仙翁。仙翁发话:“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叫白茶,它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

蓝姑一觉醒来,立即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果然发现榛莽之中有一株与众不同、亭亭玉立的小树,这便是仙翁赐予的采之不尽的白茶树。为了普救穷苦的农家孩子,蓝姑拼命地采茶、晒茶,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们喝,终于战胜了麻疹恶魔。

人们对蓝姑感恩戴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朝廷派遣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

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茶树的山洞和浇灌茶树的丹井。距今多年前(约年),有柏柳乡竹头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从此,白茶开始大面积种植。

第三杯,《茶经》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七之事》引用隋代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有人说白茶山指的是雁荡山或永嘉北面的安吉,是否正确呢?当然是错的。只要翻开地图看看,一切就清楚了。

在唐代,永嘉位于今温州一带,永嘉江以北,所以永嘉以东三百里必然是海,不可能会有白茶山。可能很多人对于三百里并没有概念,唐代的三百里是今天的三百里吗?答案是肯定不是。

唐代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双步(左右脚各迈一步)为尺寸标准,叫作“步”,并规定三百步为一里。一“步”的五分之—为一尺。唐代—尺合现在0.米,一里合.2米。三百里相当于今天的.3公里。

“永嘉县东三百里”,无论这个“东”指的是正东,还是东南,从今天的永嘉县城或温州市区出发,不出百里就是大海了,何况“三百里”?除非大海里另有仙山,比如什么岛之类的。但若“白茶山”是在岛上,应该会明言“某某岛”,不大可能用“以东三百里”这样的话。

温州市至太姥山.3公里

在百度地图可以测得,从温州市驾车到太姥山的最短距离为.3公里,也就是唐代的三百里。而且退一步讲,在永嘉县方圆公里范围内,也就只有福建福鼎更为符合。

第四杯,《大观茶论》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

宋徽宗(赵佶)虽被评价为“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是玩物丧志的典型。但他也确实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且他还酷爱饮茶,精于茶道。宋徽宗对中国茶事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

在《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kuǎ,音垮,茶的计量单位)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

据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曾下诏北苑官焙制造、上供了大量名称优雅的贡茶,其中的“龙团胜雪”名盛一时。“龙团胜雪”的原料只采熟芽的一心一缕,其采摘制作过程与“白毫银针”十分相似。所以,有学者认为,白毫银针是从北宋开始的,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補拙堂

赞赏

长按







































如何治白癜风
甲氧沙林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nouzx.com/johj/250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